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費實現階段的參與主體行為分析
時間:2022-06-04 03:12:17
導語:低碳消費實現階段的參與主體行為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低碳消費實現的階段,消費主體也是處于一個不斷的學習過程,因此,本文結合消費者學習理論的相關學說來對低碳消費的實現進行研究。在消費者學習理論中有聯結學說和認知學說兩個重要派別。前者強調刺激和反應的結果,而后者則注重思想(腦力)的功能和作用。在低碳消費的實施過程中,對于消費受眾而言,是聯結學說和認知學說共同起效。在實行低碳消費初期,消費參與主體受到感應條件和操作條件的同時作用,進行著自愿與非自愿的消費學習,從客觀上講,存在著一定的強制、強迫性。而在實行低碳消費的中、后期,低碳消費的思想意識對行為的作用愈發明顯,“大腦支配身體”的行為模式占據主導,低碳消費的實現只需要進行相應的溝通與引導,即可發揮參與主體學習而解決問題的這一特征,自發促進并完善低碳消費的實現。這是一種遞進的學習過程。在此期間,推行強制性學習時,是屬于政府施加于其他消費參與主體,逼迫后者學習;而在溝通、引導階段,消費參與主體具備了一定的低碳消費學習能力,可以對現有問題和狀況進行自發學習,從而解決問題,因而也成了該時期實行低碳消費的主要力量。但不論是何種思想或何種方式,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面對實現低碳消費的作用都不可忽視,在實行過程中,不同的參與主體發揮主要作用的時期也各有側重。根據這一特點,本文將我國低碳消費的實現分為三階段:強制型階段(CompellentStage)、引導型階段(GuideStage)、習慣型階段(CustomStage)。按照低碳消費“強制—引導—習慣”三階段劃分,每一階段都包含政府、企業、消費者三類不同的主體,不同主體也呈現出不同的行為表現和階段特征。如圖1所示。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指的企業對象,還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團體,因為社會團體屬于不以經濟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它提供的低碳服務,也屬于低碳消費產品一種。
在強制型階段,實行低碳消費,以政府為主導,以政策為消費實施的刺激手段,促進消費者、企業等多方面的消費參與主體共同學習并遵守,營造一個理性、科學的低碳消費環境。此階段,政府強制推行,企業積極接受,消費者了解認識。此階段為實行低碳消費的最低級階段,難度最大。到了引導型階段,企業起主導作用,政府持續采取支持政策,消費者積極理解接受。企業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進行發展,以低碳產品引導消費者選擇低碳消費。此階段是實現低碳消費的中級階段,也是各類消費參與主體容易產生消費疲憊與反彈的階段,因此必須持續貫徹低碳消費的思想,并提供良好的低碳產品以保證低碳消費的進行,避免前功盡棄。而進入習慣型階段,實行低碳消費,政府將不再起重要作用,同時,政府也將獲得更多精力與財力,去促進國家更長久發展。在此階段,消費參與主體低碳消費行為已基本養成,低碳消費意識也牢固具備,消費者本身也將以其消費行為,持續影響并促進低碳消費經濟循環發展,此時的低碳消費正式實現。除此之外,每一階段,不存在明確的分界點,三個階段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與階段類似,三類消費參與主體的作用主導也在隨著實現階段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主要的變化規律就是:從強制型階段依次發展到引導型階段和習慣性階段時,推進實現低碳消費的主導力量由政府逐漸變為企業和消費者,同時,低碳消費的水平越來越高,效果越來越好。低碳消費的實現,是一定階段多類主體的政策、經濟、環境、意識四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政策因素。包括法律法規、政策接受及發展規劃等。政策因素,是最基本、最初步的低碳消費實現因素,為其他各因素繼續發揮作用提供最本質的保證。第二,經濟因素。主要涉及財政支持、生產水平、收入水平等,這是低碳消費實現的一項重要保證因素。第三,環境因素。該因素包括社會文化、產業行情、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第四,意識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意識、責任意識、低碳消費意識等,如表1。另外,每一類消費參與主體,在低碳消費的實現過程中,都要受到以上四方面的因素影響,而且隨著實現階段的推進,因素的影響作用也有所不同。
1.政府行為分析在強制型階段,政府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工作最多。實行此階段,代表消費模式的轉變以及一個新的消費方式即將開始,它的切入點和主要推動力量,就是政府。首先,要建立并完善一套有關低碳消費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只有將對低碳消費的要求寫入法律之中,才能最直接的利用國家強制力保證低碳消費的實施。有了法律保證,各個低碳消費參與主體也將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安心選擇低碳消費,并據此更改、調整自身發展計劃。制定《低碳消費法》,保證對低碳消費進行專項的法律政策支持。對不符合低碳消費的違法行為,嚴格取締,規范低碳消費行為,堅決避免進入惡性消費循環。其次,提供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持。對于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低碳消費產品及服務的生產制造企業,予以資金、政策支持,并可為企業發展提供低利率的信貸支持;對于高耗能量、破壞環境的產品及時取締,并責令相關生產企業進行整改或強行關閉。制定低碳消費稅,用稅制的方式,重新分配能源消費利益,督促低碳消費的進行。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更新,實行技術、工藝等多層面的資金補貼。與此同時,規范市場制度,營造低碳社會文化。建立低碳消費的市場運行機制,運用行政手段,保障市場正常運作。鼓勵消費參與主體進行低碳消費交易。制定低碳消費的國家標準,對產品、技術、設備都實行低碳國家標準,保證從生產、選購、使用、處理各個環節都嚴格進行低碳消費。加強市場準入制度,堅決防止不合格的企業混入市場,對進入市場的合法企業,予以補貼支持。加強對低碳產品的市場監督,避免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確保流入市場的產品,就是可以長久使用的優等品。政府還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加強低碳消費的社會風氣建設。強化政府的模范帶頭作用,樹立正確的表率,規范社會風氣。嚴格杜絕“講排場、講面子”的不良消費方式,從衣、食、住、行、用多方面入手,提倡資源節約,循環利用。
2.企業行為分析作為低碳消費循環中,連接政府和消費者的重要參與主體,企業必須積極適應政府的政策環境,創造適合企業發展的新路徑。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中,企業的能源消耗極其嚴重,在加工轉換工藝中,產品轉換率多年沒有明顯提升,雖然企業經濟效益在增多,但是生產所造成的能源浪費,也令人驚心。因此,積極遵守并配合政府要求,整改傳統的高消耗技術設備,運用政府的支持,推廣低碳消費模式。嘗試進行低碳產品的開發,制造符合國家低碳標準的新型產品,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產品與生產方式。
3.消費者行為分析作為消費者,在強制型階段,雖然屬于被強制接受低碳消費的參與主體之一,但是也需要采取適當并利于自身的行為進行低碳消費。起初,對消費需要進行合理分配。正確看待當前的消費需要,結合自身狀況,優先選擇緊急的、低碳的消費需要進行,對可能造成高能源消耗的消費需要,理性分析,盡量化解為低碳的消費需要。然后,嘗試理解并接受低碳政策,對低碳消費的產品和行為不排斥、不抵觸。同時,盡可能減少高耗能產品的購買與使用,接受并使用新型低碳產品,提高自身的低碳消費意識。
三、低碳消費引導階段的參與主體行為分析
1.企業行為分析在本階段,企業是實行低碳消費的主要引導者。企業的生產與服務,將是持續推行低碳消費的重要力量。企業的低碳產品與低碳服務,也直接影響政府與消費者對低碳消費的態度。理論指導實踐,因此,提高企業自身的低碳理念必不可少。在企業內部,加強低碳知識的普及和低碳意識的培養,提倡低能耗、高能效的生產方式,優化企業文化氛圍。保證員工在一個和諧、文明、低碳的工作范圍中,進行生產工作,培育員工的低碳消費意識。在此基礎上,生產多、全、優的低碳產品與服務。低碳消費,需要的就是低碳產品和服務。只有低碳產品充足、質優、品種全、價格低,才會引起消費者的足夠注意與選購。因此,在此階段,制造物美價廉的低碳產品和服務,成了企業追求目標的重中之重。企業的信譽與利益,也與產品的好壞直接掛鉤。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產品的重要性,集中力量,研究創新,培養一種既能體現企業文化,又符合低碳消費的品牌產品。在企業滿足自身生產要求之外,還要加強企業間的社會監督。企業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社會責任。但是,企業不能僅僅只關心自身的利益,在生產、制造之外,也要放眼于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經濟社會,關心整體的發展環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造福社會,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實行同行業間的低碳監督、制定產業間低碳標準,嚴格執行,促進企業間共同發展。利用盈余利潤,成立低碳消費基金會,提供監督低碳消費的社會團體途徑。
2.政府行為分析政府在引導型階段將不再起最主要作用。但是,政策與財政的支持仍然必不可少。這是保障低碳消費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相對強制型階段而言,各種政策支持的重心應逐漸轉移到激勵性政策上來,這樣才更能充分發揮政策支持的作用。通過良好的鼓勵,引導企業和消費者進行低碳消費,鞏固低碳消費的成果。提供“以高能耗換低能耗”的產品補償,鼓勵消費者進行低碳產品選擇,并提高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將低碳補貼并入收入之中,促進其進行低碳消費。同時,在人事選用或企業績效考察時加入低碳消費項目,引起全社會重視。在政策支持之外,加強低碳消費的宣傳也是影響實現低碳消費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方面,積極宣傳、正面宣傳,通過全面而健康的宣傳方式,如義務知識傳授、低碳產品試用等,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從而養成低碳消費行為。另一方面,積極倡導并開展低碳教育。健全學校等教育機構的低碳消費教育體制概念,從學生開始,培養理性低碳消費觀念。成立低碳消費培訓組織,對消費參與主體定期培訓,增加低碳消費知識。
3.消費者行為分析在本階段,對于消費者而言,可供選擇的低碳產品與服務內容較多,因此要正確對待、使用低碳產品。根據自身需要,合理選擇低碳產品,及時替換原有的高耗能產品。在使用之外,提高自身低碳覺悟。積極學習低碳知識,努力養成健康的低碳消費習慣。跟企業一樣,消費者也具有監督、促進低碳消費實施的社會義務。從消費者的角度,對企業低碳生產進行監督,這樣對于企業的反饋最為直接。消費者的意見與需求,是對企業進行產品調整與研發的關鍵信息,也可以促進企業的科學發展,避免完全被利益驅動,走入惡性循環。
四、低碳消費習慣型階段的參與主體行為分析
到達習慣型階段,低碳消費方式已經形成,政府、企業、消費者三類參與主體均可以自覺進行低碳消費行為。然而,任何政策、模式實施的最終階段,都是要以群眾為主要依靠對象。低碳消費方式的最終使用者和受用者,永遠是消費者,政府和企業的各項政策和工作,都是為了最終服務消費者低碳消費而進行的。因此,習慣型階段,除了政府、企業對低碳消費意識、政策及生產習慣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的低碳消費意識更加成熟,更加全面地指導消費行為,以養成良好的低碳消費。政府的政策、法規已經被公民自覺遵守,政府不需要再耗費過多的強制力來保證低碳消費實施。同時,政府也可以根據國家現狀,制定新的發展計劃,如采取“零碳消費”等新型資源節能消費。企業的低碳生產已經具備規模,生產的方式和產品也經過市場的驗證,得到認可。此時的企業,需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型低碳產品的研發,為低碳消費提供新鮮血液,保證低碳消費的活力。消費者根據健康的低碳消費需求,理性消費,將低碳消費的理念貫穿到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正確使用低碳產品及服務,將低碳意識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結合,科學指導消費習慣、生活習慣,促進低碳消費的和諧、持續發展。
作者:劉新民于文成吳士健單位: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中國碳金融發展初探
- 下一篇:西部地區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