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農業發展機會與競爭

時間:2022-05-22 09:35:00

導語:觀光農業發展機會與競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觀光農業發展機會與競爭

海南是我國唯一一個熱帶海島城市,這里長夏無冬,溫度適宜,雨水充沛,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同時優美的熱帶自然風光和海浪沙灘也是旅游者向往的旅游勝地。鑒于海南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旅游業和農業至今仍是海南的兩大支柱產業。隨著旅游業的不斷擴大,旅游理念的不斷更新,觀光農業作為農業與旅游業的交叉產業也在海南逐步興起并不斷發展。觀光農業是以農事活動為基礎,以農業生產經營為特色,利用田園景觀和農村自然環境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嘗、購物、習作、體驗、休閑、度假的一種新型經營模式[1]。觀光農業的本質是“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規劃、設計、施工,把農業建設、科學管理、產品生產、藝術加工及其價值和游客動手融為一體,供游客領略在其他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濃厚意趣和現代化的新興農業藝術。”觀光農業除具有常規的農業功能外,還具有傳統農業不可替代的旅游功能:如:觀娛性、參與性、文化性、農游合一性、市場定勢性等。觀光農業按第一產業屬性,可分為觀光種植業、觀光林業、觀光牧業、觀光漁業、觀光副業和觀光生態農業[2]。

1海南有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熱帶景觀,發展觀光農業機遇眾多

1.1海南發展觀光農業有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海南島地屬熱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我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海南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綠色寶庫”之稱,是我國最大的熱帶自然博物館、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海南的植被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為止,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約占全國總數的1/7,其中630多種為海南所特有。海南島生長著豐富多彩的熱帶林木、熱帶花卉、熱帶水果和天然藥材。海南的花梨、坡壘、青梅、子京、母生等均為名貴珍稀樹種。熱帶水果椰子、菠蘿蜜、荔枝、桂圓、火龍果、紅毛丹、芭蕉、鳳梨、榴蓮等均受廣大游客的青睞。四大南藥檳榔、益智、砂仁、巴戟最為著名。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特色的植物資源,使海南比全國其他區域更適合發展觀光農業,更能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2009年4月,總理在海南考察時曾指出:海南要發揮熱帶農業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3]。近年來海南觀光農業得到發展。目前已開發的有:以觀光采摘為主的海南農墾萬家果農莊;以興隆熱帶植物園、文昌椰子大觀園等為主的農業高科技園;以五指山黎苗族民俗為主的民俗觀光園,以及以海口火山公園為主的森林游。

1.2海南發展觀光農業不受季節性影響,旅游時間長,收益高

海南的熱帶海洋氣候使海南長夏無冬,作物、林木、花卉皆可一年四季生長。觀光農業不會受到季節因素的影響,觀光采摘園、觀光生態園等一年四季皆可接待游客,管理成本低,經濟收益高。

1.3海南觀光農業的發展將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使農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業是海南省的支柱產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低,農民收入普遍偏低,農業生產技術也比較落后。開展觀光農業為目的的種植結構,可以將農戶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運用現代化的科學種植技術和管理手段統一規劃和管理。農民通過系統的學習農產品的栽培管理技術,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有利于觀光農業的發展。另外,觀光農業將游客直接帶到田間地頭,以采摘、體驗、品嘗為目的的觀光園會比單一的一家一戶種植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有利于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

1.4海南觀光農業的發展有利于游客和當地農民的相互了解

海南省除了漢族外,還有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等30多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聚集區。發展觀光農業,可以將海南各少數民族多姿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藝術展現給游客[4]。有利于外地乃至外國游客對海南農村的特色飲食、生活習俗和當地少數民族的特色手工藝技術比如黎族的手工織錦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有利于當地農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他們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海南觀光農業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而有所發展,但多是以追隨其他地區觀光農業的簡單模式開展,只具有觀光、品嘗等單一功能,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

2海南觀光農業目前還存在的諸多問題

2.1觀光農業缺乏政府統一規劃和管理

由于觀光農業的建設缺乏政府統一管理,投資者僅按個人意愿來開發管理,忽視游客的需求和滿意度,缺乏整體的思考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僅收益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2.2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和衛生條件差

觀光農業建設未從長遠考慮,觀光農業區域基礎設施差,衛生條件和居住條件差,雖有特色產品和優美自然環境,仍難滿足游客放松身心,旅游度假的需要。

2.3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無法滿足游客的需要

觀光農業管理人員多未接受觀光農業系統的培訓,從觀光農業的布局到管理均比較盲目,跟風形勢比較嚴重,造成當地觀光農業重復率高,沒有自己的特色。從業人員多為當地農民,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質比較低,很難和游客達到很好的溝通和交流。

2.4觀光時間有限,不能滿足游客休閑放松的心理需求

目前海南旅游業多以短期旅游為主,游客旅游時間短,景點多,觀光農業景點多以走馬觀花的簡單觀光為主,不能真正放松身心來體驗當地民俗風情、品嘗特色產品和了解當地特有物種。

2.5項目簡單,不能吸引游客

項目簡單,多以觀光為主,缺乏市場細分,觀光項目重復無新意,不能吸引游客興趣,收益不高。

3為充分利用海南特有資源,進一步發展海南觀光農業,特提出以下建議

3.1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一個地區觀光農業是不是有特色,能不能長足發展,取決于政府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政府對觀光農業進行了長遠的考慮和總體的布局,因地制宜,發展適合不同區域的特色觀光產業不僅可以發揮當地優勢,利于游客對當地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和特色產品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3.2加大觀光農業的投入,加強觀光農業人才的培養

政府對觀光農業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創造高檔的休閑度假環境。培養觀光農業人才,提高觀光農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素質,建設特色化的觀光農業模式。

3.3進行市場細分,開展特色的旅游模式

不盲目追求單一的觀光農業模式,對觀光農業進行細分。比如以椰子為核心發展觀光園;以椰子飯、椰子糕、椰子酥、椰子粉等的品嘗園,以椰子粉制作為主的科技園,以椰子殼工藝品欣賞為主的欣賞購物園等多種形式的一條龍觀光農業類型。開發假日游,親子游。由于游客旅游時間短,景點多,多數景點以走馬觀花式為主,很難真正的休閑放松。開發旅游時間較長的假日游和親子游有利于游客真正放松身心,在觀光農業園勞作、休閑、體驗生活。親子游不但可以使游客全家身心放松,增加家庭幸福感,也有利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游客更加貼近自然,了解大自然豐富的生物資源以及農產品的種植、采摘等知識[5]。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快樂。總之,海南發展觀光農業機遇大于挑戰,只要政府統一管理,因勢利導,隨著觀光人才的不斷培養和旅游觀念的不斷更新,海南觀光農業必將向更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