技工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5-07 10:59:23
導語:技工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筆者以諸暨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為例,針對技工院校畢業學生的工作穩定性呈下降態勢、“高就業率,低穩定率”的現象,提出學校要采用增強校企間的教育交流、家校間的信息交流、師生間的技能交流、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等措施來提高就業學生的企業穩定率。
關鍵詞:技工畢業生;就業現狀;對策
2017年學校組織區域經濟研究室、招生就業處、班主任,走訪了校企合作聯辦企業,通過與學生和企業座談,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感受,試圖全面地了解筆者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以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
一、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筆者學校每年有1000名左右的學生走上崗位實習或就業道路。學校根據企業提供崗位的技術含量、勞動強度、工作環境、報酬待遇、發展前景和企業的用人信譽等,每年選擇100多家企業作為筆者學校學生的實習就業單位,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安全的工作場所,有穩定的薪酬收入,有舒適的工作環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近幾年來,筆者學校畢業生首次就業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專業對口率在82%以上,同時有部分學生在畢業之際就開始了自主創業。用人單位普遍看好筆者學校的畢業生,認為筆者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基礎,上崗操作非常容易上手,又能吃苦耐勞。因此,許多畢業生以過硬的專業素質成為企業的技術能手、生產骨干,很快就走上企業管理崗位,擔任班組長、車間主任等職務。但在欣賞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其中的不足之處。根據在企業中的走訪及行業協會的座談中得到的信息,筆者學校的實習就業學生的工作穩定性有所下降。在面臨與學校截然不同的環境下(工作壓力、勞動強度等),有些實習生在3個月的試用期滿后就馬上離開了企業;有些學生甚至只實習了一個星期,就以薪酬低、工作量大為借口,不跟用人單位打個招呼就辭掉工作。諸暨城西的一家規模企業在去年5月招收了筆者學校16名學生做中級技工,至8月底只有7名學生尚在企業工作。這種“高就業率,低穩定率”的現象對于企業的用工是頗為不利的,對于某些學生自己也是有所損失的,而對于學校而言也顯得較為被動,進而影響到校企間的深層次合作。
二、“低穩定率”現象的原因分析
1.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不足。就業心理品質包括自立性、敢為性、韌勁性、克制性、適應性和合作性6種要素。然而作為剛走出校門的技工畢業生,人生剛剛啟程,其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存在著各種矛盾與沖突。有些學生認為在校園內受到的束縛太多,巴不得早些工作早些賺錢,一見到有企業來校招工就立馬報名,導致的結果是剛走上工作崗位就遇到挫折,由于無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一蹶不振。正所謂“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2.學生的環境適應力不足。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會碰到許多不可預見的困難和阻力。因此,企業要求職工不僅能夠從容地適應環境,應付環境變化給自身帶來的心理沖擊,而且還必須有在多變的職場中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高效率地完成工作。部分學生由于平時的人際交往能力欠佳,因此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之后感到難以適應,與領導、與同事的關系基礎,對嚴格的上班紀律要求難以適應,最后就想逃避了事。3.企業的薪酬待遇偏低。據了解,筆者學校學生在崗位實習期的工資一般為1500~2000元,經過3~6個月實習期后可達到2500元左右,計件制的學生可達到3000元以上。部分學生頗有怨言,認為得到的薪酬與自己的付出不符,更有人認為自己與身邊的其他職工同工而不同酬,于是直接影響到學生自己的工作積極性。4.學生向更高處跳槽。很多學生眼高手低,認為干事業、當大款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在這家企業待不了一月就準備換主人,或者設想自己去創業。在對創業學生調查中了解到許多學生在創業時存在盲目、從眾心理。所以,建議學生創業者要仔細分析自己的特長,創業是否恰當,尤其是對于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講,創業過程的艱苦絕對是超過“準老板”的預期設想。5.家長對孩子的寵愛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雕塑其意志的關鍵。但由于長輩們的過度寵愛,有不少孩子變得嬌氣、孱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做事任性、執拗,缺乏毅力和恒心;承挫能力低,稍有不順就自暴自棄、要死要活。
三、技工院校應采取的相關措施
1.加強校企間的教育交流。(1)邀請企業管理人員來校作崗前培訓。任何企業都有各自的經營理念——優秀的企業文化,因它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靈魂。假如你的思想與企業經營理念相沖突,無法認同企業的優秀文化,就極難順應企業環境,也就無法立足新的企業。故認同企業文化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在學生應聘之前,由企業管理人員主講的以企業文化為主的崗前培訓是非常有必要,這對于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會有很大的益處。(2)增進校企間的文體活動交往。在進入新的工作環境時,你可能要面臨相當陌生的人際群體。此刻人際交往能力的好壞就呈現出來了,有的學生很快就與企業里的員工、師傅打成一片,相處非常融洽,而有的學生則顯得很不合群,跟誰的關系都比較僵。由此可見,人際關系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環境。可以通過校企間的文體活動交往——如籃球聯誼賽、歌唱比賽等,來促進企業員工與師生間的人際交往。(3)校企共同關注實習學生的薪酬待遇。獲得合理的薪酬待遇,這是學生工作的一大動力,也是家長的一大期盼,所以任何時候都應維護學生的這一合法權益,校企共同協調、合理確定實習學生的薪酬待遇,以消除學生的后顧之憂。2.加強家校間的信息交流。(1)學校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是一個艱苦的歷程,并不是如家長或學生想象中那樣光鮮。在就業前,家長或學生務必要有足夠的不怕吃苦和失敗的心理準備,從諸暨知名的成功人士來看,他們的創業之路沒有一個不是從基礎做起的,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歷盡了無數的艱辛和坎坷,最終大功才得以告成,如愿以償?!俺缘每嘀锌啵綖槿松先??!薄疤煜聫膩頉]有免費的午餐?!边@是技工畢業生在實習就業前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質。學??赏ㄟ^“家校通”、微信公眾號等通訊工具,多與實習學生的家長聯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家長減少對子女的過度寵愛,從而穩定子女的就業心理。時時提醒家長:子女在實習時碰到困難與挑戰是無法避免的,失敗更是家常便飯;重要的是在面臨挫折時,不要只是埋怨、憤憤不平,孩子需要的是在逆境中仍要滿懷信心,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斗志,在困境中尋找突破之路,笑迎人生。(2)學校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工作表現。學校的區域經濟研究室、招生就業處以及實習生的班主任要積極了解學生在企業中的思想工作表現,發掘亮點,可以通過短信的形式向實習生的家長匯報學生的工作表現。學校也可向家長介紹企業的發展狀況,幫助家長對孩子的工作環境有個整體的了解,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3.加強師生間的技能交流(1)細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安全和質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這兩點不能保證企業也就無法立足,故企業制定了許多嚴格的管理制度的操作規程,所有員工都要絕對遵守。而少部分學生對這些制度和規程不理解和認同,在實際操作時敷衍了事,對于師傅的批評和指正置之不理,照樣我行我素,這對于企業來講是絕不允許的。所以,學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細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學會多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真恪守企業的各種章程。可實行“彈性學分制”,強化對學生品德的量化考核。同時教育學生不管你在校期間如何優秀,進入企業后都是從零開始,重新站在起跑線上,以企業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自己,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非凡的環境適應力。(2)優化科目設置和教學重點。筆者學校以提升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為切入點,集合團隊合力為學生量身定做,編寫了一整套共計30本校本教材,內容具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強,充分體現了任務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和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辦學宗旨。但這還不夠,學校應定期組織召開用人信息懇談會,根據“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企業需要什么能力,就指導什么能力”的教學理念,形成一套完善的調研論證制度和新辦專業審批制度,以緊跟產業調整和升級的步伐,使專業設置接軌市場,課程體系更趨合理,教學重點更加突出。(3)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我們提倡“創新”“創業”,但并不是不重視“就業”,畢竟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將成為藍領一線工人,即使有個別學生打算自己創業,也不能毫無了解、規劃就盲目創業。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使他們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先就業、后創業”的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競爭能力。另外,當今有許多企業的產品ISO質量體系的認證,而大多學生對這些方面所知不多,故學生除了要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也要了解有關創新方面的知識。要改變學生就業現狀,只有經過多方協調,通過改變學生觀念,讓他們努力去適應環境,學會挑戰和創新,敢于直面失敗,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華芳,王偉峰.與公司一起成長[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
[2]曾繼平.基于畢業生就業素養的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3(29).
[3]胡顯進.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中存在問題與對策淺析[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1).
作者:壽祖平 單位:諸暨技師學院
- 上一篇: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 下一篇: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法治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