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建設企業經濟合同糾紛解決辨析
時間:2022-07-15 11:43:41
導語:通信建設企業經濟合同糾紛解決辨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通信建設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時常會遇到各種經濟合同糾紛。為妥善應對這些糾紛,通信建設企業有必要加強經濟合同糾紛管理,細致分析解決途徑,及早確立適合本企業的經濟合同糾紛管理策略,全方位加強與經濟合同糾紛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促進企業發展。筆者試從經濟合同糾紛解決途徑入手,結合通信建設企業管理實踐與法律實務,辨析相關概念、法律規定,對比和探討相關解決途徑優劣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本文有關經濟合同糾紛解決途徑的研究成果,除通信建設企業外,其他依照我國法律設立的民事、商事主體都可以參考。
關鍵詞:經濟合同;糾紛管理;法律實務;仲裁;內部控制
一、合同與經濟合同的概念
合同與經濟合同都屬于民事法律概念。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我國《合同法》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诿袷路稍砼c規定,筆者認為通常情況下,能夠表示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真實意思且真實意思表示中含有相應權利義務關系內容的各種約定或協議,就可以歸屬到合同的范疇。對于經濟合同,我國法律尚無專門的規定。但在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都涉及一些具體的合同類型,例如建設工程合同、技術合同等,這些類型的合同與經濟生活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在筆者看來,經濟合同應是合同這一法律概念在經濟領域的延伸與細化,其主要是開展經濟活動的平等民事主體為明確經濟活動中各主體間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各種約定或協議,通常以書面形式達成。通常經濟合同的廣度較合同要相對狹窄。無論什么樣的合同,只要依法成立,則該合同就對合同各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二、通信建設企業常見經濟合同類型辨析
對通信建設企業而言,可以從不同角度對經濟合同進行分類、分析。如從收入-成本(費用)角度分析,則可以分為三種,即收入類合同、成本(費用)類合同與非收入成本類合同。如從企業在合同中所處地位角度分析,則還可以分為非甲方合同(即通信建設企業不作為合同甲方)與甲方合同(即通信建設企業作為合同甲方)兩種。不同類型的合同在實踐中有區別更有聯系(見表1)。例如通信建設企業的收入類合同多為非甲方合同,但也包括設備或場地出租、工程材料銷售等甲方合同;而成本(費用)類合同則多為甲方合同,但也包括房屋承租、商品采購等非甲方合同;至于非收入成本類合同則兩種情況兼具(此時通信建設企業是否作為甲方由具體合同約定)。
三、經濟合同糾紛及解決途徑分析
經濟合同訂立、生效、履行等過程中,因合同各方意思表示不一致等因素,可能會產生相應的合同爭議;如這些合同爭議無法及時消弭,將演變為經濟合同糾紛并對合同效力、履行等產生實質性影響。(一)常見經濟合同糾紛解決途徑。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等法律規定,平等民事主體間發生合同爭議與糾紛時,如平等協商不成,可依法選擇向人民法院發起訴訟(民商訴訟)或按照仲裁協議的約定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民商仲裁)等,這些糾紛解決方式對經濟合同糾紛同樣適用。(二)常見經濟合同糾紛解決途徑優劣分析。結合工作實踐,筆者對常見糾紛解決途徑優劣進行對比(見表2)。從中不難看出,民商仲裁在幾種糾紛解決途徑里是管理效率較高的一種。
在管理實踐中,因所處合同角色不同,通信建設企業對經濟合同格式條款的整體把控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并致使不同類型經濟合同的糾紛解決途徑亦存在明顯差異。為便于對比,筆者將從非甲方合同與甲方合同兩類合同維度來分析。(一)非甲方合同(通信建設企業不為合同甲方)約定情況。在非甲方合同中,糾紛解決途徑通常以項目發包方等甲方格式條款規定為主,通信建設企業較難主導。以國內通信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為例,大部分運營商都會在格式條款中列明以民商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糾紛;除運營商以外的其他客戶,凡是提供合同格式條款的,通常也會列明以民商訴訟來解決糾紛。除民商訴訟外,有較小比例的通信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會依法約定通過民商仲裁來解決糾紛;而合同中不明確約定糾紛解決方式則為極少數。(二)甲方合同(通信建設企業為合同甲方)約定情況。在甲方合同中,通信建設企業作為甲方在擬定分包合同、技術合同、委托合同等合同條款時具有一定主導權,其可在依法通過事前擬定通用格式條款、事中或事后達成補充協議等方式對糾紛解決途徑進行約定或調整。常見的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直接約定民商訴訟;另一類是直接約定民商仲裁。筆者認為,為提高效率,通信建設企業可通過模式組合方式對甲方合同涉及的糾紛解決途徑進行合法約定,即在甲方合同中對協商不成同時列明兩種選項供合同訂立主體自由選擇:其一是依法約定具體的仲裁機構,按照申請仲裁時該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進行仲裁,仲裁結果是終局的,對雙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其二則為約定在項目或甲方所在地通過民商訴訟解決糾紛。對于非甲方合同,如合同各方同意也可以考慮協商確定通過民商仲裁解決糾紛。無論民商訴訟還是民商仲裁,在民事主體意思自治方面,只要依法合規,就具有法律效力。
五、與糾紛解決途徑相關的企業管理思考
經過對比分析,我們已認識到民商仲裁在解決經濟合同糾紛方面存在諸多優勢,如果企業管理者能夠依法加強法律風險防控,把民商仲裁模式應用到經濟合同糾紛解決中去,勢必會對提升糾紛管理效率、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為實現上述管理目標,筆者建議通信建設企業可從以下方面加強內控管理,促進管理實效:(一)基于企業發展戰略,制定與之相匹配的經濟合同糾紛管理策略。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發展戰略,但科學提升管理效率、依法捍衛合法權益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包括通信建設企業在內眾多企業的自然選擇。就通信建設企業而言,通過加強經濟合同糾紛解決之課題研究、依法確立高效糾紛解決途徑并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是企業合法提升糾紛管理效率及整體管理效能的有效策略。(二)從確立民商仲裁為糾紛解決主要方式入手,全方位加。強與企業經濟合同糾紛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1.依法確立民商仲裁前置條件。根據我國《仲裁法》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由此可見,依法達成有效的仲裁協議是通過申請仲裁解決經濟合同糾紛的法定前提。為此,在經濟合同管理工作中,企業管理者必須有意識地在具體經濟合同中確立仲裁協議條款。特別是對于甲方合同來說,以格式條款列明并平等達成仲裁協議為首選;對于事前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甲方合同與非甲方合同,只要經合同各方協商一致仍可在事中、事后補充達成仲裁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在仲裁協議中具體仲裁機構可以依法由各方自行約定,并不受行政管轄或地域限制;但具體仲裁機構的名稱須準確無誤,切忌簡單泛指,否則將導致仲裁協議無效。2.統籌考慮仲裁協議管轄關系。在經濟合同糾紛管理實踐中,經濟合同糾紛往往牽涉多個相關方,例如擔保方、利益關聯方、連帶責任方等。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如我方只與某個特定的合同相關方(而不是所有合同相關方)達成仲裁協議,在實際糾紛發生時申請仲裁的,無法直接把其他相關方納入同一個仲裁管轄。為應對此種情況,在補充達成仲裁協議時企業應考慮將原未納入仲裁管轄關系的其他相關方一并納入仲裁協議,統一接受仲裁管轄。3.動態識別經濟合同風險,及時調整糾紛解決策略。伴隨合同各方權利與義務的行使和履行,經濟合同的狀態是動態變化的。在合同糾紛管理過程中,企業管理者應當動態分析、識別當前經濟合同風險狀況,綜合判斷合同狀態與原有意思表示是否發生實質性變化,如有證據表明意思表示已不一致或發生重大變化,則應當采取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來防控合同法律風險。例如,對于收入類非甲方合同,如有潛在糾紛金額特別巨大或處理不當將對企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情況的,企業管理者更不能將思維錨定于常見的民商訴訟,應通過主動與合同甲方等相關方達成補充協議并訂立仲裁協議等方式,動態完善糾紛風險管控措施,為后續有效縮短時間耗費、減少甚至挽回經濟損失奠定法律基礎。(三)加強普法宣傳,促進經濟合同糾紛妥善解決。為依法擴大合同糾紛解決時民商仲裁的適用范圍并在實際糾紛發生時按照仲裁協議等約定妥善處理經濟合同糾紛,通信建設企業有必要主動開展普法宣傳,加強與上下游客戶及合作伙伴的聯系與溝通,爭取達成廣泛共識,共同提升經濟合同糾紛解決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廣輝,林泰松.仲裁法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
[2][美]沃爾特V.小哈斯萊特,著.鄭磊,王盛,譯.風險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3]林一飛,鐘澄.建設工程法律與訴訟仲裁實務[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田立明 單位:廣東南方通信建設有限公司
- 上一篇: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 下一篇:注意力經濟的企業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