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稅制發展完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6 05:38:00

導語:利息稅制發展完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息稅制發展完善研究論文

利息稅是個人所得稅的一個稅種,它的全稱是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根據國務院法令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開征稅率為20%。利息稅的主要征收對象為個人在中國境內的人民幣和外幣存儲款所得的利息。征收利息稅的目的是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旨在擴大內需。中國經濟雖然穩步增長,但是在拉動中國經濟的三大因素中,消費明顯滯后于投資和出口。因此,刺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開征利息稅,一是防止深陷受東南亞經濟危機影響的通貨緊縮,二是配合連續七次降息,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和個人投資。但6年來的實踐證明,征收利息稅并沒有達到擴大內需、刺激居民消費的目的。一方面,居民儲蓄一路飆升,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在2000年首次超過6萬億元,隨后逐年攀升,且增長速度越來越快,最近居民儲蓄已突破15億大關。另一方面,利息稅的征收及利率下降使得居民利息收入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居民的存款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部分居民更傾向于活期或短期存款。在2005年,全年的物價漲幅為1.8%,和扣除利息稅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持平。如果2006年物價調控目標3%得以實現,那么我國居民將為自己的儲蓄支付1.2%的負利率,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利息稅的稅收威信。

一、現行利息稅存在的不足

1、固定稅率顯示不公

利息稅雖然隸屬于個人所得稅,但不像個人所得稅那樣實行超額累進稅率。不管是高收入階層還是低收入階層,取得的利息收入一律按20%稅率征收。根據二八原則,在銀行儲戶中,80%的客戶為一般收入或低收入群體,那么,利息稅的主要納稅人就是中低收入者群體,從國家角度看,中低收入者群體應是免稅的對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利率顯示了稅收政策的不公平性。

2、零利率或負利率加大了資金的“體外循環”

利息稅的開征,進一步降低了資金的存款收益率。考慮到物價上漲指數,2004年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值,2005年的實際存款利率等于零。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體外資金循環模式”趁機抬頭,以高收益、高回報為誘餌,吸引部分居民將銀行存款“移位”。這不僅起不到刺激消費的目的,更影響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劇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3、利息稅的調節功能逐步喪失

征收利息稅的目的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但從目前來看,大多數低收入者群體儲蓄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得收益,而主要是著眼于存款的保障功能,要么為了孩子上學,要么為了買房,要么為了防范重大疾病,要么為了養老,總之是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關鍵的地方。不論是降息也好,還是征收利息稅也好。這部分居民都會把現金存到銀行里。如我本人家庭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除去必需的生活開支,每年仍有近3萬元的余款,考慮到諸多不穩定因素,我仍然把余款存在銀行里。

二、保留利息稅的必要性

(一)維護國家的威嚴

征收利息稅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稅收政策。從1999年11月1日開始征收到現在不足7年,短短的7年時間還不足以充分驗證該項政策的優劣,頻繁更改國家政策是不嚴肅的。從世界范圍看,美國、德國、瑞士、韓國、日本等國家都在征收利息稅,且瑞士、日本的利息稅率同樣是固定稅率。有的國家將利息稅單獨征收,如德國;有的將利息稅納入到所得稅中一起征收,如美國、韓國、澳大利亞。“二八原則”不僅在我們國家適用,在任何國家都適用。實際上,在征收利息稅的國家中,利息稅的征收對象大都是中低收入者群體的儲蓄存款所得利息,只是他們的稅收政策更科學合理罷了。

2、國家財力的需要

我國政府下決心取消了農業稅,讓廣大農民兄弟受益匪淺。農業稅占財政收入的比率雖然很小,但絕對量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國財政實力的一種考驗。國家免除西部地區的義務教育費更加大了財政負擔。現階段,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政府的財政支出是多方面的,支農規模比較龐大。因此,從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角度分析,政府不應該取消利息稅,每一個公民都有義務為國家強盛盡一份力。

3、儲蓄居民能夠承受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收入越來越多;致富的渠道增多了,致富的步伐加快了。利息稅相對于家庭收入總量來說,微乎其微,應該在居民的承受范圍之內。

三、完善利息稅的措施

綜上所述,一方面利息稅存在明顯的不足,另一方面,征收利息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解決利息稅的關鍵是完善利息稅制。具體措施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變固定稅率為累計稅率

固定稅率在利息稅征收方面確實存在重大缺陷。我國目前居民收入水平呈現“電視塔”型的發展態勢,即高收入者群體或較高收入者群體占相對少數。根據我市收入情況分析,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者即為較高收入群體,年收入超過50萬元即為高收入群體。作為教師之家,我的家庭年收入為5萬元左右,就屬于中等偏高收入的家庭。大多數家庭的年收入都低于5萬元。因此,采用累進稅率,勢在必行。通過累計稅率,使中低收入儲戶免征利息稅,使高收入儲戶還部分收益于民,發揮財政二次分配的作用,在效率與公平之間取得平衡。為了充分發揮利息稅的綜合作用,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我所設計的利息稅的累進稅率如下:

八級超額累進利息稅稅率表

級距全年平均存款余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8不超過10000元

10000元以上至20000元

20000元以上至50000元

50000元以上至100000元

100000元以上至200000元

200000元以上至500000元

500000元以上至1000000元

1000000元以上0

10

15

20

25

30

40

50不同的利率

對應不同的

速算扣除數

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的征稅方式,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實名制。銀行聯網下的儲戶實名制,必須根據身份證填寫儲戶存款單。二是完善儲戶信息,在銀行存款憑證中,增設“家庭成員”欄目。儲戶在銀行開設賬戶,必須填寫家庭成員欄目,這樣無論以誰的名義存款,通過計算機搜索引擎都可以很容易查詢到該家庭的實際存款額。三是建立申報制度。在取款時,每一個家庭可以向銀行申報實際存款額度,據實征收利息稅。四是建立獎懲機制。凡如實申報家庭實際存款額度者,可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加以獎勵。凡隱瞞家庭存款額度者可以采取高一級的累進稅率征收利息稅。五是建立保密制度。任何一位銀行柜員都有義務為儲戶保密,否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2、優化教育儲蓄

如果說采取累計稅率還存在技術問題或管理問題,那么優化教育儲蓄是切實可行的辦法。既不需要調整利息稅,又緩解了矛盾。教育儲蓄可以享受兩大優惠政策:一是國家規定對個人所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免除個人所得稅(利息的20%);二是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的儲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優惠利率。以現在辦理3年期教育儲蓄為例,每月存入555元,可享受整存整取利率3.24%,到期后共獲息998元;同金額同期限零存整取,只能享受2.07%的利率,到期稅后利息僅510元。從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實施辦法》規定教育儲蓄開始實行實名制,儲戶除持存折、身份證或戶口簿(戶籍證明)外,還必須出具國稅局印制、學校開具的“三聯單證明”才能支取本息,否則將扣繳利息稅。此外,教育儲蓄一人一生中最多享受三次,分別為就讀全日制高中(中專)、大專和大學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時,每個學習階段可分別享受一次2萬元教育儲蓄的免稅優惠。目前,多家銀行都開辦了教育儲蓄業務,且有一年、三年、六年不同期限的儲蓄種類。不過,教育儲蓄也有限制,如每次最多只有2萬元,還必須是零存整取,而不能一次存足。如果我們將教育儲蓄一人一生中最多享受三次改為四次,增設初中階段,并將儲蓄的種類改為三年、四年、五年、六年等不同期限,那么就基本滿足了中青年低收入家庭的存款需要。

3、增設養老儲蓄

教育儲蓄是較為特殊的一種存款方式,主要針對有接受非義務教育子女的家庭。那么要使另外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享受優惠政策,增設養老儲蓄是切實可行的辦法。

孩子大學畢業后,家庭進入空巢期,家里只有夫妻二人。做父母的一般不希望打擾子女,開始為自己的晚年作打算,為自己儲備部分資金做養老防老之用。為了照顧這部分中低收入者群體,應該增設養老儲蓄。養老儲蓄具體可作如下規定:譬如,男55歲、女50歲以后,每人享受一次養老儲蓄優惠政策,每人最多儲蓄5萬元,期限為5年。通過這種方式,緩解利息稅帶給居民的不公平感。

結束語:

利息稅制牽一發而動全身,該稅涉及面廣、影響大。如何完善利息稅制,既要緩解廣大儲戶的不公平感,又要發揮利息稅的調節功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筆者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試探性地提出了完善利息稅的一些舉措。這些設想還不很成熟,如在實際操作中累進稅制征收利息稅還有一定的難度,如養老儲蓄的額度和期限如何設置更合理仍需要探討。我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起眾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以進一步完善利息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