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內部控制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1 08:32:00

導語:審計風險內部控制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風險內部控制分析論文

審計準備階段審計風險控制

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選擇一個好的企業進行審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部分降低審計風險。在決定承辦后,為了做好審計計劃工作,注冊會計師必須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經營的業務及所屬行業的基本情況,以便弄清楚對會計報表具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交易和慣例。認真了解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研究和評價時,首先要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并做相應的記錄;其次,實施符合性測試程序,證實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執行的效果;最后,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弱,即評價被審計單位的控制風險水平的高低。

若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得好,相應的控制風險也較低。了解被審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可以確定在內部控制薄弱的領域擴展審計程序,以便在實質性測試過程中采取相應的對策來降低審計風險。與業務委托人簽訂明確的業務約定書,并取得其管理當局聲明書。業務約定書具有法律效力,它是確定會計師事務所與委托人之間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文件。它規定了所執行業務的性質、審計對象、雙方的責任即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等事項。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聲明書是一份表明其對所提供的會計報表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且對審計工作不加以限制的書面證明,這對減輕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十分重要。

審計實施階段審計風險控制

根據審計計劃確定的范圍、要點、步驟、方法,進行取證、評價,借以形成審計結論,這是實現審計目標的中間過程。它是審計全過程的中心環節,其主要工作包括: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遵守情況進行符合性測試,根據測試結果修訂審計計劃;對會計報表項目的數據進行實質性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評價和鑒定。在這一階段中,不可能要求注冊會計師把所有的錯誤事項都審查出來,而且這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審計風險總是存在。這只有靠注冊會計師自己嚴格遵循專業標準的要求執業,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盡量降低審計風險。

在審計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注冊會計師對于接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大量產品銷售收入必須特別加以注意,注冊會計師必須對資產負債表日后一段時間的有關業務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公司的經營突然與一貫方式不同,可能有其實際上的需要,因為企業經營必須適應環境變化,但審計人員必須謹防經營者借改變經營方式創造虛無的利潤。對于收益的確認必須注意有無其他附帶條件存在。注冊會計師對于不尋?;虿缓铣R幍慕灰?,應保持謹慎態度,單憑合同上的法律文字或條款是不夠的,注冊會計師需憑其敏銳的專業嗅覺,對這些條款加以仔細查核。對于合同上未列示的可能附帶的約定,尤其應保持警覺。

當注冊會計師注意到表明可能存在違法行為的跡象時,他應獲取對這種行為及其產生環境的了解,并獲取充分且適當的審計證據來評價它對財務報表的可能影響。在做這種評價時,注冊會計師應考慮:(1)潛在的財務后果。如罰款、刑事處罰、被沒收財務的損失、強制停業及訴訟

等;(2)是否要求揭示潛在的財務后果;(3)潛在的財務后果是否嚴重,以致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公允性產生了影響。此外,注冊會計師在發現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時,應將他的發現記錄于工作底稿中(包括取得記錄和文件的副本),并與管理部門交換意見。甚至,在認為必要時,應向管理當局出具管理建議書。

審計終結階段審計風險控制

出具審計報告、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是審計的終結階段,即審計的最后階段。因為會計師事務所不同于一般的公司、企業,審計質量是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命線。如果一個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不嚴,很有可能因某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原因導致整個會計師事務所遭受滅頂之災。所以,在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完成后,在簽發審計報告前,通過一定的程序、經過多層次的復核顯得十分必要。通過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可以減少或消除人為的審計誤差,可以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另外,在出具審計報告之前還應與客戶交換意見、進行溝通,使雙方達成共識,減少矛盾的發生。

下面再談幾點控制審計風險的其他防范措施。重要性與審計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必須慎重考慮的兩個問題,對不影響會計報表客觀、真實的次要事項,可以適當忽略。注冊會計師必須將重要性量化后運用于整個審計過程中,合理解決好它們之間的矛盾,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審計風險。為能防止或減少訴訟失敗時會計師事務所發生的財產損失,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規定建立職業風險基金,辦理職業保險。會計師事務所還應盡可能聘請熟悉相關法規及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律師。而注冊會計師在取得執業資格后,還需要不斷學習,補充新的知識,這樣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

綜上所述,只要存在審計工作,審計風險就不可避免,所以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風險的正確認識和態度應當是:正視審計風險,謹慎控制審計風險,這才是降低審計風險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