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構建
時間:2022-11-18 08:35:36
導語: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萊蕪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系統的支撐。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更加激發萊蕪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潛力。要保證萊蕪農產品的物暢其流,必須依靠高效電商物流體系。本文通過分析“一帶一路”政策對萊蕪農產品電商的影響,結合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的現狀,提出構建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構建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山東以其港口優勢成為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窗口,為農產品貿易創造新的合作空間。萊蕪區域位置不佳,其流通渠道不暢一直制約萊蕪流通經濟發展,尤其是農產品的特殊性,更讓萊蕪農民體會到了好貨難賣的痛苦。電子商務的興起,解決了萊蕪區域位置不佳的問題,也為萊蕪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契機。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高萊蕪農產品輸出潛力,尤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更有利于萊蕪農產品電子商務國際化水平提升。
1“一帶一路”政策對萊蕪農產品電商的影響
1.1萊蕪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必然性。萊蕪位于山東省中部,地處魯中山區腹地,氣候適宜,其中萊蕪黑豬、萊蕪大黑山羊、黑雞、粗毛型長毛兔并稱為萊蕪“三黑一白”聞名全國。但其區域位置限制了萊蕪農產品的運輸環節,導致大量優質農產品滯銷。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萊蕪農產品銷售帶來新的契機,大大克服區域位置的限制。近年來,萊蕪市政府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在農村電商方面,積極推進阿里巴巴與萊城區、蘇寧易購與鋼城區、淘實惠與經濟開發區的合作,加快建立市、區、鎮、村分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培育發展多個電商特色鎮、特色村。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區域合作,引導產業對接集群投資,壯大產業鏈,提升發展質量。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各類農村電商培訓班的開設,讓萊蕪農民看到了希望,解決了賣貨的方式問題。但由于萊蕪電商起步較晚,與其配套的物流體系更加不完善,嚴重影響貨物流通速度和效率。對運輸要求較高的農產品來說,更是收益甚微。因此,必須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問題,將“上街趕集”轉型為“上網淘寶”,才能真正讓農民在現代流通中收益。1.2“一帶一路”政策對萊蕪農產品電商的積極影響。加大農業投資力度。“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促進萊蕪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同時,也加快萊蕪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由于農產品產地位于山區,交通不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礙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加大農業投資力度,實現部分農村地區的互聯互通,為萊蕪農產品電商輸出提供便利路徑,解決農產品運輸不暢的難題。拓寬農業貿易管道。“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較好地打通了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推動航空、公路和信息高速路等通路互聯互通,萊蕪農產品種類相對較多,面對人們消費需求的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結構呈現豐富化趨勢。“一帶一路”信息通路的暢通,不僅增加農產品電商貿易量,也為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帶來新機遇。推動跨境電商發展進程。依托“一帶一路”背景,農產品跨境電商模式得到較快發展。萊蕪農產品也要利用跨境電商模式,讓萊蕪農產品走出去,擴大農產品出口數量。要想做到與國際接軌,還要強化農產品的標準化,提升萊蕪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萊蕪農產品電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的現狀及存在不足
2.1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的現狀。萊蕪農產品電子商務起步較晚,大多由個體商家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形式開展業務,但整體運營效果較差,大多數處于商品展示或虧損狀態,并未體現農產品電商交易的便利性。一方面由于農產品交易的物流成本較高,大多數物流企業缺少農產品運輸設備,運輸損耗較大,物流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由于農產品電子商務還未建立行業標準和可追溯機制,農產品的傳統運輸方式相比電子商務物流存在較大差距,導致農產品電商物流服務質量大打折扣,阻礙農產品電商物流的發展。2.2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存在不足。2.2.1農產品電商物流需求不高。萊蕪現有農產品電商主要以低端生鮮農產品為主,進入門坎較低,大多數采用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第三方入駐模式,銷售管道單一,產品同構型較高,加上現有物流管道不健全,導致大量商家網上銷售量不高,消費者購買力不強,因而大量農產品電商僅停留在網上展示階段,并未產生實質性物流需求。2.2.2農產品電商物流配送受限。基于農產品時令性和生鮮性要求,一方面萊蕪現有物流設施和存儲設備不能滿足農產品物流需求,冷鮮配送和倉儲設備陳舊,缺乏高效節能的制冷方法和技術,造成配送效率不高,貨損貨差較大。另一方面,萊蕪農產品電商配送輻射范圍較小,倉儲能力有限,分揀加工效率較低,大多數農產品僅限城市層面配送,也導致大量偏遠地區的農產品不具備配送條件。2.2.3農產品電商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主體規模較小,且大多處于分散狀態,市場競爭力不強,加上政府指導和監管力度不夠,導致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不健全,缺少農產品物流平臺信息介入,無法全面整合物流信息。與此同時,農產品物流系統的網絡信息化建設緩慢,電商與物流信息嚴重不對稱,無法實現信息共享,經常出現“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的現象。
3“一帶一路”下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構建思路
3.1農產品組織模式的構建。3.1.1強化政府對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企業扶持。基于現有農產品電商企業規模小,運輸難的問題,政府要在全局角度上給予引導和扶持,提升農產品電商企業物流配套服務水平。通過整合運輸企業和農產品經營者信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培育農產品電商物流企業,打造適合不同類型農產品物流模式。“一帶一路”下還要充分體現農產品電商物流企業的中介作用,需求積極對接供應,發揮信息交換和交易擔保作用,建立良好的農產品物流秩序。3.1.2加快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體系構建。“一帶一路”倡議拓展了農產品銷售管道。萊蕪農產品電商不能僅限于簡單基礎性生鮮品,要盡可能消減現有農產品自身的生物性,實施農產品深度加工處理,改善農產品運輸難問題。同時加快構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利用先進的生產經濟管理方式,完善農產品從供應——銷售——需求的一體化鏈條,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條競爭力,確保萊蕪農產品供應鏈的集成化和精益化優勢。3.2農產品配送體系的構建。3.2.1健全農產品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要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前提。對萊蕪農產品而言,配套冷鏈物流體系不可或缺。但由于冷鏈物流體系投資大,建設期長,企業財力有限,要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契機,加大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統一規劃專業化農產品冷鏈體系,積極對應農產品市場網絡,充分發揮冷鏈物流節點作用,擴大農產品電商物流配送范圍,進而保證農產品電商物流服務質量。3.2.2提高農產品電商物流信息化水平。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構建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下,不僅要保證支線配送的及時性和統一性,還要強化干線運輸的規模性和節約性。合理安排路線和運輸資源,在動力有限的前提下,加強運輸能力,提高配送效率和質量。利用GPS系統實施農產品運輸過程監控追蹤,合理安排運輸路線,隨時進行運輸車輛地理信息查詢,減少農產品貨損貨差。3.3電商物流人才體系的構建。“一帶一路”倡議為農產品跨境電商帶來新的機遇,也對農產品電商物流人才提出新挑戰。萊蕪電商物流發展相對滯后,要加快電商物流發展速度,離不開電商物流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從短期來看,專業人才引進是解決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人才匱乏的根本。利用優惠政策,吸引相關人才從事農產品電商物流研究,擴大農產品電商業務范圍,提高農產品電商物流服務效益。從長期來看,要加大農產品電商物流人才培養。借助職業院校師資力量,定向培養既熟悉農產品性質,又懂電商物流的復合型人才,結合萊蕪農產品特色,打造萊蕪農產品專屬電商物流通路,并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萊蕪農產品跨境電商業務。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互聯網影響下,為萊蕪農產品走出去創造了條件。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為消費者的農產品需求提供了保障。要大力構建萊蕪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才能保證農產品在全國乃至全球貿易的順暢高效,加快農產品流通速度,均衡農產品供需關系,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保證萊蕪農產品的遠銷和多銷。
參考文獻
[1]王法.電子商務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優化研究[J].商業研究,2016(8).
[2]徐志芬.“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策略分析[J].北方經濟,2017(8).
[3]葛俊,嚴奉憲,楊承霖.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3(5).
[4]張璐.“互聯網+農業”對俄跨境電商物流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探索[J].物流科技,2017(1).
[5]馮影環,張錦,韓珣.綿陽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6(1).
[6]馬小雅,黃武.“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特色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研究[J].價格月刊,2017(1).
[7]潘珠.“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8(3).
[8]舒曉惠,賈雨霏,廖敏華,等.基于跨境電商模式的武陵山片區特色農產品出口研究[J].中國商論,2018(19).
作者:萬靜 張安梅 單位: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電視新聞“烹飪模式”可視化分析
- 下一篇:高校教師公共藝術實踐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