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經營責任審計問題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2-07-22 05:01:00
導語:內部經營責任審計問題及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行內部經營責任制,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也增加了他們的壓力。由于各單位情況千差萬別,效益情況會有所不同,而效益又與經營者和職工的切身利益掛鉤。因此,一些經營者就采取人為調節利潤的方法,去“適應”經營承包指標。這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效益比較好的企業,怕上級“鞭打快牛”,增加來年完成承包指標的難度,因而想方設法增加成本,壓低當年超額完成指標數,為下年留“口袋”;另一種是效益較差的單位,為了不影響職工工資獎金和領導人員的承包兌現獎,又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努力完成”承包指標。這兩類企業考慮問題角度不同,處理方法各異,一個是壓低完成指標,一個是拔高完成指標,但共同點都是弄虛作假,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本文就這兩種情況的作弊手法做一探討,與同行共商。
一、效益較好的企業壓低完成指標采取的手法
1.在年末或四季度突擊領料,以領代耗,以增大當年的成本;
2.該結算的收入不及時結算,留待下年進賬;
3.將預收的應作收入的款項不開發票,掛在往來賬上。
這三種手法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當年的收入和利潤,但較多的為第一種手法。筆者在對某公司進行審計時發現年底領用料奇高,而生產并沒有多大變化。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采取認真查對庫房明細賬并抽查實物的辦法,從年末領用金額較大但數量較少的出庫材料入手,查閱每張領料單,利用分析性符合測試等方法,查出該公司為來年生產做物資準備,提前進當年成本450萬元。
二、效益較差的企業為了完成當年內部承包指標采取的手法
1.年終決算時搞虛假退庫,沖減成本;
2.應列當年的成本故意不列。如某公司對當年已發生的測試費140萬元、土地賠償費20萬元、材料費219萬元共計379萬元均未計入當期成本;
3.該提的費用不提,該攤銷的費用不攤。遞延資產按規定應在五年內攤入成本,但有的企業超過時限還未攤銷完;
4.利用下屬多種經營企業轉移或虛列收入、虛列成本。如某公司應收下屬多種經營企業設備租賃費70萬元,但為了完成承包指標,該公司年底列其他業務收入170萬元,虛列100萬元,下屬多種經營企業則掛應收款。第二年初,這個多種經營企業又合并到主業,所掛應收賬款也就自然列為壞賬。
三、對策
1.嚴格執行財經法規,加大檢查力度,規范財務行為。對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財務管理混亂給國家財產造成損失浪費的,不但要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還應追究單位領導人的責任。
2.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治理對策。財務會計工作是單位內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是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措施,配備合格的會計人員,建立稽核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票據管理制度、財產管理制度、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是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3.上級管理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掌握市場的變化及企業實際情況,科學制定考核指標,使各項承包指標基本符合企業的實際。
4.加強對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會計誠信既是做人的標準,也是高尚的職業道德。但有些會計人員唯領導之命是從,喪失誠信原則。因此,在抓好會計人員誠信教育的同時,更應加強對承包單位領導者的誠信教育。
總之,在內部經營承包審計中,審計人員需要認真分析,分清被審單位是屬于效益較好的企業還是效益較差的企業,然后根據弄虛作假的共性,確定審計重點,選擇突破口,找出存在的具體問題。這樣,既節約了審計成本又能提高審計質量。
- 上一篇:衛生局政務公開工作方案
- 下一篇:效率性審計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