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對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探析
時間:2022-12-04 02:43:29
導語:工會對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技能人才缺乏制約企業轉型升級。高技能人才是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今年,企業用工普遍短缺,高級技術工人培養了留不住,普通工人流動性太強。究其原因是因為企業缺乏長遠觀念,沒有形成系統的培養體系和模式,寧愿高薪挖別人墻腳,也不愿花力氣去做細致而長期的培養工作,企業的這種短期行為嚴重影響企業技能人才的穩定性,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后勁。另一方面,職工被企業培養成高級技術工人后,為追求更高工資、更好的福利條件,往往跳槽到條件更優越的企業工作。企業受到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嚴重影響了企業培養技術骨干的積極性。生產成本持續增長制約企業轉型升級。生產成本的增長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最低工資標準增加。江蘇省自今年7月1日起,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泰州屬于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將從1320元調整到1480元,提高了12%;二是原材料漲價。自去年起,CPI高居不下,原材料都大幅漲價,使得企業生產成本上漲;三是匯率變動減少利潤。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業一般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簽訂合同,自從匯率機制改變后,人民幣持續升值,給出口加工型的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產品同質化制約企業轉型升級。泰州市高港區工業以傳統產業、加工型企業居多,具有潛力的成長型企業不多,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尚未形成。調查發現,高港區繩網帶、醫療器械等行業產品高度同質化,大家為了銷售各自產品,壓價競爭是其銷售方式之一。使企業始終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尤其是在現今經濟危機的時候惡性競爭更為明顯,導致部分企業的經營狀況更加困難。管理模式單一制約企業轉型升級。泰州市高港區家族式企業比重較大,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缺乏,企業管理滯后,創新意識不強,發展壯大的后勁不足。主要體現在:企業管理以人治為主,用人上往往任人為親,靠親緣關系維持著企業的運行;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缺乏系統規則和綜合協調;缺乏經營管理戰略,沒有明確的目標,決策隨意化。
二、對策與建議
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職工技能水平。培養和造就具有高超技術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既能為區域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又從根本上維護了職工的發展權。根據財政部、全國總工會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必須專款專用,面向全體職工開展教育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各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會組織一方面要監督企業將職工培訓經費的提取和使用情況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確保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按照行業和企業類別,制定出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菜單,由企業確定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提升技術創新實效,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工會把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引導到為企業戰略轉型、建功立業上來的積極舉措。工會要充分以勞動競賽、崗位練兵、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為企業轉型升級推波助瀾。在勞動競賽中,要多開展一些攻堅性質、有一定深度的競賽;在崗位練兵活動中要堅持以賽代訓,達到既樹立先進典型又普遍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在技術創新活動中要廣開渠道,征集切實管用的合理化建議,并使之盡快轉化為企業經營生產的效益。加強企業民主管理,促進企業轉變管理方式。企業協商民主是企業管理民主的重要體現,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
工會組織要加強企業協商民主制度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體系,推動協商民主與職代會制度的互動實施,擴大協商民主的交流互動性,嚴格落實“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必須協商、調整和規范勞動關系的重要問題必須協商”等要求,在更深程度上加重協商民主對企業重大決策和經營管理的影響力,使職工加深對企業決策的理解,從而自覺地以主人翁的姿態支持決策的實現。當然,并不是說只要經過了民主管理程序就能產生正確的決策。科學的決策是源于對客觀事物的掌握、分析和判斷。工會組織參與民主管理決策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調查后提交集體研究,先討論后表決,先論證后決策,確保決策正確性。加大企業文化建設,增強職工歸屬感。滿足職工文化需求,引導職工參加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陶冶職工情操,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工會組織要加大對文化設施和文化陣地的投入,添置文體活動器材。同時也要積極爭取企業行政的支持,舉辦職工文化藝術節、職工運動會,圍繞企業經濟發展舉辦征文演講比賽和知識競賽等活動,最大限度地為職工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鼓舞和激勵職工發揮主人翁精神,積極投身企業轉型升級。
作者:張琴單位:江蘇泰州市高港區總工會
- 上一篇:試議多中心下的白酒發展策略
- 下一篇:供需下的職校產學研合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