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增長點的效果與實踐

時間:2022-08-23 09:13:05

導語:新經濟增長點的效果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增長點的效果與實踐

2011年,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34個部門聯合《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把發展服務外包作為“十二五”服務貿易發展的主導產業,把加快培育一批具備國際資質和品牌的服務外包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列為“十二五”服務貿易的五大發展目標之一。國務院副總理在服務外包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努力將服務外包產業打造成新的增長亮點。”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把發展服務外包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十二五”時期浙江經濟的基本主題就是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為了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服務外包,在浙江選擇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工作中具有顯著的產業優勢,已成為浙江經濟繼制造業之后第二次騰飛的新的發展引擎。

一、浙江發展服務外包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前提條件

浙江作為長三角重要區域,是中國經濟實力強,對外開放程度高,投資經營環境良好、市場經濟發達,信息技術先進,優秀人才眾多的省份。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加快培育服務外包新經濟增長點的前提。

(一)從經濟發展水平看,處于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戰略機遇期當前,浙江省正處于人均GDP6000—10000美元的新階段。2010年,浙江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約占全國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國1%的土地上,創造了全國7%的經濟總量,人均生產總值769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42美元,位居中國大陸省區首位,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增長12.1%,服務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入世十年,浙江的對外貿易從2000年的278.3億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534.8億美元,越來越多的浙江制造走向全球;外資引進從2000年的25.1億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00.5億美元,大大推動了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結構調整;境外投資也從2000年的1514萬美元增長到33.6億美元,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創造了一個海外浙江,這為培育服務外包新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新的動力。

(二)從技術發展水平看,處于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的重要躍升期當前,浙江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開始向創新驅動轉變。2010年浙江全社會科技技入800億元以上,是2005年的2.5倍;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5年的1.2%提高到1.82%;研發人員20萬人,是2005年的2.5倍;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國第三位,有效專利數居全國第二位。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和各類創新載體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加快,成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首個試點省,杭州、寧波、嘉興市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以杭州為中心,寧波、嘉興市為副中心,其他市和各縣(市、區)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基本形成,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技術水平顯著提高,這為培育服務外包新經濟增長點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三)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當前,單純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片面追求數量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將使經濟發展難以為繼,浙江要實現持續、全面、協調發展,必須找到新的突破口,拓展發展空間,積極尋求和培育帶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對于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浙江省服務業發展規劃》以及《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等,明確把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服務業發展重點行業。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專門出臺了《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在市場準入、要素保障、集聚示范區發展、重點企業培育、重大項目建設、吸引人才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優化服務外包政策環境,這為培育服務外包新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浙江發展服務外包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成效

服務外包是智慧型產業,環境優美的辦公場所和有睿智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是它的重要發展條件,浙江無一不具備。浙江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起步較快,成效顯著。大力培育服務外包新經濟增長點,正是基于浙江服務外包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一)服務外包區域發展格局更趨優化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結構是服務外包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有助于確保浙江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根據各地產業的現有基礎和發展情況,浙江服務外包已構建“一核三區多點覆蓋”的區域發展框架,形成以省會城市杭州為核心,寧波、金華、嘉興為三個產業集聚區,全省多點覆蓋的服務外包區域發展的新格局。杭州作為全國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之一,一枝獨秀,成為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布局的核心。寧波、金華、嘉興作為浙江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積極打造浙江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同時爭取列入國家示范城市。湖州、臺州、舟山、溫州、麗水等地結合地區經濟特點,積極發展重點領域的特色服務外包產業,形成浙江全省多點覆蓋的差異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服務外包總量持續高增長據商務部服務外包業務管理和統計系統統計,2011年,浙江省承接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額444175.69萬美元,接包合同執行額為327696.04萬美元,合同執行額同比增加76.54%。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額為324488.42萬美元,離岸合同執行額為259188.18萬美元,同比增長50.15%。進入商務部服務外包業務管理和統計系統注冊登記的浙江省企業有2108家(2011年增加612家),有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執行的企業總數為557家。其中,離岸執行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49家,離岸執行額共179964.24萬美元,占浙江全省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的69.43%。其中,離岸執行額3000萬美元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有14家,離岸執行額115829.62萬美元,占浙江全省總額的44.69%。經過三年的努力推進,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已經達到一定規模,成為涉外經濟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一道亮點。

(三)離岸市場分布日趨多元化2011年,浙江服務外包市場又有新拓展,除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外,香港、德國、芬蘭等成為浙江服務外包的新興市場。浙江全省承接的離岸服務外包合同中,對美國的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達88172.56萬美元,占浙江全省離岸執行額的34%;對日本的合同執行額30556.67萬美元,占全省的11.78%;對香港的合同執行額17213.70萬美元,占浙江全省的6.64%;第四至八位分別為:德國、芬蘭、韓國、意大利、英國。相比較,浙江省企業多為歐美主流客戶直接提供外包服務,具有較強的接包能力。浙江省服務外包市場結構好于全國平均水平,服務外包市場的多元化分布正在深刻改變著浙江的貿易格局。

(四)杭州“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帶動作用逐步顯現2007-2010年,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杭州離岸執行額年均增長121.97%,進入商務部服務外包管理系統備案的企業有727家,解決了17.5萬名大學生和高學歷人才就業。2010年杭州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15.53億美元,增長69%,是所有行業中增長最迅速的。從2011年浙江省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情況來看,杭州市首次躍上20億美元臺階,占浙江全省的78.35%,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148家,離岸執行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服務外包企業29家。杭州市已形成以道富美國、浙大網新、思科、凱捷、惠普、諾基亞西門子、東忠軟件、虹軟科技等為核心的服務外包骨干隊伍。在示范城市杭州的引領下,其它主要城市寧波、金華、紹興、嘉興等服務外包產業風生水起,也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從全球來看,我國服務外包的發展還是處于初級階段。浙江在這一階段開好頭,起好步,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總額在全國各省市排名第三,總體處于良好發展態勢,為下一階段服務外包產業的加快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為浙江加快經濟轉型提供了新的著力點。但與長三角江蘇省、上海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服務外包企業規模總體偏小,欠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高附加值的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比重偏小,服務外包人才供需匹配性不強,參與國際服務外包的市場競爭力有待增強,將服務外包培育成為浙江新經濟增長點仍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三、浙江發展服務外包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做法

努力打造“浙江服務”整體品牌,不斷提升服務外包產業整體競爭力,將浙江省建設成為全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先進省份。積極建設浙江“服務外包大省”,以培育服務外包新經濟增長點啟動浙江新的發展引擎,拓展新的增長空間,為增強浙江綜合競爭力提供新的支撐點。

(一)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加快浙江“服務外包大省”建設浙江以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外包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為核心,以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為重點,以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通信網絡研發、電子商務、動漫及網游設計、人力資源、物流貨代、生物醫藥等領域為主要發展方向,推行“內外并舉”的雙輪推動戰略。重點發展美國和日韓市場、努力開拓歐洲市場,在國家更加關注內需市場成長的大背景下,積極培育在岸市場。從浙江省“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實施和加快轉變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高度,形成浙江省“十二五”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將浙江建設成為國內外服務外包的的重要承接地,打造“浙江服務外包”品牌形象,加快浙江“服務外包大省”建設步伐。借鑒江蘇服務外包城市產業圈經驗,浙江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應以杭州為中心,以寧波、嘉興為兩翼,向全省各主要地市全面鋪開,構建一個浙江省“服務外包城市聯盟”。聯盟各成員結合自身條件科學定位,在項目、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方面加強相互之間的互補共享,形成浙江服務外包的整體優勢。

(二)各地市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服務外包重點領域杭州在國家示范城市創建中特色鮮明,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金融服務外包交付中心、國內領先的軟件外包開發中心和中小企業的托管應用管理中心,基本建成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城市,打響“天堂軟件、杭州外包”服務品牌;寧波充分發揮現有的港口地理優勢和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產業優勢,積極打造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現代化國際物流外包中心,并積極創新政府服務外包;金華作為浙江第二大信息傳輸和交換樞紐,充分利用其信息增值服務業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獨特優勢,著力發展網游服務外包、影視和動漫制作外包;嘉興共享滬杭等大城市的技術、信息、人才等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商務成本優勢、田園型宜居城市等優勢,逐步建設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搖籃”;溫州重點發展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外包;臺州重點發展醫藥研發外包;舟山重點打造海洋服務外包品牌。在國家示范城市杭州的引領下,各地市基于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努力提升在全省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總額和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中的占比,推動浙江承接服務外包產業持續發展。

(三)建設和發展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培育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借鑒美國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創新案例,大學和研究機構、政府、企業以及具有創新黏結功能的中介機構是區域創新網絡的四大主體。四大創新主體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溝通交流,相互激發,進行信息、人才、技術、項目和政策等資源的高效配置,顯著提升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充分實現產業集群的創新價值。服務外包園區作為承載、孵化和促進服務外包企業的物理載體,是推動服務外包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浙江已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的梯隊結構,但大部分園區欠缺創新增值服務,還沒有形成整體對外的品牌效應。按照《浙江省服務外包產業“十二五”發展專項規劃》總體部署和要求,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高校、培訓機構為配合單位的組織架構,充分發揮四大創新主體形成的“資源整合器“的作用,汲取與配置來自不同主體的服務外包人才、技術、資金、信息資源,強化服務外包園區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將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培育成國際服務外包的重要承載地,不斷增強服務外包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四)扶持培訓機構做大做強,著力集聚高層次服務外包人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浙江省級和各地市級培訓機構對服務外包基礎人才培養的帶動作用。積極落實《教育部、商務部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5號)等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培訓的從事服務外包業務的人才(大專以上學歷),通過服務外包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考核,并與服務外包企業簽訂一定年限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培訓機構一定的培訓獎勵。進一步擴大培訓服務范圍,創新培訓服務模式,特別是構建一種集咨詢、培訓、跟蹤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培訓服務模式,不斷滿足客戶對個性化培訓服務的需要。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難以接包歐美大項目,主要原因還在于缺乏具有全球視野,具有創新意識,深諳國際外包運作規律的服務外包領軍人才。浙江省政府應當制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海內外高端人才吸引和服務的政策,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在人才落戶社會保障、落戶、居住、子女就學、配偶工作等方面,提供全方面的便利和服務。同時,要為引進的高端人才提供最寬松的事業發展環境,保障高端人才安居樂業,努力使浙江成為“體制機制真正創新、創新創業熱情高漲”的高端服務外包人才聚集區,為創新驅動發展奠定要素基礎。

(五)構建長三角區域協調機制,加強區域合作與交流構建長三角區域協調機制,加強區域合作與交流。長三角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占據全國1/4之多,各個都成為“印度的班加羅爾”不太可能,面對國際承接服務外包的激烈競爭,長三角城市集群之間應加強區域合作與交流,貫徹實施國務院長三角指導意見和區域規劃。一要推動各城市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戰略制定方面的相互配合,各城市政府結合自身的比較優勢進行服務外包產業規劃的同時,更要充分考慮到長三角區域產業發展的整體特色,進行差異化互補。二要在全國統一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的指導下,加快推動長三角服務外包合作的制度建設,以便通過區域有關服務外包的共同立法和執法來優化長三角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環境。三要設立長三角服務外包行業協會暨產業聯盟,統籌區域內服務外包產業整體發展。長三角服務外包行業協會應發揮行業組織信息交流、中介協調、平臺服務等作用,以改善產業環境,創建共同品牌,提高行業自律,培訓專業人才和提供技術支持為主要任務。在行業協會的框架下,盡快組建以企業合作為主體的服務外包產業聯盟,培育壯大服務外包企業,加強彼此的協作和信息共享,促進長三角服務外包產業健康發展。浙江作為長三角區域重要一極,應是長三角服務外包區際協同發展的大力推動方。江浙滬三省市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正共同推動長三角服務外包高地的形成,使服務外包產業盡快形成集聚效應和品牌效應,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