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交新特點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1 11:32:00

導語:我國外交新特點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外交新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中國外交的新特點是: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一條和平發展道路,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最大的特點;“執政為民”、“外交為民”的外交工作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個顯著特點;“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中國外交更加主動、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又一個特點。

[關鍵詞]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新特點

新時期中國外交不僅在外交指導思想上不斷完善與發展,而且在實踐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不斷提高同國際社會交往的本領”、“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中國外交更加主動、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對外關系實踐中不斷發展,表現出新的特點。

一、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一條和平發展道路,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最大的特點

和諧世界的思想是中國向世界表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國不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礎上緩和國家間關系。我們不僅考慮自己的經濟發展,同時也考慮自身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系,爭取與它們共同發展和繁榮。中國政府在建立多極世界、維護世界和平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提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不僅對世界和平作出了莊嚴的承諾,而且也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指導思想。它明確了中國自身發展與外部關系是一個和諧相處的關系。

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和諧的世界。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已經開創出一條既適合本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特點的戰略道路: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系而不是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一條和平發展的新道路。中國和平發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時機,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同時又用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的發展不會妨礙任何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也不會犧牲任何人。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條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道路;一條勇于參與和平國際競爭又堅持廣泛合作的道路。中國選擇這條道路,就是要順應時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就是要超越傳統模式,堅持主要依靠中國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和諧世界”是中國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設和諧世界”的核心是“和諧共處”。“和諧共處”相對于“和平共處”,是“更上一層樓”了。它不僅要求維護和平,實現“和平共處”,而且要超越和平,促進和睦、合作和共同繁榮,實現“和諧共處”。中國是一個致力于國際和平事業的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和平發展已經并且必將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中國的和平發展將是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方向演進的重要因素。

二、“執政為民”、“外交為民”的外交工作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個顯著特點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外交政策以捍衛國家經濟利益為內涵,以維護國家的尊嚴、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為底線,采取了靈活而不僵化,抗爭而不對抗的外交思路。在外交實踐中大力貫徹“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理念。

“外交為民”是中國外交這幾年來最大的變化之一。中國的外交工作,在民間一度被誤解為只處理國家大事的活動,與老百姓似乎無關。但現在我們看到,從2003年9月開始,中國外交部不僅有了對外“開放日”,老百姓可以走進神秘的大廈去參觀。而且外交部公開了一批已失去保密價值的外交檔案,公民可以自由查閱;外交部長在網上與網民交流,回答網民提出的問題。所有這些,都體現出新時期外交工作朝著“以人為本,外交為民”方向邁進的特色。這表明,中國外交著力點已從純粹的處理政府間事務的傳統,轉為加大對老百姓利益的維護。外交為民就是外交為人民服務,這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外交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第二,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外交為人民服務就是致力于為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福利,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同時維護中國公民、機構和法人的合法權益。

值得稱贊的是,從近年來的一系列實踐上看,外交為民在各個領域有所展現,我國外交正朝著“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方向大踏步前進。駐外使領館領事保護的工作量比過去明顯增加,加強了對海外中國公民的保護。每當中國公民在異國他鄉有難抑或需要幫助時,我們的“外交機器”就會即刻運轉起來,通過各種外交渠道,有力地維護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權益。這表明,近年來中國外交“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理念已經產生了積極影響,正如外國媒體所說,中國外交出現了從“外交為國”到“外交為民”的新變化。這是“執政為民”的理念在外交領域的體現,也是中國外交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的充分體現。

三、“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中國外交更加主動、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又一個特點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從大局出發,堅持不懈,積極斡旋,先后促成三方和六方會談,避免了半島緊張局勢升級,為維護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東南亞國家是我國的近鄰,為了加強同這個地區的關系,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除了繼續發展雙邊關系外,還加強了地區合作,妥善處理領土和海洋權益的爭端。同東盟之間建立起“10+3”合作機制。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標志著友好合作關系不斷大幅提升。同時還同東南亞有關國家就南海行為準則達成了協議,加強了互信。中國是亞洲區域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中國強調貿易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兩個輪子”并重,倡導以相互尊重、自主自愿和靈活性等原則為特點的“亞太經合組織方式”,在亞洲合作對話機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區域合作中,中國堅持協商一致、平等互利、循序漸進的原則。照顧各方利益和關切,以實際行動推動與亞洲國家的共同發展。我國推動“上海五國”機制發展成為“上海合作組織”。開創新型區域合作模式。

中國一貫把對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看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為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表明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并力爭將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外交在中國外交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睦鄰”、“安鄰”和“富鄰”是中國實現自身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加快了與聯合國的互動步伐。中國外交官們在處理國際事務時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表現得更加自信。重視發揮聯合國在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的獨特作用,致力于維護聯合國安理會的權威。中國首倡舉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首腦會晤。根據聯合國憲章精神,積極參與聯合國在維和、軍控、反恐、發展、人權司法、環境等問題上的合作以及聯合國各專門機構的活動。

這一切都充分表明,中國已成為世界體系的建設性參與者、國際矛盾的積極協調者、周邊秩序的務實塑造者。中國外交更加主動、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積極“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實踐中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