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論文

時間:2022-07-31 05:25:00

導語: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論文

[摘要]本文從國際內審協會通過的內部審計新定義對內審人員角色的轉變,以及李金華審計長對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強化出發,指出內部審計要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只有強化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并從“是什么”、“為什么要”以及“如何發展”等幾個方面對“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進行了全面闡述。[關鍵詞]內部審計定位服務導向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通過的內部審計新定義強調內部審計人員應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洞察企業風險,幫助企業實現目標。新定義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角色要求發生了轉變,不再過分強調內部審計人員是一種監督者的身份,而更多地強調他們要幫助管理者和員工進一步發現和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起到服務企業的作用。李金華審計長也指出:“內部審計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你所在的部門、單位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發揮作用,這就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我們要把內部審計作為一個控制系統,而不是一個檢查系統”。由此可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要找準定位,要在監督企業依法經營的同時,重點是審計和評價企業經營的效益性,進行事前控制,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為企業領導者提供咨詢服務,促進實現組織目標。在這種環境和要求下,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也就勢在必行了。一、什么是“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是指審計工作立足于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為企業管理和效益服務,并將監督寓于服務之中的一種內部審計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審計與被審計的關系更趨于和諧,其審計內容從傳統的財務查賬向企業經營管理的各方面拓展,突破財務領域,以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為主導,以審計和評價經濟活動的效益性和風險性為重點,以評價內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為核心,這是“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的主要特征。“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是一種更符合內部審計產生發展內在要求的審計理念和模式。關于這一點,從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確定的目標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協助本組織的成員有效地履行其職責,實現組織目標。為此目的,內部審計為他們提供有關被查活動的分析性、建設性的咨詢意見和信息”。它反映了內部審計向風險管理審計和咨詢活動擴展的趨勢,并強調內部審計應采取“咨詢”這種“診斷”性的服務方式。即雖然監督糾錯仍是內部審計的基本特征,但監督糾錯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解決和改善問題,類似“看病”性質,根本目的是為企業提供服務。二、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電力系統的內部審計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主要職責是查錯防弊,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憑證、帳簿、報表等會計資料,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財務領域。這種“監督導向型”的內部審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發展。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職能部門,一方面不具備獨立性,其審計結果也沒有強制性,如果審計部門一味地強調審計監督,強調查錯防弊,總是事后算賬,將自己凌駕于企業之外,這樣就會使內部審計的路越走越窄;另一方面財務部門定期開展的財務稽核實際就具有財務審計的功能,如果我們仍然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審計領域,內部審計機構將逐漸失去存在的必要。正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前主席安東尼.瑞德里曾指出的:“我們(內部審計)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我們的業務與其他管理組織相比正逐日增加。如果能繼續保持這種勢頭,我們將成為下一世紀的職業”,否則“下世紀將沒有我們的位置”。在這種形勢下,只有找準定位,將內部審計做為一種對被審單位的服務,以服務為導向,拓展審計領域,以防范風險、強化管理、提高效益為目的來開展審計活動,建立“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才有存在和發展的必要。三、“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中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在強調“服務”職能時,并未否定其“監督”職能。審計的本質是監督,監督是審計的最基本職能,“監督”一詞在審計領域里有其廣泛的含義和不同的形式。“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監督包括對法律法令、公認會計準則遵守情況的檢查督促,但更多的是對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對本組織、成員是否遵循企業內部的方針、政策、程序、制度及履行其職能的監督,從根本上講,這也是為本組織內部經營管理服務,為提高經營效益,實現組織最高目標服務。由“監督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并不是削弱審計的監督職能,而只是對監督的出發點和方式的轉變。通過“服務”職能的有效發揮,可以促使其監督職能的到位,而如上所述,監督職能的到位又可從全局意義上促進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也就實現了其服務職能,從而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應有作用。總言之,“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中監督與服務就是一種辯證統一體的關系。四、如何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內部審計能否發揮其職能,促使企業加強管理,取決于審計的內容和質量、領導的重視程度和被審單位的接受程度以及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所以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轉變思想觀念。包括內部審計人員和非審計人員兩方面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內審人員應明確內部審計的目的,內部審計不僅要監督本單位遵守和執行財經紀律,而且要提高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這個層次上來,能夠為決策層和管理層服務,為提高本單位經濟效益服務。內部審計人員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將自己置身于本單位的經營管理之外,儼然以國家監督員的姿態來開展工作,而應將自己視為本單位管理職能部門的一員,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實施“再控制”。非審計人員中單位管理者的思想觀念轉變尤為重要,領導是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能否接受和采納內部審計的建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現代內部審計是促進完善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要改變那種內部審計是國家的要求,是一種例行公事的錯誤認識,真正意識到內部審計是本單位內部管理的切實需要。另一方面,部分被審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和理解不夠,在認識上存在偏差,把內部審計僅僅看作是來查問題、挑毛病的,因而在配合審計部門工作和對審計建議的落實方面重視不夠。內部審計不具強制性,所以這種觀念如果不改變,對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發揮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改進審計策略和方法,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內部審計要有效地發揮服務職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就要深入調查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的現狀,找出薄弱環節和經營不善之處,并尋求改進的措施,而這就需要取得被審計單位的理解、參與和合作。因此,在審計策略上,我們要采取參與合作的方式。在審計開始時,要對被審單位抱著信任的態度,與他們討論審計目標、內容、計劃及采取某些審計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在審計過程中要多征求被審單位的意見,尋求他們的合作,及時與當事人討論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共同分析改進的必要性,探討改進的可行性措施;在提出審計報告時多采用建設性的語言,重點放在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響及改進措施上;多進行換位思考,站在被審單位的角度看問題,促使被審單位主動接受審計意見。在“服務導向型”的內部審計模式下,內審人員應鼓勵被審單位的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提出所關心的問題,在編寫審計報告時使用正面而非責難性的措辭,對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指明可改進的機會,不簡單地予以暴露;只向被審單位提供其需要的有用信息,針對不同層次管理人員的不同需要,提出不同的管理建議書。其中反映重大問題的報告和審計總結報告呈送最高管理當局,以便獲得他們的支持、協調和授權;而詳細性的管理建議書則直接送給部門負責人或第一線管理人員,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就地予以改進。內部審計部門采取這種新型的審計方式既可改善與管理人員的關系,實現和諧審計,又增強了內部審計工作的主動性和建設性,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力,最終必然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繼而受到公司管理當局的贊賞。從而使內審人員成為企業管理當局改善經營管理、實現企業目標的熱心顧問和助手。

在工作方法上,一是內部審計工作要從“小作坊式”的單個項目審計,向整體性、系統性的全方位審計轉變;二是從審計部門和少數職能部門分散的、單打獨斗式的審計和調查,向由審計部門牽頭、加強組織協調、整合審計資源、發動全員參與的審計方式轉變;三是內部審計必須豐富審計手段,比如采取計算機輔助進行非現場審計等,減少被審單位的麻煩;四是應圍繞企業工作重心,轉變工作思路,由原來的以事后審計為主轉變為以事前、事中審計為主,參與決策的全過程,保證決策科學合理和有效實施,為本單位經營管理的最優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做出貢獻。(三)轉變內審工作重點,為提高企業效益服務。“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模式下,內部審計要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中心工作,注意選擇單位領導重視、員工關心和對企業效益影響較大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審計。內審人員應深入了解各所屬單位的經營現狀和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審計項目,不斷提高審計成果的效用和影響,使內審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除了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審計項目:1、內部控制審計。這是“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檢查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有效,并通過科學的測評方法找出內控制度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建議,堵塞制度漏洞,為完善內控制度服務,防患于未然。內部控制審計大多時候并非是以獨立的審計項目進行的,它更多的應是貫穿于各類審計項目的工作當中,作為一個審計側重內容,這是進行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2、績效審計。主要指在對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的基礎上,審查其在履行職責時資金使用所達到的經濟、效率和效果程度,并進行分析、評價和提出改進意見的專項審計行為。與一般審計指向“錢是怎么花的”不同,績效審計重點是考量“花錢的效果”,擴展來講就是對經營行為全方位的效果評價和分析。從“幫助企業增加價值,實現組織目標”的角度來理解,效益審計也應是“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的核心內容之一。3、決策評價審計。主要是以監督經濟決策權、評價決策效益性為主線,加大對重大經濟事項決策過程的審計,追蹤決策執行結果,分析決策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決策結果是否正確有效,促進領導干部科學執政。4、經濟合同審計。是由內部審計部門對經濟合同的簽訂、履行過程和終結進行審計監督、評價和咨詢的活動,是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經濟合同審計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可以完善合同條款,避免經濟糾紛,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加強相關業務部門的責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預防經營風險,使合同得以正確履行。針對以上四類審計項目,具體到我們電力企業來說一是要以電網建設和基建工程建設的各相關方面為重點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包括建設規劃的可行性、年度預算的安排、資金的籌措和分解、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設備的采購和供應、小型基建的工程審計等,力求決策合理、降低造價、節約投資。這就涉及到決策評價審計和經濟合同審計的內容;二是在績效審計方面則要以當前公司改組改制為重點,如多經企業的民營化改制,專業化經營等,深入調查分析多經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風險和問題,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高資產質量;三是要以經營目標為重點,開展以防范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如電力營銷方面的風險分析和控制、電費回收方面的潛在風險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內控程序測評等,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增加企業價值。(四)豐富內審人員結構,提高人員素質,保證審計成果質量。“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要求針對問題提出有建設性的合理化建議,相比簡單的查錯糾弊,這顯然要困難的多。內部審計要想更好的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歸根結底還是要豐富內審人員結構、提高人員素質,這樣才能洞悉企業經營管理的風險和問題,并就此提出行之有效的審計意見,保證審計成果的質量。1、內審人員結構應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審計人員不僅要包括財務會計人員,還要有工程、計算機、企業管理等各種專家。要解決內審人員結構單一的問題,首先就是要豐富內審部門的人員結構和知識結構,其次就是設立內審人員專家庫。把各方面的專業人員都納入審計部門是不可能的,內部審計很多情況下必須借助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專業人員的力量。可以考慮將各行業的資深專業人士納入內審專家庫,將其確定為兼職審計員,頒發正式的聘書,遇到特定審計項目時可以抽調借用,相應的時間和資金方面的協調問題應得到領導的支持。

2、內部審計人員應有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內部審計人員要成為風險管理的專家,就應有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具備放大思維。內部審計人員通過調查和測試,應了解影響本企業主要經營活動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地總結與發展思維模式,能夠以小見大,幫助企業識別各類風險。3、內部審計人員要具有良好的交流技巧。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技巧,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努力與被審計人員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消除被審計對象的抵觸,共同分析錯誤和問題及潛在影響,探討改進措施和可行性。這種關系可以使被審計單位認識到內部審計是一種幫助而不是一種威脅,使內部審計人員能夠深入調查,發現問題,并出具恰當的審計報告,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4、內部審計人員要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技術。內部審計人員面對企業普遍使用的信息技術和內容日趨擴大的業務范圍,要想獲取對稱的信息量,不因審計線索的改變而無法跟蹤審計,僅僅了解財務信息系統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技術。比如進行電力營銷審計調查,如果審計人員不熟悉營銷信息系統,就無法評價該系統的流程控制合理性和數據安全性,也就無法得出切實的審計結論。(五)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與權威性,強化領導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控制和監督效果。在“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下,監督到位就是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以服務為導向也離不開監督。因此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效果也是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的要求之一。如前所述,審計的本質是監督,監督是審計的最基本職能。而現行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體系無法體現審計的獨立性,其權威性也就無從談起,這大大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控制和監督效果,也影響了其服務職能的發揮,這對強化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樣也是十分不利的。要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與權威性,可考慮對內部審計機構設置體系進行改革。在現行體制下,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強弱往往取決于其隸屬關系和領導層次的高低,領導層越高,獨立性和權威性就越高,反之越弱。對于類似電力企業這種上下級隸屬關系復雜的中央級企業單位,在機構設置上可考慮采取下級內審機構直屬于上級內審部門,按派出機構設置,與本級單位在管理權上脫鉤,下級內審機構發揮監督職能的審計業務工作向上級內審部門負責;發揮評價、咨詢、服務職能的業務工作向本級單位經營管理層負責。這樣就能在更好地對同級部門進行有效監督的同時,也能保證內部審計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這一服務職能的發揮,消除了傳統的內部審計強調和側重于監督但卻無法實施有效監督的體制瓶頸。同時,這種垂直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審計資源在全系統內的有效調配。最后援引內部審計大師勞倫斯?索耶的一句話來給當前的內部審計做一個定位:“內部審計師是內部咨詢師,是家中的賓客,而不是街上的警察;他不僅要尋找那些或大或小的錯誤,而且要為改善業務活動提供指南;他不是處分眾人的事后諸葛,而是鞭策人們勵精圖治的改革者;他不僅關心該做的事是否做了,而且關心事情是否做得恰當。”這句話深入淺出地概括了“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的本質,內部審計人員只有成為內部咨詢師、家中的賓客、改革的推動者,才可說充分發揮了內部審計的服務與監督職能,才真正找準了內部審計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