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29 09:03:00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茂名即是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同時又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所運用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茂名地區農村為例,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CTI即資金(Capital)、技術(Technology)、信息(Information)的三位一體的工業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
[關鍵詞]農村經濟CTI模式
從茂名這座城市的發展史來看,她是一座因石油而興起的年輕的油城,那么她又是如何成為我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的呢?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探討。
經濟地理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在對一個地方進行分析的時候,首先應當考察這個地區的區位因素。
一、茂名及周邊農村的區位因素
(一)自然資源
茂名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氣候條件,地處熱帶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擁有大面積山丘屬微酸紅壤,日照時間每年長達2000小時。
(二)基礎設施
茂名擁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井然有序的城市規劃。公路、鐵路、水路和管道共同形成了茂名的交通網絡,同時茂名還有功能齊全的現代通信網絡和充足的水電供應。
(三)農業和工業
茂名是我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形成了以荔枝、龍眼、香蕉為主,多種經濟作物并舉的產業結構。同時茂名還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茂名石化公司目前擁有年135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和年1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
二、區位因素與政策分析
在對總體的區位因素進行分析之后,有必要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中央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就是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諸方面內容,每一方面的建設與發展都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其它部分相互聯系的。就農村經濟發展而言,其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信息等因素都離不開工業和城市,其所生產的各種農產品的最終銷售也離不開工業和城市。因此如何用具體的措施將政策與區位因素結合起來就顯得十分重要。
三、繁榮農村經濟的措施
在促進茂名周邊農村發展的眾多因素中,資金、科技和信息三大要素漸漸成為拉動茂名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對于繁榮茂名周邊農村的經濟,提高農業的產業結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資金是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前提,即工業反哺農業。其實質是解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資金來源問題。茂名既是工業城市也是農業城市,其工業企業納稅額占茂名市稅收比例35%以上.每年茂名市又投入大量的資金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得農業生產的原材料進得來,生產出的農產品出得去。在資金鏈上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機制。工業成為了農業的重要資金來源。
(二)科學技術是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撐。從一定角度上講,科學技術的運用就是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就是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里不僅僅是怎么種的問題更是種什么的問題,即如何根據當地條件和市場需求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的問題。科學技術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得以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茂名市水果局曾在全市組織開展荔枝、龍眼等水果優良單株選育和提純復壯工作,普查篩選出50多個優質水果品種,并且建立種質資源園,逐步繁育推廣。
(三)信息為繁榮農村經濟提供方向指引。現在的市場是顧客主導、競爭激烈、變化迅速的市場,因此獲得及時準確地信息十分重要。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茂名全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形成了以《茂名農業信息網》為龍頭,《中華金果(茂名)電子商務網》等專業網站為輔助,上聯省農業廳、下聯各縣,橫向聯接全國各省,縱向延伸鄉鎮、農產品批發市場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生產大戶的信息網絡。四、致富模式的思考
通過對茂名市繁榮農村經濟所采取的各種有效措施的來分析,在工業發達地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中,資金、技術和信息是三個最為基本的因素,新農村的建設離不開這三個方面,這三個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基本的致富模式。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第一位的直接需要時資金,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農村很難高效的地運轉。充足的資金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啟動和高效的運轉;科學技術是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在當今各種原材料都在漲價的背景下,提高生產產品的附加值是促進增收的好方法,在農業上的運用之一就是因地制宜的種植各種經濟作物,要想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高產、穩產,這顯然離不開科學技術。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資金的投入,人才、技術的投入最終轉化為產品,產品是用來滿足需求的,只有滿足需求的產品才能使生產要素得到應有的回報,而需求來自于市場,要獲得市場,首先應到信息。因此,資金、技術、信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三位一體的基本要素。
從上圖可見,資金、技術和信息之間與繁榮農村經濟的關系。新農村建設的啟動和運作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而在目前農村金融還未充分的情況下,這種資金的最初主要來源是政府,在這里就是政府每年從工業所上繳的稅收中提取固定的一部分用于新農村的建設,新農村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繁榮的過程,因此,就要不斷地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而比較優勢的形成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的運用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就是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資源是稀缺的,因此要想合理的配置,就要將主要的資源投入到市場需要的產品的形成上,進而獲取最大的利潤,換句話說,資金和技術的投入要以市場為主導,而市場的獲得首先離不開信息的獲取。一旦啟動起來,賣產品所得到的一部分回報就可以作為進一步的投資來源,這對于擴大內需和繁榮農村金融有著積極的影響。其最終目的是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
茂名市的這種農村致富的模式值得我們思考。這種模式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地制宜。茂名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種植了適合當地生長的亞熱帶經濟作物,使得農民的收入大幅提高,農業、工業相得益彰。二是形成了自己的比較優勢,通過技術保障,信息引導當地農民可以十分便捷的將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以適當的價格賣出去。通過科學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質量,通過信息網絡及時獲得市場動向。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完全依靠農村自己自力更生是不行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農村金融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的幫助扶持是必要的。
- 上一篇: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論文
- 下一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