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28 09:20:43
導語: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保護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我國整體環境保護水平,對我國農業、工業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國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開始不斷涌現出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開始影響到整個農業的發展。本文在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以及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意義進行初步闡述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我國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能夠為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以及推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環境污染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不僅有利于國家經濟產業的協調發展,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因此,加強城鎮化建設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過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逐漸步入正軌,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喜人成績,包括解決了一些原有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從而為促進農村與城鎮的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新型城鎮化帶來的問題也日漸突出,最為明顯的體現就在于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力度仍然不足。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
我國城鎮化進程分為城鎮化與新型城鎮化兩個階段。“十二五”以前,城鎮化理念是指單純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并加強對農村的城鎮化建設,以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為主要特征。而自“十二五”以來,城鎮化建設主要目標變成促進城市與城鎮的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理念得以確立: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及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1]。
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的意義
通過對新型城鎮化理念的分析可以發現,新型城鎮化相比于傳統的城鎮化理念更加注重環境保護、農村與城鎮的協調發展,因此,新型城鎮化對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具有積極意義。一方面,新型城鎮化為促進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提供了理論支撐。集約、統籌、生態、綠色作為新型城鎮化理念的基本內容,使得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不再單純注重城鎮化水平,而是以長遠發展為目標,構建和諧的整體生態關系,促進農村與城鎮整體資源的合理利用,為提高整體農村與城鎮的生態經濟環境以及促進各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理論基礎[2]。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有利于解決現存的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問題。在過去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于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造成了很多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問題的出現,包括土地資源過度浪費、農業生態產業污染過度而無人關注、水土流失現象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等。而新型城鎮化理念中和諧發展、產業互動及城鄉統籌等措施都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理論參考,為解決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存在的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3]。因此,新型城鎮化建設更加有利于生態經濟產業保護。
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解決了一部分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原本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與此同時,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也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影響著城鎮化效果。(一)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破壞現象嚴重。新型城鎮化理念雖然更加注重城鄉統籌以及農村與城鎮的和諧發展,但是相比于城鎮,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保護意識薄弱,這使得在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利益遭到侵犯時,較少的產業能夠及時反饋相關信息,甚至很多問題就此不了了之,導致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意識落后與農民知識水平有限、過度依賴政府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隨著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知識水平較高的年輕人來到城鎮生存,農村現存的農民大多是中老年人,這些人普遍認識不高,而且不愿意學習新知識,對于環境保護更是不夠重視,而城鎮人口也偏向于關注自己的短期利益,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也只局限于城鎮,因此,造成農村生態經濟產業遭受破壞的現象有增無減。(二)城鎮對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在傳統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以犧牲農業而成全第二三產業發展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雖然不斷強調生態、節約及綠色的發展理念,但是,城鎮化進程中造成農村生態經濟產業失衡的現象仍然存在。一方面,從農業產業資源使用角度來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推出了很多有利于農村建設的措施,包括對于耕地的占用與使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對草木資源的合理利用等。但事實上,這些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開發商為了滿足一己私利而過度占用耕地、農村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口向城鎮轉移,導致城鎮污染物及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為了緩解這一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城鎮污染物與污水向農村排放的現象。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對于這一現象采取了有力度的治理措施,但是城鎮污染物及污水向農村轉移的問題仍然在很多地區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小型及偏遠農村,這種現象更加普遍,導致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發展仍然困難重重。(三)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力度不足。傳統的城鎮化建設直接忽視了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理念雖然明確指出了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但是對于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保護力度仍然不足。一方面,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的頂層設計不清晰,這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沒有明確具體的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做法,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出現敷衍、應付的態度;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缺乏對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的監督機制,因此,出現一些地方政府上報的農村生態經濟產業數據與實際不符的現象,導致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問題并沒有從實質上得到解決。
四、加強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的措施
加強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不僅有利于實現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于提高城鎮化建設效果具有積極意義。(一)提高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意識。提高整體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意識應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需要提高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城鎮人口的整體素質。首先,農村地區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及法律法規的宣傳,并針對農村人口進行重點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培訓,讓農民認識到生態經濟產業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針對一些年齡較大、經驗比較豐富的農民應進行重點培訓,從而為促進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力度的提升奠定意識基礎。其次,城鎮地區也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認知的提升工作,著力宣傳農村生態經濟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有利影響,尤其是對促進第二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哪些益處,從而減少城鎮化進程中對農村生態經濟產業有意識的破壞現象。(二)政府強化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合理規劃。杜絕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負面影響雖然并不現實,但是盡量降低這一影響卻是我國政府及其他社會企業與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一方面,應強化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尤其是對于一些生態經濟產業要進行重點保護,并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比如,不可占用對于有價值的土地資源,合理使用草木資源的,如果出現超標應如何進行懲治等。另一方面,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進行合理規劃,尤其是要重點強調農村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污染物及污水治理等,并對這幾方面進行重點監督,可在各個地方建立專門的農村生態環境監督部門,從而為減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的侵害提供有利條件。與此同時,企業及其他的一些社會組織與機構也應在農村資源開發過程中進行合理規劃,盡量避免過度侵占農村資源以及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現象的發生,并在發現農村生態經濟產業問題時及時舉報,從而為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作貢獻[4]。(三)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機制是加強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的根本措施,應從制度及機構兩個角度來進行。從制度上來看,應將加強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納入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中,并制定基本的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制度,對地方政府如何加強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提出具體的指標,并提出一定的獎懲措施,從而為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奠定制度基礎。從機構上來看,應不斷完善現存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機構,尤其是對于一些比較小或偏遠的地方應盡量健全基本的生態環境機構,并在一些比較典型或者生態經濟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建立專門性的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部門或機構,同時成立專門性的監督機構,從而為促進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力度的提升奠定機構基礎。
五、結語
在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雖然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內容,但是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過程中的很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加強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農村生態產業保護仍然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政府應認識到農村生態經濟產業保護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不斷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整治自身在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這也是黨的中提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有效措施之一。與此同時,應鼓勵成立農村生態經濟產業社會組織,并要求廣大農民與基層干部參加,從而充分調動社會的力量,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以及促進農村與城鎮的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溫曉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路徑——以龍巖市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5(20):135-139.
[2]劉舜,肖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6(3):40-42.
[3]賀文華.農村土地流轉與新型城鎮化進程互動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1):53-59.
[4]楊佩卿.新型城鎮化視閾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J].當代經濟科學,2017(1):105-112.
作者:楊燕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會計技能大賽對我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
- 下一篇:如何學好高中政治經濟生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