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統計監督的特點與對策

時間:2022-02-28 05:06:55

導語:市場經濟下統計監督的特點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下統計監督的特點與對策

[摘要]伴隨全國范圍經濟體制的變革,人們對統計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最關鍵的要求在于從市場經濟的具體要求出發,來擴大統計空間、服務范圍,為我黨、社會各界供給更好的決策參考依據。而統計數據又決定著信息質量,既影響著宏觀決策,又與微觀導向息息相關。特別是與國計民生乃至我黨事業甚至社會的興衰等也榮辱與共。其實統計信息的實際質量可以說是統計的“生命”,而嚴格的統計監督、優質的統計服務則是確保統計信息正常的主要途徑。基于此,文章就統計監督工作,探討了其在市場經濟下的基本特點、加強的意義、對策等,僅供參考。

[關鍵詞]統計監督;市場經濟;個稅改革

在中國經濟體制的整個改革歷程中,計劃經濟朝市場經濟的改革屬于質的變化。在經濟體制變化的背景下,經濟管理機構也必定會更改管理的基本內容、范疇、方法、模式等。而作為經濟信息數據的主體,統計隨之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其中統計監督在市場經濟下,具體如何調整工作的任務、范疇、目標、模式、內容、方法等,值得認真加以研究分析。

1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監督的基本特點

作為一項重要的統計職能,統計監督主要涉及宏觀監督工作,是指總體監督,與個別監督有所不同。也即監督和檢查我國經濟、現代社會發展,并及時找出發展的演變規律,以輔助計劃、決策的制訂;監督和檢查我黨的政策、方針、籌劃等,是否能與實際、客觀規律相符,以及落實情況;監督和檢查影響全局利益、經濟秩序的行為。而在市場經濟下,我國的統計監督主要表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1)從目的角度來看,可知市場經濟下實施的統計監督,往往從數量上顯露社會經濟具體運作中的客觀狀況及其不足,并基于此提供給政府頒發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時的參考依據,以督促宏觀經濟能否保持正常運行。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政府定會大力調控宏觀經濟,而最終的調控決策則應用于處理宏觀經濟中的既有、潛伏的問題。由此可見,反映、揭露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便分外關鍵。而目前統計監督以其整體性、嚴格性、大量性的特點,則能很方便地深入揭示上述問題。所以,市場經濟背景下,通過統計監督社會經濟則顯得很有必要。(2)從范圍的角度來看,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下,統計監督往往涉及宏觀監測、微觀監測,它們有一定的區別與聯系。其中的區別是指主體對象不一樣,宏觀監測是指我黨統計部門從全部部門的層面來實施監督,而微觀監測則是指單位統計部從內部點的層面來實施監督。我黨的統計監測需要《統計法》的支持,而單位統計監測則是內部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聯系則是指通過政府統計,除了能實現宏觀監測外,還能實現微觀監督,且其中的宏觀統計監督還能間接影響微觀層面。(3)從傳播形式角度來看,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下,一般通過新聞媒體,來面向社會獲得的統計監督最終結果;通過職能部門來傳遞信息、組織短期培訓等。同時,還由決策部門最終接納監督結果來決定統計監督的實際作用,而具體的傳播方式也與之緊密相連。而統計監督傳播結果的主要方式有:借助諸如報紙、書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宣傳工具,來面向社會各界,及時統計宏觀監測與統計預警報告。促使職能部門主動投入政府管理中,并傳播監督結果,增強監督的影響,從而促使監督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以更好地彰顯、發揮出監督本來的價值。

2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監督加強的意義、對策

(1)意義。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統計監督不僅特點豐富,而且優越性也很明顯。但是新時代下的統計監督依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加強以促進統計監督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現階段,需要加強統計監督的關鍵性原因在于統計監督無法發揮出固有的價值。在統計監督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依然沿用傳統的手段,迫使統計監督也不能很好地聯系起法制建設。很多統計部門一般情況下,往往也沒有及時遏制虛報、遲報、瞞報等不良的違規現象,很多區域、企業甚至還存在以權、以言代法的嚴重問題。倘若針對上述明顯的缺陷,有關方面沒有及時通過統計監督來有效遏制,則勢必會阻礙中國當前的經濟建設。所以,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為了讓統計得以快速適應我國的經濟建設與大力發展,則統計部門迫切需要加強統計監督方面的職能、充分發揮統計的巨大價值。(2)對策。統計監督加強職能、提升技術水平等的關鍵所在便是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以及良好的內外部實施條件。就此,文章提出了以下的措施和對策。第一,從封閉轉換到開放,實行開放式統計。在以前實施統計時,活動范圍往往僅限于在辦公室內,單純地為了統計才統計,造成統計活動嚴重脫離經濟管理,最終統計結果也淪為數字形式,根本無法發揮統計應有的作用,更加不能體現出統計的真正價值。以上這些完全有悖于統計的初衷,而無法促進經濟更有序化、正常地發展。為了統計監督的基本功能切實發揮出,則首先應打破統計原來的小范疇、小圈子的桎梏,從封閉及時轉換到開放,以實時跟蹤、調查整個社會經濟增長中表現出的新問題、新規律、新現象等,并展開系統性分析,為有關部門決策供給針對性強、方便操作的調研監督報告。第二,優化隊伍結構,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統計人員并不少,但這些人員的專業統計水平卻普遍不高,特別是市級以下各級統計部門中具有的統計人員。很明顯,這些統計團隊是難以充分監測經濟發展實際的,而且更加無法發揮統計監督的預警作用,更別說實現對將來經濟發展的準確預測。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提升統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從最初的選拔入手,適當提升業界資格考試與職稱考核的水平,并嚴禁無證人員從事有關統計的工作。與此同時,針對在崗的既有統計人員,則應定期組織他們充電學習,以及時掌握現代統計監督方法,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打造出最先進、技術最專業的統計團隊。第三,大力建設統計法律法規。在中國統計事業較晚才起步,相應的法律法規仍然尚未完善,在細節方面也相當模糊。雖然我國有頒布《統計法》,但伴隨市場經濟的多元化增長與發展,迫使統計監督越來越難以做好,常常會出現有法難依的現象。同時,還頻發偽造、捏造、更改數據事件,針對以上違法行為,則應嚴厲打擊,并真正認識到這樣亂改數據信息的嚴重不良后果,并將統計法的威嚴及時樹立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此外,在快速完善、補充《統計法》時,地方應積極建設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而更好地配合使用《統計法》與地方上的基礎法律。這么一來,既貫徹落實了《統計法》,又妥善處理了《統計法》中的細節模糊問題,令統計監督真正有法可依可循。第四,準確統計信息,全面提升統計監督信譽。于統計信息而言,準確性屬于最基礎的要求之一。唯有統計結果得以保證準確,方才可以輔助經濟決策。目前,鑒于極少數的領導、部門,惡意虛報、瞞報,導致上層決策有偏差或者失誤問題,從而引起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結果的實際可信度,則是衡量統計監督質量的關鍵性標志,且聯合統計主客宿體的力量則能增強可信度。作為統計主體需要優化環境中的軟、硬條件,并以現代統計方法與分析手段,來避免統計監督出現誤差;而對于統計客宿體,則需要及時監督真實性,以迫使統計主體提升監督質量。所以,在公布統計結果以前,要先召集關鍵的統計客宿體來評判結果。

3結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三大統計職能之一,統計監督呈現出新的特點,但同時也暴露出一定的不足,急需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加以有效解決。在統計工作中,統計監督的地位十分突出,除了輔助國家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外,還有助于市場經濟下現代企業順利做好微觀調控工作。因此,目前急需將統計監督的基本職能加以強化,這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又是統計基礎法律法規發揮作用的要求,更是統計數據信息保持真實性的需要。只有大力建設、發揮統計監督的基礎職能,方能更好地服務于現代社會,這是新現代統計監督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這樣統計工作才能更好、更順暢地開展,市場經濟才能贏得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蒲曉英,李依霏,趙乙.市場經濟下我國統計組織體系改革[J].市場論壇,2015(11):14.

[2]新時代強化統計監督職能研究[J].四川黨的建設,2018(5):62-63.

[3]新時代應強化統計監督職能[J].中國統計,2018(3):22-24.

作者:李瑞花 單位:青島市市北區招商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