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下復合型旅游產業鏈研究
時間:2022-05-07 03:12:52
導語:鄉村振興下復合型旅游產業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汶川地震給相關地區的經濟造成重創,根據地域特色,部分災區以旅游業作為災區重建和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本文以四川黑水縣為例,探索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原本水平落后的重災區利用該地區當前環境下的多種產業資源,以農業旅游和文化旅游為核心,形成現代化的復合型旅游業產業鏈,全面促進災區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經濟振興。
關鍵詞:災后重建;旅游業;復合型產業鏈;鄉村振興
2017年10月,黨的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2018~2019年,國務院又相繼出臺了《規劃》和《中央一號文件》等,多次提及旅游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要求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結合各鄉村實際情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創建出具有鄉村特色的旅游線路,以此來實現脫貧致富,因此,我國目前正處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歷史關鍵時期。眾所周知,2008年汶川地震給四川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重創,使一些原本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更加貧窮,要實現鄉村振興,前提就是擺脫貧困、促進經濟發展。由此,政府的任務不僅有修復地區原本水平還肩負推動區域全面發展的任務。基于此,政府會選擇幫助地區修復原主要產業或者建立一個新的經濟產業,以此來帶動經濟發展。在部分災后地區,旅游業成為首選產業。旅游業之所以能成為最廣泛的災后重建產業,是因為我國歷史悠久,且大部分受災地區地方偏僻,當地文化有值得挖掘和開發的潛力,而且這種地區的旅游業大部分依靠的是當地遺址和自然生態,啟動資本相對較小,所以這些地區都會選擇旅游業作為重建產業。針對災后重建地區,尤其是鄉村的實際發展狀況,如果單一的發展旅游業,旅游業則無法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和互相促進,不利于整個鄉村經濟的全面復興。由此,如何在災后建設一條有效的可循環的旅游業產業鏈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國四川西部的災后重建地區———黑水縣是一個典型的偏遠重災區,該縣在地震后與吉林對口援建,災后以旅游業為主運營。本文將以黑水為例,探索黑水產業鏈里的主要產業發展情況,判定黑水旅游業產業鏈發展情況和存在的短板,并且由此提出建立有效災后旅游業產業鏈的建議。
一、研究現狀
對于災后產業鏈中主要發展產業的研究中,旅游產業作為北川災后重建的主要產業,而文化旅游產業兼具全面功能,是促進旅游產業的重要部分,所以發展文化旅游業將成為災后重建產業中最快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楊紅選取了汶川地震災區6個市、30個縣進行調查,她認為汶川地震嚴重地打擊了四川的旅游業,但也可以以此為契機研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讓汶川災區在重建中提升自身競爭力,反向促進災后重建。花淑琦以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中的橫坎頭村為例,分析其地域發展優勢,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文農旅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從產業鏈其他方面來看,以王更生為主的團隊研究了汶川災后重建工業的布局與結構,而什邡和綿竹磷化工產業災后重建的結構布局優化調整的舉措取得的成效為其他非旅游業為主產業重建的災區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產業鏈要科學布局且調整規劃在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加強領導,實施包括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在內的災后重建。陽楊等基于汶川災區都江堰某鎮的調查數據,探討了社會資本與鄉村災后重建過程中公共物品集體供給的關系。文章指出,地震災區鄉村的公共物品可分為“軟”性公共物品與“硬”性公共物品,且受社會資本的顯著影響,因此,鄉村內部的活力有利于災后鄉村的重建與發展。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旅游業是災后重建的關注點。用災區旅游業作為恢復性產業,則該地區一定要擁有定位準確,吸引目標群體的文化內核。從總體產業鏈上看,現代的旅游業應該是能和各項產業緊密聯系,是復合型多功能旅游產業鏈,才能全面促進受災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等全面發展。黑水縣雖然經濟基礎薄弱,2017年被四川省認定為深度貧困縣。但黑水縣地處偏遠,保持了較為原始的自然景觀,風光秀麗,蘊藏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加之地處漢、藏文化交接地帶,當地藏、漢融合的文化特征明顯。此外,當地的農業因為地域特色,也對游客具有獨到的吸引力。因此,本文提出基于黑水縣目前的旅游情況,結合當地的文化和農業,開發出融合當地農業和文化的復合型旅游產業鏈,以達到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二、黑水地區災后旅游業產業鏈現狀分析
黑水縣在震后與吉林對口進行援建,在2012年結束援建,現在主要產業為旅游業和水電業。然而,經過實地考察,黑水旅游業發展不理想,在娛樂、交通等方面有明顯的短板,下文將具體分析旅游業的弱點及其原因。(一)產業鏈單一且薄弱。黑水縣目前的主產業為旅游業,然而黑水人民表現出對旅游業過度依賴,例如現在黑水縣生活品質較良好的西布里社區,經調查社區內的固定住戶其主要收入來源是旅游住宿和接待。因為黑水縣是九寨溝的必經之路,這是其優勢也是其弱勢,弱勢在于:與九寨溝相比,黑水的旅游景點就減少了吸引力,這使得黑水旅游業只在秋季旺季有利可賺,在冬季直接全體歇業,基本沒有游客。黑水旅游業中的娛樂、交通及衍生品也處于弱勢板塊,旅游業內容比較單一,這就造成了游客沒有方便的交通工具來黑水,娛樂設施不完備,相關的旅游紀念物沒有地域特色,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和黏性。(二)產業鏈運營宣傳力度不夠,衍生發展不足。在現代網絡環境下,黑水縣的西布里社區、甲足村等地均已形成電商地點,黑水縣還開發了阿壩州綜合農產品公共品牌“凈土阿壩”和黑水縣綜合農產品公共品牌“雅克夏”的應用,還生產了黑水縣品牌產品,如“九千年礦泉水”、“色灣藏香豬”、“黑水中蜂蜜”,但這些平臺現在缺乏深入探究和專業運營,導致收入低下。
三、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文旅復合旅游產業鏈
針對現在的游客需求,單一的旅游業已經無法吸引更多游客,如果想要建造持續發展的旅游業產業鏈,那么地區需要讓旅游業結合其他產業方向形成復合型旅游產業鏈,讓旅游元素滲透到各個行業,利用其他行業帶動旅游業發展,同時旅游業也會推動各行各業持續增長,全面達到鄉村振興。以黑水實際擁有農業和環境資源,建議可以建立“旅游+農業”、“旅游+文化”等的復合型旅游產業鏈,如圖1所示。(一)突出當地生態農業特色,以農業產品豐富旅游業態。黑水當地發展特色種植業,除了藏香豬和中蜂蜜外,還經營大片特色水果和藥材種植地。同時,黑水為了做到鄉村振興還擁有廣泛的農業生態示范基地,擁有西厘村生態農業示范園、色爾古生態農業示范園等15個產業示范園,黑水旅游應該與當地的農業示范園結合,這樣既可以彌補缺少娛樂設施的弱點,也可以加強黑水土特產品牌知名度的宣傳,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農旅互動促進鄉村旅游產業,打造精品旅游線路。除了黑水農業生態示范基地,黑水還有達古冰川值得加入生態示范行列,農業示范基地可以建設原生態采摘進行娛樂和教育,而達古冰山可以增強游客全球變暖的教育意義。在旅游中加入自然生態建設,也正好符合當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建設理念。(二)融合當地文化資源,展示旅游業文化特色。黑水縣擁有多種豐富的文化資源,一種是當地藏族文化,一種是紅色文化。當地藏區文化帶來的有藏區特色美食和特色住宿,讓藏區文化自然的加入旅游,其實也是實現“旅游+美食”和“旅游+住宿”。紅色文化,黑水有蘆花會議遺址和毛爾蓋會議遺址,在黑水的街道上也分布有與紅軍相關的浮雕和報紙,黑水應該加強紅色文化的旅游宣傳,并且可以聯系外界團建活動進行合作,從中獲得高附加值收入。(三)結合當前網絡技術,促進旅游業網絡宣傳。黑水現在已有自己的電商平臺,但由于組織力度不夠、技術力量不足,現在沒有足夠的知名度。為了發展黑水旅游業知名度,黑水應該培養或聘請專業團隊來運營電商;另一方面黑水的網絡宣傳應該及時更新,設計新的網頁版面,并且設置新的宣傳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APP、微信小程序、朋友圈宣傳等。另外,為了更好地宣傳,黑水要盡快發展出屬于自己的代表性周邊產品,來吸引游客視線。綜合以上內容,各個產業的基本項目如表1所示。
四、總結
因為災區的特殊地理位置,旅游業是災后重建和鄉村振興戰略中常見的一種產業選項,而想要建造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業產業鏈需要多方面平衡發展。以黑水為例來看,災后重建旅游業應該深入發掘旅游中的核心競爭力,以發展農業旅游、文化旅游為核心,使當地旅游業發展成為完整的旅游業產業鏈。同時,要擴大互聯網宣傳力度和衍生品制造,加強游客旅游印象,為持續性發展做好輔助工作,在發展主產業的同時做到其他周邊產業共同發展,實現多條“旅游+”產業相互推進,推進地區經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戴鋼書,劉樹龍,許秋晨.探究向峨鄉震后重建中的鄉村振興的經濟模式[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20(2).
[2]秦兵.東日本大地震對日本及中國產業發展的影響[J].特區經濟,2012(8).
[3]周連斌.北川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3.35(7).
[4]楊紅.基于可持續發展觀的汶川地震重災區旅游產業重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
[5]花淑琦,莫琦.鄉村振興戰略下文農旅一體化的路徑探究——以余姚市橫坎頭村為例[J].大眾文藝,2020(3).
[6]王更生,李仕明,沈焱.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工業布局與結構的研究———基于四川省德陽市磷化工產業的考察[J].經濟體制改革,2011(3).
[7]陽楊,陸林.鄉村振興視角下地震災區農村的社會資本與公共物品集體供給——基于汶川災區都江堰D鎮的調查[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
[8]徐玖平,楊春燕.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的產業集群調整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6).
[9]YueWang.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andOptimiza-tionofRuralTourismIndustryChainundertheBack-groundofTourismPovertyAlleviation[P].Proceedingsofthe2018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EducationandInformation(MEICI2018),2018.
作者:劉珮函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
- 上一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邏輯與路徑
- 下一篇:鄉村新型小額信貸模式探析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