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標準審計意見影響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7 06:16:00
導語:公司非標準審計意見影響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選取2004—2007年連續4年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33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實證結果表明,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效率、現金流量以及年報披露時間顯著相關。
【關鍵詞】非標準審計意見;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
截至2008年4月30日,我國A股市場共有155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報,117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以下簡稱“非標意見”),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54%。在非標意見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有88份,占非標意見總數的75.21%;保留意見為15份,占非標意見總數的12.82%;無法表示意見的有14份,占非標意見總數的11.97%。非標意見對市場評判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程度地表明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存在一定的問題,提醒使用者需謹慎使用會計報表資料。因此,對上市公司非標意見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研究假設
李淑華的研究發現,資產規模小、盈利能力較低、流動性較差的上市公司較容易收到“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朱小平、余謙的研究顯示,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與公司收到非標意見的概率負相關,現金流量比率等因素與公司收到非標意見概率正相關。唐躍軍、左晶晶依據2000—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驗證了非標意見與年報披露遲滯的顯著正相關關系,公司的資產規模、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效率等情況,給審計師判斷審計風險提供了依據。因此,人們有理由認為,這些因素會影響審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
根據已有的研究文獻及理論分析,本文提出5大假設(H):
H1:經營效率低、盈利能力較低的上市公司比較容易收到非標意見。
H2:資產規模與上市公司收到非標意見的概率負相關。
H3:債務杠桿高、流動性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標意見。
H4:總現金流量金額與公司收到非標意見的概率負相關。
H5: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存在顯著的時間遲滯。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筆者選取2004—2007年連續4年被出具非標準意見的43家A股上市公司,剔除數據缺失的10家公司,將余下的33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同時選擇同一行業被出具標準意見的33家公司作為控制樣本。研究所需的相關數據來自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CCER數據庫及巨潮資訊網,并經過逐一整理。同時,筆者對所選取審計意見的統計數據與中國證監會公布的統計數字進行了核對,以確保其準確性。本文的數據處理使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
三、研究方法與變量設計
(一)研究方法
筆者以連續4年被出具非標意見的33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分別從公司的規模、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效率等方面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在選取研究樣本和配對樣本時已經考慮了公司年報披露的時間、公司的行業和規模對審計意見的影響,因此研究中另外再選取每股收益、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比率、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5個關于財務狀況的指標作為解釋變量,以控制其他變量對測試假設可能產生的干擾。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筆者以OP表示審計意見,OP=1表示非標意見;OP=0表示標準意見,意味著審計師認為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處理不存在重大錯報且不存在取證限制。
2.控制變量。企業資產規模也會對審計意見造成影響。資產規模小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薄弱,而且往往容易面臨能否持續經營和經營失敗的問題,因此比較容易被出具非標意見。筆者以TA表示總資產,取自然對數(即lnTA=X1),預期上市公司規模與非標意見負相關。
3.解釋變量。每股收益(X2)指標反映公司的獲利能力,獲利能力越差,盈余操縱動機越強烈,越容易被出具非標意見。本文預測每股收益對非標意見影響的估計系數為負值。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X3)可以作為企業業績的預警信號,其相對信息含量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因此,筆者預測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與非標意見負相關。流動比率(X4)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償債能力。一般地,流動比率越低,說明公司的償債能力越低,越容易被出具非標意見。本文預測該指標與非標意見類型負相關。資產負債率(X5)指標既反映了公司的償債能力,又反映了公司資本結構的穩定性。資產負債率越高,公司的償債能力越差,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也越差。本文預測該指標與非標意見類型正相關。總資產周轉率(X6)是考察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況下,該數值越高,表明企業總資產周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越強,資產利用效率越高。本文預測該指標對非標意見類型的影響的估計系數為負數。年報披露天數(X7)對審計意見有很好的預測作用,筆者以實際披露日期與當年資產負債表日的時距(天)作為審計意見的一個變量,并預測其與非標意見正相關。
(三)模型構建
筆者基于前面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文獻,并針對這些研究的缺陷,設計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在模型設計方面,筆者基本參考了以前的研究,將審計意見作為因變量,以每股收益、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和年報披露天數作為解釋變量,并加入一個控制變量,構成Logistic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估計模型的表達式為:
lnp/1-p=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ε
其中,P為非標意見的概率。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收集的數據可知各影響因素的平均值比較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從被審計公司的資產規模看,標準意見組總資產的平均數為739467萬元,高于非標意見組的99509萬元,初步驗證了假設2。從盈利能力看,標準意見組的每股收益的平均數為0.5,高于非標意見組的-0.6,說明盈利能力低的公司更容易引起會計師事務所的關注;標準意見組的總資產周轉率平均數為1.12,高于非標意見組的0.42,從而驗證了假設1。從公司的現金流量狀況看,標準意見組的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平均數為0.96,明顯高于非標意見組的-0.0625,于是假設4得到初步驗證。從公司的償債能力看,標準意見組的公司的流動比率平均數是1.49,而非標意見組的流動比率為0.85,流動比率是標準意見公司高于非標意見公司;標準意見的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數顯著低于非標意見公司的306.15,因此假設3也得到初步驗證。標準意見的公司報表披露時間距資產負債表日平均為84天,時間少于非標意見組的103天,假設5得到初步驗證。
(二)邏輯回歸結果
Logistic回歸結果表明,各影響因素系數值的符號均與預測的符號一致。上市公司的規模對審計意見不存在顯著影響,雖然大公司治理結構一般優于小公司,但大公司審計風險高,審計成本和訴訟成本高。安然、世通等事件使審計師已經淡化了客戶的規模優勢
總資產周轉率與非標意見在0.01水平上負相關,這說明注冊會計師較為關注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上市公司的資產周轉率較低時,則預示著資產周轉速度慢,利用效率低,公司的營運能力較差,這將使注冊會計師更傾向于出具非標意見;資產負債率與非標意見顯著正相關,這說明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時,注冊會計師則會認為公司長期償債能力不佳,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因此更傾向于出具非標意見;每股收益和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與非標意見負相關,說明獲利能力與財務困境是審計師出具審計意見的重要考慮因素。假設1、3、4得到充分支持。
年報披露遲滯時間與非標意見顯著正相關,績差公司往往到4月底(法定截止日前夕)才披露年報。公司在年報盈虧的性質和數量上都表現出非比尋常的在意,需要在會計上進行“特殊的處理”,這自然容易招致非標意見。同時,為求得注冊會計師的認同,公司與審計師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溝通,這又會影響到年報披露的時間,假設5得到驗證。
五、建議及對策
(一)優化公司財務結構,降低審計風險
上市公司獲得中長期資金主要依靠再融資,不僅途徑單一,而且由于不斷稀釋股東收益,不利于公司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可以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來募集中長期資金,從而優化資本結構和債務結構,提高流動比率,降低流動性風險,降低不必要的借貸成本支出;通過采取固定利息方式鎖定未來資金成本,有效降低財務費用;拓展融資渠道,降低單純依賴銀行貸款帶來的財務風險。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杠桿效應,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股東權益收益,有利于實現股東利益與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二)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內外約束機制
針對上述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要強化上市公司的獨立性,使控股股東真正做到與上市公司人員、資產、財務分開,機構、業務獨立,各自獨立核算,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要求嚴格執行《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準則的權威性。同時,要對違反準則的行為進行嚴懲。要建立資本市場誠信原則及相關的法規,讓上市公司大股東與經營者擔負起誠信義務,這既是推進上市公司治理和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精髓所在,也是證券市場賴以存在的基礎。對上市公司的治理的核心是規范大股東及董事會,特別是董事長的行為,應建立完善的法規,明確大股東等有關法人、董事長和其他主要經營人員所負誠信義務的具體內容與標準,規定在違反誠信義務時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而不僅僅是調整董事會的結構,增加獨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在美國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擁有多名獨立董事,從董事會的結構看,應能達到有效的公司治理,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因此,只有對企業實施有效的約束機制,才能使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使我國證券市場和審計行業規范、健康地發展。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提高年報披露的及時性
政府監管部門應制定相關措施,加強公司年報披露的及時性,應對被出具非標類型審計意見的公司和虧損公司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減少公司管理層為達到特定目的而故意推遲披露的機會,保護投資者利益,使其他信息使用者能夠及時獲取公司信息。此外,還可以結合國外實踐及投資者對信息及時性的需求,考慮縮短年報的披露期限。美國、德國以及日本等國的年度報告披露期相對較短,為90天左右。考慮到年度報表需經審計以及定期報告披露的頻率,本文認為我國將披露期限制在3個月內比較合適。
【主要參考文獻】
[1]田利軍.審計意見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06).
[2]李維安,王新漢,王威.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非經營性收益的分析[J].財經研究,2004,(11).
[3]陳關亭.上市公司財務敏感區間與項目的審計意見[J].會計研究,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