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色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10-19 04:56:00

導語:推行三色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行三色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論文

[摘要]農業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經濟、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綠色農業、白色農業和藍色農業統稱為“三色農業”,三色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三色農業綠色農業藍色農業白色農業現代農業

農業是人類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間最為密切的連接交匯因子,是人類與自然界的對接口,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廣闊平臺。一提到“農業”,也許不少人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場景。其實,這只是傳統農業的一種現象,傳統農業以小生產為特征,規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農經濟”。而現代農業是以資本高投入為基礎,以工業化生產手段和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有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相配套,用科學的經營理念來管理的農業形態。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2007年1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社會和農業技術的發展,三色農業是今后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方向。綠色農業、藍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統稱為三色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是指傳統的種植業,以水土為基礎,并且具有充分的熱量條件。綠色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利用農業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技術發展生產,實現高效的物質能量循環和生產資料的加工和轉換,保持環境、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綠色農業的根本任務是,在提供營養安全的農產品的同時,還肩負著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首先,綠色農業必須確保農產品安全,農產品安全主要包括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數量安全就是有效解決資源短缺與人口增長的矛盾,綠色農業的發展之所以適合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國情,重要原因是它能夠有效解決資源短缺與人口增長的矛盾。質量安全就是要求提高農產品品質以及農殘達標。其次,綠色農業必須確保生態安全。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在通常情況下總是基本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稱為生態環境平衡,通常叫生態平衡。綠色農業必須要使生態環境逐漸恢復平衡,使農業生產能夠永續發展。

二、藍色農業

藍色農業是以海洋為基礎,是對海洋和浮游生物等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的特色農業,重點是海洋和海水的養殖業。海洋資源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資源,積極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是保護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舉措。

藍色農業以國家的發展需求為牽引,以高科技為依托,將粗放的消耗資源的傳統產業轉變為可持續的、高科技的現代產業。藍色農業最終目的就是開發食用蛋白質。據有關專家提出的主要對策是,抓好資源開發利用,加強海水和內陸河湖的養殖業以及灘涂、濕地、沼澤的開發,還要抓好漁港、良種、原種場和病蟲害防治,并開發外向型漁業,增加水產品科技含量更是實現水產品發展目標的重要保證。藍色農業應認識到控制環境、保護資源和控制人口一樣重要。淡水漁業發展,特別是淡水養魚的根本出路在于調整漁業結構,精養優質魚類,采用集約化的養殖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白色農業

白色農業是指微生物農業以酶工程等等。是以基因工程等高科技發展微生物的資源工程農業。它是通過優化配置微生物資源,利用微生物堅韌的繁殖生產能力,在工廠化條件下生產植物、動物所必須的營養品和保健品。因為生產過程非常嚴格,而且穿著白色工作服,所以形象地稱之為白色農業。

白色農業由中國農科院研究員、“三色農業”的倡導者包建中首先提出。包氏理論認為,傳統農業是“綠色農業”,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海上牧場”可稱為“藍色農業”,而利用微生物資源的農業開發,則可稱為“白色農業”。由于這三種農業模式都可以提供食物、飼料和工業原料,因此又被統稱為“三色農業”。

白色農業是指微生物發酵工程在農業上的應用,傳統農業的資源結構歷來由植物和動物這“二維”構成,在生物圈中,這是不平衡的消耗性結構。在自然生物圈中植物是供給者,動物是消耗者,微生物是還原者,三者并存,構成穩固的自然循環鏈。由此而言,21世紀的農業資源結構應當從植物、動物的“二維”向植物、動物、微生物的“三維”轉變,微生物對資源循環的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不僅微生物的資源特點已逐步被人們認識,利用微生物的方法和手段也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發展“白色農業”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大力發展“白色農業”,實現農業微生物產業化,成為當前“三色農業”中重要的發展目標。公務員之家

白色農業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氣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廠大規模生產,節土、節水、不污染環境,資源可循環利用,是目前我國農業改革中比較切實可行的路子。

“白色農業”是緩解耕地水資源緊張以及環境污染的跨世紀新型農業。微生物肥料和農藥,能解決現在日益讓人緊張的植物農藥化肥殘留問題,能夠改變單靠耕作土地生產的農業模式,創建以微生物資源工廠化的低耗、高效的農業生產模式。

四、面對現代農業,展望未來

我國的國情,人多地少,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進行粗放型農業生產的模式,已不適合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發展三色生態農業才是我國正確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我們要抓住機遇、搶占先機,大力發展三色農業,實施綠、白、藍“三色農業”,這將是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21世紀中國新農業將會呈現出綠色“露天農業”與白色“工廠農業”并存;綠色、白色“陸地農業”與藍色“水生農業”共興的“多相形態”的農業生產新局面。到那時,湛湛藍天下,山青水秀,江河壯麗,神州大地萬象更新,草木如茵,花果成林,一個繁榮、富強、文明、美麗的中國將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參考文獻:

[1]來亞紅.發展綠色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J].新農村建設,2006,(6).

[2]包建中.“白色農業”與“三色農業”興起及中國農業產業化方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