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服務業企業發展計策

時間:2022-01-15 08:29:19

導語:新型服務業企業發展計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服務業企業發展計策

一、淮安培育創新型服務業企業基礎

(一)思想解放程度提高,但普通認識不夠到位。近年來,淮安對培育創新型服務業企業認識不斷提高,引進了一批創新型服務業企業和創新型服務業人才。但總的來看,各地對創新型服務業和服務業人才引進的認識還不到位,主要原因是各級領導更重視、更注重工業發展速度,更傾力抓項目、抓投入,注重工業規模擴張,而普遍淡化人才在工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同時,企業人才意識普遍不強,大部分企業對人才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人才環境不夠優化。(二)企業素質逐步提升,但總體創新能力偏弱。科技和商務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淮安留學人員創業園入孵企業135家,成功出孵45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淮安市高新技術創新中心,已成為淮安市科技創新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但我們也看到,淮安服務業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自主創新水平比較低,企業科技含量不高,技術創新水平低,產品和服務相對低端。高層次創新人才明顯缺乏,創新團隊明顯不足。(三)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具體政策有待完善。近年來,淮安陸續出臺了一些人才引進、培育及激勵方面政策,但是在引進高端創新型人才方面還缺乏較完善的激勵政策,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是在人才資金投入,還是引進人才獎勵、優秀人才表彰獎勵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加強創新團隊建設等方面也還沒有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四)政務環境不斷改善,但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多年來,淮安高度重視政務環境打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淮安中小型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對創新型人才影響力、號召力和吸引力不強,可供人才流動的空間有限,創新型服務業企業和人才的服務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淮安培育創新型服務業企業的建議

(一)明確創新方向。圍繞淮安產業發展優勢,優選一批創新意識強烈、行業特色鮮明、發展基礎較好、帶動作用明顯的優秀企業,以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為導向,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為著力點,集成項目、平臺、資金、政策、人才等資源要素,集中力量推動企業增強創新能力、轉變發展方式、壯大規模實力、打造核心競爭力。根據“分類指導、彰顯特色、典型示范、全面提升”的原則,突出抓好技術創新型、業態創新型和品牌創新型三類企業的培育。(二)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把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研發能力,作為科技工作的重點,發揮企業在產業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和市場機制在科技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形成科技與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推動創新的現代公司制度和現代企業產權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營銷創新的內部體制和機制。實施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和品牌戰略,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品牌建設體系,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引導企業建設有利于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的科技素養和創新意識,進一步保護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三)加快載體建設。打造一批服務業發展支撐性平臺。提升現有服務業集聚區,加快軟件園、新城生態商務區、淮海·水渡口廣場商貿商務區、金湖農機大市場等集聚區提升檔次、提高創新含量;規劃建設新的平臺,如淮安現代物流園、寧淮科技園、空港物流園、寧淮科技創新園等,進一步拓展服務業創新型企業成長空間。打造服務業發展保障性平臺,重點建設科技、人才、物流、金融發展平臺。扶持企業創新團隊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究開發中心和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建設創新型人才孵化基地。積極發展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機制市場化的孵化器,做好現有淮安留學人員創業園科技孵化器的擴容、提升、推廣工作,在全市發展不同類型的創新型人才人才孵化基地。規范孵化器準入標準和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孵化器管理考核辦法,進一步規范孵化器運作,提升孵化功能。大力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面向年輕一代創新型人才設立創業孵化基地。(四)強化政策扶持。制訂扶持創新型服務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意見,支持創新型企業做強做大做強,并根據創新型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完善政策體系,研究并適時具體落實辦法。設立支持服務業創新型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調動社會各界對科技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優先支持示范企業實施科技項目,對示范、試點企業申報的科技攻關、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引進消化吸收等各類科技項目,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立項支持。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加強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支持,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信貸支持,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科技進步的合力。(五)加快人才培養。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人才發展體系,全面推進“人才興市”戰略,吸引更多創新創業高端人才和各種實用人才。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提高人才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以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為重點,發揮企業引才的主導作用,放開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緊缺人才,支持企事業單位采取咨詢、兼職、人才租賃等方式靈活引進人才智力。實施人才培育計劃,造就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科技型人才、專家和依靠核心技術自主創業的科技企業家,整體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適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實行人才優先投入,建立人才培養、引進和獎勵專項基金,引導企業加大人才投入,大力提高人力資本投資占GDP的比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建立開放的人才制度,鼓勵用人單位通過市場手段,積極采取載體引進、團隊集體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創新人才。(六)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培育服務業創新型企業領導和協調機構,負責制訂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明確各相關部門和各縣(區)的職責和任務,進一步提高組織和服務水平,形成協調創新型服務業企業發展的高效組織機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打通淮安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鐵路快速通道,加快建設淮安入海水道港口和借港出海步伐,進一步提高淮安交通的對外輻射力。改善公共服務,進一步強化101%服務理念,打造一流的法制環境和政府服務環境,創建廉潔、高效、文明、公正的政務環境。

作者:傅玉良單位:淮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