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對國內海洋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08-23 04:06:28

導語:貨幣政策對國內海洋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政策對國內海洋經濟的影響

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金融系統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國貨幣政策的相互影響也日益加深。美國作為經濟大國,其貨幣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國際影響越來越明顯。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受到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也更加顯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條件日趨完善,在沿海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海洋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七大報告提出要發展海洋產業,把發展海洋產業列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容。因此,探討中國海洋經濟在發展轉變中面臨的國際沖擊十分必要。Kim和Soyoung(2001)對1974年—1996年間美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美國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對他國經濟的發展有正向的影響[1]。Mackomiak(2007)研究了美國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結果表明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可以解釋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波動的3%到6%[2]。賈俊雪,郭慶旺(2006)利用1992年—2005年的季度數據實證分析了美國經濟沖擊對中國經濟穩定的影響,結果表明美國經濟波動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顯著的[3]。李星(2009)研究了美國經濟周期對中國經濟周期的影響,她認為美國經濟周期波動主要是通過金融與貿易渠道對中國經濟進行傳導,其中包括直接的傳導,如進出口需求波動,也包括間接的傳導,如世界利率對中國的沖擊[4]。莊佳(2009)對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產出的溢出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美國貨幣政策的沖擊通過政策渠道、貿易渠道和資產價格渠道對中國產出造成影響[5]。本文基于貨幣政策溢出效應的一般原理,運用理論和實證分析方法,綜合考察和評估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中國海洋經濟的影響,以期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有益借鑒。

1美國貨幣政策溢出效應對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從匯率的角度分析,美國增加貨幣供應量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引起中國海洋經濟出口市場需求量的萎縮,不利于中國海洋出口企業的成長。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減弱了海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利于出口市場的擴張。另外,由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引起國際資本流入中國,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給企業成長帶來諸多壓力。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進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濱海旅游發展迅速。美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引起的國際資本流動、通貨膨脹預期、人民幣升值等現象,會對中國海洋產業造成較大沖擊,進而引起海洋經濟周期的波動。2010年中國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15531億元,比2009年增長13.1%①。2009年—2010年中國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如圖1所示。從上圖可以看出,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濱海旅游業在海洋經濟增長中占較大比重。近年來海洋油氣業得到快速發展,其對中國海洋經濟的貢獻也越發明顯。四個產業在2009年和2010年占海洋經濟的總比例分別為82.2%和87.5%[6]。

1.1對中國海洋漁業的影響

美國增加貨幣供應量對中國海洋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美國貨幣寬松政策使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使水產品出口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加,影響出口企業的利潤;二是人民幣相對升值使得中國水產品的外部需求下降,從而影響企業的生產及盈利;三是中國海洋漁業產業海外融資的困難加大,影響中國海洋漁業的長期增長態勢。

1.2對中國海洋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海洋交通運輸業涉及了港口設備器材、運輸業、交通運輸船舶、港口物流產業、相關保險產業等40多個產業。美國貨幣供應量增加一方面導致了能源資源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國內流動性的增加導致了出口企業用工成本的增加,這些因素導致了港口業務量增速放緩、出口貨量下降的趨勢。航運業是資金密集型、具有明顯周期性的高風險行業,在全球航運能力過剩、需求萎縮的情況下,中國航運周期呈現拐點。

1.3對中國濱海旅游業的影響

美國增加貨幣供應量對濱海旅游業的影響表現在:一是中國入境客源主要來自歐美國家,美國寬松貨幣政策使得美元貶值,外國消費者出游意愿降低;二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使得中國入境旅游的價格優勢降低,周邊國家的濱海旅游具有了相對競爭優勢;三是美國增發貨幣導致國內流動性增加,預期的通貨膨脹降低了國內游客的旅游意愿。這些都對中國濱海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1.4對中國海洋油氣業的影響

油氣能源關系到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對海洋油氣的需求越來越大,海洋油氣業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美國寬松貨幣政策導致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促進中國海洋油氣裝備的進口,降低海洋油氣開發的成本。美國增發貨幣導致世界流動性泛濫從而推動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增加了海洋油氣資源出口的收益。從上述分析來看,美國增加貨幣供應量對中國海洋油氣業發展具有正向影響。

2數據來源及處理

為研究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海洋經濟周期的影響,本文選取美國的貨幣供應量M2的同比增長率和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作為影響因素,分別用am2和huilv表示。對于海洋經濟周期的定量描述,通過選取代表性指標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海洋經濟狀態綜合指數,用該綜合指數描述海洋經濟周期的波動,并利用hp濾波法進行處理,將處理后的海洋經濟狀態指數(zs,見表1)來反映海洋經濟周期波動趨勢,樣本數據選擇從1996年到2009年②。變量am2和變量huilv的數據來自世界銀行公布的世界發展指標。

3實證研究

3.1數據平穩性檢驗與協整分析

3.1.1數據平穩性檢驗

在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時,需要先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變量zs、am2、huilv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不平穩的。D(zs)、D(am2)、D(huilv)表示相應的一階差分值,D(zs)、D(huilv)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平穩的,而D(am2)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都是非平穩的。綜上所述,變量zs和huilv序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一步做協整檢驗進行分析。

3.1.2協整檢驗

如果經濟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就意味著經濟系統不存在破壞均衡的內在機制。如果變量在某時期受到干擾后偏離其長期均衡點,則均衡機制將會在下一期進行調整以使其恢復到均衡狀態。zs與huilv的協整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運用兩種協整檢驗方法,得到一致的檢驗結果,即在5%顯著水平下,變量間至少存在著兩個協整方程,說明海洋經濟周期波動和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

3.1.3格蘭杰因果關系

兩變量間具有協整關系并不能說明它們具有因果關系,需要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來確定兩者在時間上的先導—滯后關系。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由檢驗結果中P統計量值可以看出,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海洋經濟指數的格蘭杰原因,中國海洋經濟指數不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格蘭杰原因。在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主要海洋產業的影響分析中我們指出:一方面匯率通過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會對中國海洋涉外企業造成沖擊;另一方面,匯率的變動會影響外資對中國海洋產業的投資力度,這進一步對中國海洋產業的周期性波動產生了影響。

3.2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

3.2.1VAR模型從式(1)可以看出中國海洋經濟指數自身的滯后項和美國貨幣供應量以及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的滯后項對海洋經濟周期的影響程度:除自身滯后項的影響比較大外,相對于美國貨幣供應量,海洋經濟周期受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程度較大,并且滯后兩階的影響大于滯后一階。滯后一階的美元貨幣供應量及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對海洋經濟周期是正向影響,而滯后二階的美國貨幣供應量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負向影響。

3.2.2脈沖響應分析

對zs,huilv兩個變量的協整檢驗說明它們之間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受到隨機干擾項的影響短期可能偏離均衡值。基于VAR模型,利用脈沖響應函數,來進一步說明變量受到某種沖擊對系統的動態影響。圖2反映了10期內海洋經濟hp濾波指數對美國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和匯率變動沖擊的脈沖響應。zs受am2的沖擊在第2期到第4期產生的是負響應,第5期到第7期產生的是正響應,第8期到第10期又轉為負響應。zs之所以在正響應和負相應之間出現這么多的反復變化,是因為美國貨幣供給量增加對中國海洋經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一方面會導致中國海洋產業獲得的投資增加,海洋產出增加;另一方面會帶動中國海洋產業的原料價格、消耗的能源價格、員工工資等上漲,不利于海洋產業發展。zs的響應值出現的波動是這兩種力量較量的結果,但從整體來看,zs的累積響應值為-0.4,說明美國增加貨幣供應量,不利于中國海洋產業的發展。zs對huilv沖擊的響應值在第7期開始顯現,一直到第10期均為負向響應,波動不大。zs對huilv的累積響應值為負,說明從整體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中國海洋產業的發展。經觀察可以發現,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對海洋經濟周期的影響不明顯,是因為現實經濟中存在價格黏性以及廠商的生產調整需要時間。但是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中國,增加海洋產業的投資和基礎設施的興建;另一方面,使中國進口國外的大型設備變得成本更低,有利于海洋產業更新生產設備,擴大海洋產業生產能力。所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有利于中國海洋產業發展。

3.2.3方差分解

對zs進行方差分解,分析huilv對zs的貢獻率,以更清楚地解釋zs的波動原因。由表5可以看出,zs的波動除受自身影響外,還受到am2和huilv變動的影響。第一期zs波動只來自于自身的標準誤差,所以為100%,往后逐期自身的貢獻下降,在第10期出現回升。zs受到am2和huilv沖擊的影響在第二期才充分體現出來,am2的沖擊效應在第6期達到最大,以后有所回落;huilv的沖擊效應比較平均,最大時22%,最小時為15.9%。可以看出,huilv的沖擊對zs的解釋能力高于am2的沖擊對zs變化的解釋能力,且每期huilv對zs的方差貢獻率小于來自于zs自身的貢獻率,說明zs增長主要來自于自身的因素。

4政策建議

一國貨幣政策尤其是經濟大國的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是普遍存在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關系到中國經濟轉型及結構調整的大局。結合前文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能較好應對美國貨幣政策沖擊提供決策參考。

4.1積極利用外匯市場投資工具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很大程度通過匯率的傳導來影響中國海洋經濟。海洋出口企業應積極利用各種外匯市場投資工具,避免出口產品的結售匯受到匯率變動較大程度的影響。同時,出口占比較大的海洋產業可針對自己行業的特點開發適合自己的外匯衍生產品。

4.2促進海洋產業出口產品市場多元化通過拓寬出口產品的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在拓展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同時,應加快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提高抵抗外部沖擊的能力。

4.3優化海洋產品出口結構應堅持質量第一的發展方向,只有產品質量過硬,形成自己的品牌價值,才能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的價格優勢,有效避免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大力支持和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

4.4扶持培育針對海洋產業的資本市場的形成美國貨幣政策的沖擊通過多種渠道對中國海洋經濟產生影響,其中外資對海洋產業的支持是這一影響的一個主要因素。目前沿海產業園及海洋產業規劃區的建設投資可依靠的資金來源不多,大部分是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資金支持[7]。政府應培育具有針對海洋產業的資本市場,鼓勵民間資本與外資參與,從而對海洋產業發展提供長久穩定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