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過剩定義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09 09:53:00
導語:流動性過剩定義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指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流動性和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的含義,討論了流動性過剩的定義。認為流動性過剩是指一國的居民、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在進行(扣除)即期消費之后余下并且不斷地積累的流動性較強的資產,超過了一國經濟發展(對流動性較強的資產)的需要的現象。
[關鍵詞]流動性;收入;流動性過剩;定義
流動性過剩問題是近來經濟學領域研究的焦點問題。已有文獻對流動性過剩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表述,筆者認為這些表述都還不到位。正確地定義流動性過剩,對于正確理解和深入研究流動性過剩問題自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什么是流動性
1.一般意義上的流動性
劉樹成主編的《現代經濟辭典》認為,流動性是指“將資產轉換為現金的速度和難易程度。它體現資產的變現能力。在所有資產中,貨幣的流動性最強,因為貨幣本身就是交易媒介,它無須再轉換為其他東西便可用于購買和支付”。這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流動性。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其名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講到了“流動性偏好”,這也就是講人們對貨幣(現金貨幣)的偏好。這也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流動性。
2.商業銀行的流動性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資產在無損的狀態下迅速變現的能力。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必須保持足夠的資金能夠隨時支付客戶提現、滿足客戶貸款的需要,以現金資產來保證必要的支付能力”。
二、流動性過剩的定義
1.已有文獻對流動性過剩定義的表述已有文獻對流動性過剩定義的表述較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大類:
第一,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流通中的基礎貨幣過多。張銳指出:“認識流動性應該看基礎貨幣。從企業、公司的角度來看,都有一個頭寸的問題,個人也是,錢被用來購房,或者買了股票,就沒現金了,就是流動性不足;但是我們所說的流動性不是指微觀場合,而是指整個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整個國民經濟體系流動性的標志則是基礎貨幣。所謂基礎貨幣是指流動當中的現金,還有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就是存款準備金,這兩個數額若比較高、比較大的話,就意味著流動性過剩問題比較突出。”
第二,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金融機構存貸差的持續擴大和貸存比的持續走低。英國出版的《經濟與商業辭典》將流動性過剩解釋為:銀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動性,超過了健全的銀行業準則所要求的通常水平。我國部分學者也同意這個定義。
第三,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廣義貨幣的增長率超過GDP的增長率(或者將基礎貨幣發行過多、金融機構存貸差持續擴大和廣義貨幣增長率超過GDP的增長率同時定義為流動性過剩)。任兆璋、于孝建認為:“流動性的本意是指某種資產轉換為支付清償手段的難易程度,在宏觀層面上,可將它理解為不同統計口徑的貨幣信貸總量。由此定義出發,可以認為流動性過剩就是貨幣信貸總量過多,直觀地講就是居民和企業在商業銀行的儲蓄等高流動性資產出現過剩。歐洲中央銀行(ECB)將流動性過剩定義為實際貨幣存量對預期均衡水平的偏離,即基礎貨幣發放數量超過了均衡水平。在一個經濟體中,流動性過剩表現為廣義貨幣的增長率超過GDP的增長率;對銀行系統而言,則表現為存貸款差額擴大,貸存比降低,以及超額準備金居高不下等。”
第四,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企業取得資金的環境過于寬松;或者定義為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寬松;或者定義為各種金融衍生品的爆炸性增長。
第五,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流動性資產過剩。王溥、劉繼兵認為,所謂的流動性過剩,準確地講應該是“流動性資產過剩”。需要說明的是,“流動性和錢不是等同概念”。錢“通常指一個社會或家庭擁有的財富,這種財富可劃分為高流動性資產(財富)和低流動性資產(財富)”。所以,流動性過剩并不一定意味著“錢”或“財富”多了,只是表明高流動性資產(財富)多了。
第六,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的經濟現象。常清指出:“流動性一詞在金融學領域一般是指市場的流動性,即各種金融資產形態變現的難易程度和交易進出市場的難易程度。市場流動性一般是用流動性高低來進行衡量,無法用過剩和不足來形容。過剩應該是指貨幣或金融資產供給和需求的狀況,因此我認為流動性過剩是一個組合詞,是指在貨幣或金融資產的供給相對于實際經濟的需求出現過剩的條件下,又處在經濟國際化、世界金融市場迅速融合、市場高流動性的環境中,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傳統經濟學難以解釋的經濟現象,綜合稱之為流動性過剩。否則,很難自圓其說。例如,根據經濟學理論,貨幣過剩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但流動性過剩已經有幾年的歷史了,世界經濟并沒有出現通貨膨脹。”
筆者認為,上述的已有文獻對流動性過剩的各種定義,都是從一些側面論述了流動性過剩,都不夠全面,也不夠完善。2.流動性過剩的定義
筆者認為,流動性過剩是指一國的居民、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在進行(扣除)即期消費之后余下并且不斷地積累的流動性較強的資產,超過了一國經濟發展(對流動性較強的資產)的需要的現象。流動性過剩的主要標志是一國的金融機構存貸差(持續)過大和貸存比(持續)過低。流動性過剩的本質是一國的財富達到了一定的相對高度,流動性較強的資產超過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流動性過剩的表現則是多方面的,包括一國流通中的現金貨幣較多、金融機構的存貸差過大、企業取得資金的環境比較寬松、銀行間的市場資金面比較寬松、央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較多、金融衍生品增加較快等等。
我們知道,在比較貧窮的國家里,相當部分的居民收入水平很低,他們的收入除了維持即期消費之后已沒有剩余。因此,他們并沒有存款等金融資產。當然,在比較貧窮的國家里也一定有一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是相對比較高的。他們的收入除了維持即期消費外,還會有剩余。因此,他們就會把這些剩余的收入存進銀行等,他們也就擁有了存款等金融資產。這些國家的相當部分的企業也可以取得較好的利潤,從而擁有自己的存款等金融資產。所以,在這些比較貧窮的國家里也會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流動性剩余(不是流動性過剩),這些流動性剩余進入商業銀行以存款形式存在后,通過商業銀行的貸款等形式,為一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但是,在比較貧窮的國家里,一方面是經濟相對落后,有許多經濟發展的項目需要大量的投資資金;另一方面是居民、企業乃至政府在即期消費后所剩余的流動性資產較少,即商業銀行所能攬到的儲蓄過少,因此,這些國家就表現為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即由商業銀行提供的)資金不足,在這些國家里就不存在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當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的經濟由于某些原因而得到一個較長時期的高速發展之后,一方面是這個國家的居民、企業乃至政府的收入不斷增長,除掉即期消費后的收入剩余越來越多,這些收人剩余就必然會轉化為越來越多的銀行存款等金融資產;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該國的各種產品的生產逐步趨于飽和,可以進行投資的高經濟效益項目就相對減少(例如,假定該國的水泥生產由于多年的投資建設,其生產能力已大大超過國內需求。因此,該國此時就不可能再大規模地投資建新的水泥廠),該國的經濟發展對銀行貸款的需求就相對減少。所以,該國在經濟得到一個較長時期的高速發展之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流動性過剩的現象。目前我國以及最近一個世紀以來經濟得到較長時期的高速發展的國家(包括目前的發達國家)都是如此。
筆者認為,為了更深入地研究流動性過剩問題(包括流動性過剩的成因及應對措施等問題),可以將流動性過剩細分為廣義流動性過剩和狹義流動性過剩。筆者上述的流動性過剩的定義即流動性過剩是指一國的居民、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在進行(扣除)即期消費之后余下并且不斷地積累的流動性較強的資產,超過了一國經濟發展(對流動性較強的資產)的需要的現象,是從一個國家的宏觀整體層次去分析的流動性過剩,因此可以稱之為廣義流動性過剩。筆者認為,可以(僅)把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過剩稱之為狹義流動性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