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與綠色雇主品牌的關聯

時間:2022-08-23 10:00:02

導語:低碳經濟與綠色雇主品牌的關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與綠色雇主品牌的關聯

1低碳經濟催生綠色雇主品牌

1.1低碳經濟要求企業樹立綠色雇主品牌理念低碳經濟是一種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為基礎,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1]。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企業能否按照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承擔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主動進行綠色生產、節能減排是低碳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發展低碳經濟要求企業樹立綠色、低碳的雇主品牌理念,吸引優秀人才,通過提升人才的綠色環保意識,激發綠色環保行為,創造出綠色產品和服務,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雇主品牌正是將“綠色”理念運用到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和品牌管理領域,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奠定和支撐企業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推動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2低碳經濟推動企業制定綠色雇主品牌戰略當前,低碳經濟正在世界各國蓬勃興起。[2]為了應對全球變暖的危機和挑戰,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都積極采取各項措施發展低碳經濟,一些國家也發表了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倡議書和行動計劃,進行節能減排,走低碳發展之路。[3]歐美發達國家許多先進企業大力推行“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革命,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培育綠色低碳人才,創造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樹立綠色低碳企業形象,搶占低碳經濟發展的先機。我國企業要想在低碳經濟的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制定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雇主品牌戰略目標,運用綠色雇主品牌吸引和培育綠色低碳人才,引導綠色低碳環保行為,關注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4]因此,企業的雇主品牌戰略應該與企業的低碳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制定綠色雇主品牌戰略,通過綠色低碳管理實現“人態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1.3低碳經濟促使企業加快綠色雇主品牌建設隨著人才競爭的加劇,“雇主品牌”這一用以識別雇主特質的符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并被廣泛宣傳,眾多企業開始探尋雇主品牌建設的路徑,以期招攬賢能、保留人才。隨著提倡發展低碳經濟,推行低碳革命,低碳社會對企業的雇主品牌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設綠色雇主品牌。綠色雇主品牌建設需要企業樹立綠色雇主品牌理念,識別綠色低碳人才的需求,提供滿足綠色低碳人才需要的綠色工作體驗,通過內部溝通和外部營銷兩個方面,充分發揮低碳人才的創新能力,為社會提供低碳產品和環境。

2綠色雇主品牌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2.1綠色雇主品牌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新理念綠色雇主品牌是以綠色雇主為主體,以綠色需求的核心雇員為載體,以向雇員提供綠色優質服務為基礎,旨在建立良好的綠色雇主形象,提高綠色雇主品牌在低碳經濟社會人才市場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匯聚優秀綠色人才,創造出綠色產品和服務,提高企業綠色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戰略性品牌建設。綠色雇主品牌運用綠色理念吸引、激勵和保留綠色人才,在企業內部樹立綠色經營理念,開展綠色運營管理,指導規劃和改造產品服務結構,制訂“綠色低碳計劃”,實施“綠色低碳工程”,制訂“綠色低碳標準”,采用“綠色低碳技術”,樹立“綠色低碳標兵”,發動一場全面的“綠色革命”,實現生產效率和生態效率的和諧提高,使“低碳、環保、綠色、生態”的理念深入人心。[5]

2.2綠色雇主品牌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新形象綠色雇主品牌通過樹立綠色低碳理念,為人才提供包括綠色文化、綠色激勵、綠色環境、綠色開發等綠色雇傭體驗,在低碳經濟社會的勞動力市場上建立最佳工作場所的企業綠色形象。人才綠色需求和綠色雇傭體驗之間的良好匹配,有助于激勵和留住人才,在綠色低碳理念的引領下,建立綠色低碳績效目標,開發和使用綠色技術,實現綠色生產,在低碳經濟社會建立最佳綠色產品或服務的綠色產品形象和節約環保的綠色企業形象。

2.3綠色雇主品牌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新能源綠色雇主品牌吸引和保留的人才,在綠色低碳環保的愿景和價值觀的鼓舞下,在綠色文化和綠色理念的引導下,不斷學習新的環境技術,提高環境知識和技能,從設計、生產、銷售的整個價值鏈上減少或消除污染,并從污染控制轉向綠色生產,提高生態效率。同時,綠色雇主企業也為雇員提供綠色培訓開發,增強雇員的綠色低碳環保意識,增進綠色低碳環保知識,提高綠色低碳環保技能,設立綠色低碳環??冃繕耍岣吖蛦T的綠色低碳績效水平,實現生產效率和生態效率的和諧發展,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低碳經濟社會提供了新能源———綠色人才。

3綠色雇主品牌的建立

3.1構建綠色文化綠色企業文化是指把綠色思想引入企業管理中,以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為企業的價值觀,在企業的價值鏈管理中,能夠充分利用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企業和環境的和諧發展。綠色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績效存在某種間接的聯系,加強綠色企業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企業經營績效。[6]綠色企業文化包括緊密相連的三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層次是企業文化的基礎,主要是綠色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的構建;制度文化層次是企業文化的約束手段,主要是綠色規章制度的制訂、運行和評審;精神文化層次是企業文化的靈魂,主要是樹立綠色價值觀、經營理念。三個層次的文化通過內外部營銷渠道進行宣傳,從而在企業內部建設完整的綠色企業文化。通過綠色文化的灌輸和培育,塑造高度環境責任感的企業精神,增強員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凝聚力,引導員工的綠色行為,樹立良好的綠色企業社會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戰略,拓寬企業發展前景。

3.2建立綠色績效管理體系績效管理通常包括績效計劃的制定、績效監控、績效評價和績效反饋四個環節。在低碳經濟時代,績效管理體系升級為綠色績效管理體系,其最大的區別在于確定綠色績效計劃,將環境職責加入績效評價中。在企業綠色低碳環保戰略的指導下,樹立全員綠色意識,制定綠色績效計劃,根據環境保護標準確定綠色績效目標,結合“5R原則”制定綠色指標體系:研究(research)———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戰略決策中,全員參與研究本企業的環境對策和綠色運營管理;減消(reduce)———采用綠色技術、綠色工藝、綠色方法減少或消除整個價值鏈環節中廢氣物的排放;循環(recycle)———對廢舊產品和剩余物料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節約能源;再開發(reuse)———鼓勵開發和創新綠色技術、綠色工藝、綠色方法,改造普通商品或服務為綠色商品或服務,制定綠色升級標準;保護(reserve)———積極參與社區環境保護與整治,建立綠色社區。[5]同時,獎勵與綠色績效相掛鉤,鼓勵員工保護環境,爭做環境保護的衛士。對于雇員在本職工作范圍內履行環境責任,要及時給予宣揚和提倡,對于非本職工作范圍的綠色行為,比如提出改善環境的新方法、新技術、新建議等,要及時給予合理的獎勵,調動雇員進行綠色創新的積極性。

3.3提供綠色激勵在崇尚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下,企業要根據員工的需要提供綠色環保節約型激勵措施。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告訴我們,在提供必備的保健因素基礎上,同時滿足了對激勵因素的需要,才能激發人的積極性,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成績。綠色雇主品牌企業在該理論的基礎上樹立“綠色雙因素”激勵原則,即為現有雇員和潛在雇員提供綠色保健因素和綠色激勵因素。綠色保健因素主要是指通過提供綠色工作環境、條件和工作關系以及合理有效的薪酬福利等,關注雇員的身心健康,緩解雇員的高壓力,保障雇員的生理、安全需要。綠色激勵因素包括給雇員提供綠色工作表現機會、綠色工作帶來的樂趣、價值、責任感和成就感等,調動雇員從事綠色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態效率。

3.4培育綠色人才綠色雇主品牌企業要重視對雇員的培訓,從意識、態度、技能、行為上培育綠色全面人才。意識上,宣傳綠色低碳環境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讓員工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綠色低碳環境的重要性;態度上,通過培訓使員工能夠自覺地遵守環境保護制度,自覺實現環境保護績效目標;技能上,培訓實現綠色工作所需要的綠色知識理論和綠色技術,提高員工綠色工作技能;行為上,組建各種綠色小組,通過競爭-合作的形式,鼓勵員工不斷探索和創新工作中的綠色新方法新技術,調動員工進行綠色環保創新的積極性。

3.5承擔綠色責任企業要建立綠色雇主品牌,必須承擔起三大綠色責任:第一,綠色人才的職業生涯管理與開發。對綠色人才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開發,發揮人才的最大效益。第二,綠色產品或服務的開發。通過有效發揮綠色人才的效能,不斷開發滿足低碳經濟社會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第三,綠色低碳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綠色人才的綠色管理和綠色產品或服務的開發,能夠有效維護綠色環境,保證綠色低碳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人才可以為企業創造綠色產品和維護綠色環境,綠色產品及在環境市場上樹立的綠色企業形象也能夠進一步吸引綠色人才,三大責任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為企業在勞動力市場、產品市場和社會環境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推動低碳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綠色雇主品牌不單單是綠色人才的“歸宿”,還是實現低碳經濟的保障。綠色雇主品牌有利于推動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實現生態與城市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