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管理探討

時間:2022-07-16 10:15:44

導語:宏觀經濟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宏觀經濟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管理探討

銀行內審屬于客觀、獨立的監督、咨詢以及評價活動,是銀行業內部控制當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方法,對銀行開展的經濟活動、面臨的實際風險狀況、治理效果以及內部控制加以審查評價與改善,促使商業銀行實現穩健發展。為讓銀行內審工作發揮出真正作用,需要對內審工作質量加以有效管理。所以,對宏觀經濟下銀行內審管理策略展開探究意義重大。

一、中美貿易摩擦給銀行內審帶來的影響

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國和國之間的合作以及競爭關系變得愈發明顯。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美國作為最發達國家,其具備雄厚資本。中美不僅在政治體制方面存在差異,在經濟體制方面存在差異,兩國存在一定對立關系。事實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貿易出現摩擦在所難免。中國當前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健全,文化傳統以及政治制度都與美國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產生貿易摩擦是正常現象。商業銀行對維持我國經濟穩定有著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誰能夠確保銀行的有效性、穩定性,誰就可以在貿易摩擦中占據優勢。就現階段情況而言,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第一,相比于美國,我國在出口方面擁有明顯優勢。2019年,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為17.23萬億人民幣,這能夠增強我國贏得貿易摩擦的信心。第二,相比于美國,我國在技術、知識產權以及進口領域具有明顯劣勢,這加大了我國應對貿易摩擦的難度。受宏觀經濟影響,商業銀行把內審工作做好至關重要,這樣除了能夠降低發展風險之外,同時還能增強我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決心及能力。受貿易摩擦影響,不僅國內銀行存在激烈競爭關系,同時還受到國外銀行的較大威脅。商業銀行只有對內審工作加以重視,才能對自身穩定性加以保證,進而在經濟發展當中做出貢獻,維持我國經濟的穩定性,并且消除貿易戰帶給人民生活的一些不利影響。換句話說,如果中美之間沒有發生貿易戰,那么宏觀經濟下商業銀行內審工作存在的很多弊端以及漏洞都會被忽視,或者用消極態度對待這些弊端以及問題。但是,一旦問題以及弊端被放大,就會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從這一層面來說,中美貿易戰對商行內審工作提出較高要求,所以商業銀行需要從細節著手,確保銀行內部具有穩定性。

二、宏觀經濟下銀行內審的管理現狀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給商業銀行帶來很多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很多挑戰。在這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常常受到外部沖擊以及內部沖擊,金融行業的開放環境、較強的監管力度、網絡金融的沖擊以及客戶多變的需求等。針對商業銀行而言,若想實現長遠發展,需要先把內審管理工作做好。2020年依然為監管年,監管工作也會表現出穿透式、長期化以及常態化的特性。就如今情況而言,國內不少商行內審管理工作難以令人滿意,存在不少問題,這對銀行內部的穩定性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對銀行發展造成較大制約。(一)商業銀行對審計管理工作重視不夠。近年來,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網絡與區塊鏈技術使得金融科技實現了高速發展。而金融科技促使商業銀行整體發展形勢發生較大變化。伴隨中美貿易戰逐漸升級,不少商行負責人如今并未認識到宏觀經濟給商行內審提出的一些新要求,總是習慣用傳統思維來看待內審工作,致使銀行發展和審計管理相脫節。商業銀行工作體系十分龐大,其中所有環節全都可能對其發展產生影響。降低商業銀行整體發展風險,除了能夠提升銀行發展的動力之外,而且還能增強銀行發展信心,促使其更好的應對各項挑戰。因為商業銀行并未對內審管理工作加以重視,這樣不僅使銀行發展遇到較大風險,同時還使員工出現了很多負面情緒,進而阻礙了銀行發展。(二)商業銀行對員工行為疏于管理。商業銀行需要對員工行為的管理部門加以明確,并且強化對銀行職員行為以及思想的監督管理,確保銀行團隊的純潔性。只有各司其職,才能發揮出銀行員工的作用。所以,銀行管理人員需尊重所有員工,不能用職權對一線員工進行威逼利誘。如今,在中美貿易戰中,商業銀行扮演重要角色,商業銀行只有保持自身穩定性,才可為我國最終贏得貿易戰的勝利做出貢獻。商業銀行屬于特殊部門,其需要擁有專業能力強、品質高的員工作為支撐,而且還需確保職員各項管理能夠發揮作用,保證其可以全身心的服務于銀行。在現階段社會背景之下,商行除了面臨來自國內其他銀行競爭壓力之外,同時還面臨來自網商銀行較大發展壓力。對于此,商業銀行需嚴格管理員工行為。(三)負責內部審計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較低。商業銀行進行人才培養期間存在注重入職培訓,但忽略過程培訓的問題。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對新員工進行招聘期間,通常為其安排一些專業化的培訓活動,以此來使新員工可以更快適應崗位。然而,員工入職之后,商業銀行就放松了對員工的整體要求,并且通常不會給其安排一些專業化的培訓,即便安排一些培訓,但多數也是流于形式。據調查,在國內,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會給新員工安排專業培訓,其中有25%的商業銀行的培訓時間是一個星期,45%的商業銀行的培訓時間為半個月,25%的銀行培訓時間是一個月,僅有5%的商業培訓時間超過了一個月。這一數據說明商業銀行對于新人培訓比較重視。但是,只有30%的商行會定期開展內部員工培訓,但是其中25%的銀行培訓都流于形式,培訓過程并不規范,事后也未對員工進行嚴格考核。可見,銀行員工難以在此期間學到一些新知識。例如,在貿易戰中,商行負責審計管理的人員除了要對我國市場加以充分了解之外,同時還需對美國市場的特點加以了解,做好風險防護的有關措施,進而保證商行內部的穩定性。然而,如今多數商行并未認識到這一問題,依然習慣用傳統思維開展工作,沒有及時對內審員工補充知識,進而對內審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造成較大影響,并且使商行面臨較大風險。(四)審計管理缺少細化制度方法。商業銀行針對內審管理的整體要求在內審制度中僅占據較小比重,簡單提及,并未對具體操作細節加以明確要求。例如,內審管理的責任人具有哪些職責、應當借助哪些手段來對內審期間的選題、實施以及報告質量加以管理?抽查方式以及比例應當怎樣確定?哪些審計項目需要時候復查?質量問題對應的認定程序需要怎樣規范?如何對爭議問題加以解決?針對這些,全都沒有進行明確規定。所以,不少商業銀行盡管在進行內部審計期間運用有關管理措施,然而并無章法可循,而且操作也比較隨意,這對內審管理的整體發展造成較大影響。

三、宏觀經濟下銀行內審管理創新策略

針對商行內審管理工作來說,世界宏觀經濟以及我國宏觀經濟的要求以及標準是不同的。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二者間的差異性逐漸被放大。商業銀行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轉型創新,如今已經變成提升商行國際地位以及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同時,我國不少政策都給商行發展增添新的紅利。例如,“一帶一路”倡議、普惠金融的發展普及與鄉村振興戰略,都為商行帶來一定發展潛力。(一)重視內審管理,制定專門的內審管理制度。商業銀行若想對風險加以有效應對,首先需要對內審管理工作加以重視,并且制定專門的內審管理制度,形成強制性、明確的執行機制將內審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商業銀行需對現階段內部審計粗放管理形式加以改變,構建專門內審管理制度,對管理方法、流程與考核方法加以明確。比如,管理制度當中應當對管理目標加以明確,制定具體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對內部審計事中復核以及事后復查整體要求以及抽查比例加以明確,對存在爭議問題相應解決機制加以設立,進而使內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推動內審管理工作常態化以及規范化。(二)探究審計溝通的技巧,優化審計管理。在商行內審管理工作中,審計溝通屬于重要部分。站在本職角度而言,審計指的就是通過不斷的資料收集、溝通、信息應用贏得理解,最終形成共識的具體過程。而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需要講究策略以及方法,不斷對審計溝通的方法以及技巧加以探究,為審計管理工作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在此期間,商業銀行還需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加以認識,除了要對國內市場沖擊加以關注之外,同時還需對國際市場帶來的沖擊加以關注,按照溝通對象具有的特點,運用不同溝通技巧以及方法,把內部的組織工作做好,避免出現形式化的管理現象,保證內審管理工作可以發揮出真正作用。(三)對于管理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強化其綜合能力。商業銀行不僅要提升銀行職員的準入門檻,而且還需要借助內部培訓不斷對員工的綜合能力進行提升。此外,為了使內審管理人員可以全身心地參與工作,銀行的管理者需想盡辦法培養其歸屬感,不斷提升內審管理人員的滿意度以及認可度。商業銀行只有不斷強化內審管理方面的監督管理,才可保證內審管理可以發揮出應有作用,同時在原有基礎之上獲取更多成就。(四)強化內審人員激勵機制,提升內審管理質量。對任何工作來說,人都是第一要素,商行內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內審管理關鍵在于怎樣發揮內審人員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并且嚴格按照具體審計標準開展審計工作,所以激勵機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激勵機制主要包含豐厚薪資待遇、暢通晉升渠道、優厚資源保障、豐富培訓與學習機會、完善的獎懲措施等。在個別商行,內部審計部門可有可無,不僅在費用以及人員方面無法得到基本保障,同時在晉升通道以及薪酬待遇方面處于弱勢,這對內審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團隊的穩定性造成較大影響,使審計管理整體質量難以提升,針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控制,而且內部控制也無法得到及時調整與完善,使經濟案件以及風險事件的整體發生概率一直處在較高水平。所以,商業銀行有必要對激勵機制進行強化,進而為內審管理整體質量加以保證,并且為內部審計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綜上可知,從現階段宏觀經濟下商行內審管理實際狀況來看,我國多數商行內審管理工作都無法令人滿意,其中存在著商業銀行不重視審計管理工作,并未嚴格管理員工行為以及負責內部審計的管理人員綜合能力較低等問題,這對內審管理的實際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對此,商業銀行需重視內審管理,制定專門的內審管理制度,探究審計溝通技巧,優化審計管理,同時對于管理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強化其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可提升商行內審管理的整體效果,提升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商業銀行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付葉根.基于風險管理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

[2]雷智軍.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3).

[3]劉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的作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4(13).

[4]劉石林,龍淑邦.淺議如何提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水平[J].區域金融研究,2014(06).

[5]張國平.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管理創新及審計風險與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3(10).

[6]朱泉.淺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運用[J].金融縱橫,2012(04).

[7]李繼順.運用經濟資本管理原理做好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1(23).

[8]郭佳.金融危機下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J].審計月刊,2010(08).

作者:柯瑞 單位:華東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