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人大領導直接選舉問卷調研論文
時間:2022-04-12 03:24:00
導語:縣鄉人大領導直接選舉問卷調研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全區人大代表選舉結果統計分析;問卷調查情況;調查的主要問題;問卷問題分析認識;對策建議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選舉制度是人大制度的基礎、本區選民整體素質逐年提高、選舉的主要行為主體是選民、選舉就會是真正民主的選舉、你對選區所選的候選人了解嗎、選人大代表的標準、是否贊成用國外的競選方式選舉、投票的方式、大代表經過述職評定決定是否繼續工作、人大代表作用發揮、完善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提名、介紹程序、選民對心目中的人大代表的標準在問卷中很理性、選民對競選方式表示贊同,且占比例較大、對流動票箱、委托投票的認識、選民認為人大代表述職是當好人大代表的先決條件、在人大代表發揮作用問題上選民認可程度一般、進一步完善選舉和監督機制,提高人大代表素質、以專職代表制取代兼職代表制、建立擇優競選機制、代表的結構要逐步穩定合理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內容提要〕我國目前普遍實行直接選舉的范圍限于縣鄉兩級,縣鄉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單獨進行以來,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人民代表大會的機制不到位;如何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如何增強選民的參與意識;如何大力增強代表“工作”和“活動”的意識等。只有通過縣鄉直接選舉,才能進一步提高人民的選舉素質和民主意識,才能為進一步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積累經驗和奠定基礎。
〔關鍵詞〕選舉制度;選民;選舉;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選舉制度是人大制度的基礎。由廣大選民直接選舉代表的縣(區)、鄉(鎮)兩級人大既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基石,也是縣鄉政權機關良性運行的保證。縣鄉選舉制度的實施相關的行動者包括選民、候選人以及主持和監督選舉工作的區鄉鎮領導小組和區鄉選舉指導組,這三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促成了選舉制度的實施?,F就蘭州市安寧區2002年換屆選舉情況分析問卷調查及對策作以下探討。
一、全區人大代表選舉結果統計分析
2002年安寧區人大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在換屆選舉前,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及時報請區委批轉下發了區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換屆選舉工作的安排意見,區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區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的決定。為了保證換屆選舉工作的順利進行,安寧區人大常委會及早組織人員認真學習研究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代表的代表性、廣泛性、先進性以及參政議政的素質和能力等進行了認真研究。選委會按照選舉工作安排,精心組織,及時召開全區換屆選舉動員大會,舉辦換屆選舉骨干培訓班,認真依法研究解決換屆選舉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使選舉代表的全進程嚴格依照法規規定的程序運行。此外,本次換屆選舉,選委會十分重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上街巡講、散發宣傳材料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為全區換屆選舉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從這次換屆選舉的結果看,146名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的總體結構比較合理,自身素質普遍有所提高,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以下根據2002年蘭州市安寧區人大換屆情況分析:
從表一、表二看本屆選舉的基本代表了各個階層的選民,代表結構基本合理,從年齡上也符合本區人口的比例。文化程度逐漸有所提高,這反映了本區選民整體素質逐年提高。但國家機關黨群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比例過高,這是我國人大代表選舉中的普遍現象。
二、問卷調查情況
選舉、它的主要行為主體是選民,如果沒有選民參與,選舉就無法進行,但這并不能說明,有了選民的參與,選舉就會是真正民主的選舉。因此要想了解選舉的質量,應當深入了解選民在選舉中的心態和參與程度。這次對縣鄉人大代表選舉情況問卷調查是在換屆選舉后進行的,以無記名填寫方式,發出100份問卷”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選民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真實表達自己的意愿并進行填寫,使調查結果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較高的可信度?;厥盏膯柧碇星闆r是:
本次調查結果有助于我們比較客觀、全面地了解目前人大代表的總體情況,并做出分析,可作為今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大代表工作起借鑒和參考。另一方面,這一調查結果提示我們,人大代表選舉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影響了選民選舉的情緒和人大代表作用的充分發揮。對此,我們將這項調查定量分析研究結果論述如下。
三、調查的主要問題
1、你對選區所選的候選人了解嗎?調查的結果是非常了解19.6%,基本了解76.6%,不了解3.8%。從問卷調查情況看,盡管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本屆候選人的組織和工作情況占多數,但仍有大約3.8%的選民對此不了解?;玖私獾倪x民對候選人也只是了解有關簡單情況,內容膚淺。
2、你選人大代表的標準是有共7個答案,①能帶領群眾致富;②能代表選民的意愿;③是勞?;蛳冗M工作者;④有知識、有知名度、能說會道;⑤是自己的家族成員;⑥能聽上級的話的人;⑦是懂政策、懂法規、參政議政的人。問卷結果是顯示,92%的選民認為選人大代表是不是勞模或先進工作者和是不是家族的成員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能否替選民說話為選民辦事。
3、你贊成用國外的競選方式選舉嗎?調查結果顯示:選民贊成占40.2%,非常贊成占52.1%,對目前這種選舉方式認可的僅占7.7%。而且認可非常贊成一欄中青壯年占大多數,文化程度高的占大多數。
4、你投票的方式是固定票箱還是流動票箱。調查結果是:固定票箱占79.1%,流動票箱占20.9%。流動票箱中20.9%主要是出外打工、其他原因委托投票的選民。所以流動票箱這一塊能切實代表選民個人意愿就很難保證。
5、人大代表經過述職評定決定是否繼續工作你會贊同嗎?調查結果:選民贊同的占98.5%,這一結果顯示選民很希望人大代表是代表選民的意志去行使代表的權利,應具有較強社會活動能力和參政議政的水平。
6、你所選舉的人大代表作用發揮的如何?問卷顯示:發揮的一般占56.4%,發揮了作用占41.5%,沒有作用占2.1%。這表明選民對人民代表應當發揮的作用有著更高的期望值,因而對代表工作的現狀評價偏低一些。
四、問卷問題分析認識
針對以上7個問題我們根據問卷情況做進一步的分析。
1、完善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提名、介紹程序,提名推薦人大代表候選人,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是直接選舉中三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現階段選舉工作中最薄弱、出問題較多的地方。受調查者認為,健全候選人提名機制,改進代表候選人介紹辦法是今后選舉中的關鍵。選舉法對介紹候選人只作了簡單的規定,并且限制了提名者對候選人的介紹范圍。從實踐看,對候選人也只是介紹有關簡歷,內容簡單膚淺,問卷中基本了解所占比例較大,但只能說明選民對候選人只是簡單的了解。因此,無論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人大代表工作實際,對候選人的宣傳介紹方式始終都處于被動的地位。這種介紹候選人的方式既不利于候選人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使選民難以決定對候選人的投票意向:是贊成、反對、棄權、還是另選他人。
2、選民對心目中的人大代表的標準在問卷中很理性。大多數的選民他們并不會因某個候選人與自己同宗同姓就投他一票,選民考慮更多的是與自己社區的效益結構相聯系。候選人是不是勞模或先進工作者,不是選人大代表的重要條件,因為有的勞?;蛳冗M工作者只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可以說只會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他參政議政的能力,他的其他素質不一定符合人大代表的標準。選民比較重視候選人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能力及品德。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言善辯,但更看重的是候選人能為選民辦實事的能力。此外,候選人為人處事方式,辦事是否公正,從事政治活動和利益表達的能力,民主和法制意識等,也是選民所要考慮的。尤其是作為選民權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表達者的人大代表,具備精通專業知識、敢于維護國家和群眾的利益、能夠提出獨立見解的政治素質,就顯得尤其重要。
3、選民對競選方式表示贊同,且占比例較大。競選并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品,社會主義同樣也可以利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領域,通過引進競爭方式,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同樣,在政治領域我們也可以引進競選這種競爭機制。引入競選這種競爭機制,關鍵在于我們要善于正確應用革除資產階級那種依靠金錢進行競選、操縱選舉的做法,對競選可能出現的弊端,可以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長期不懈的民主法制教育加以革除。根據中國的國情,把現有的候選人提名和國外的競選結合起來,就是在誰提名誰介紹的原則下,組織代表候選人同選民見面,回答選民提出的問題,進行自我介紹,演說,使投票者對候選人有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再結合選舉組織發給選民的介紹材料,對各方面的候選人斟酌、比較,在全面、細致了解的基礎上,選出德才兼備、選民信得過的代表。另外介紹形式應該作為法定程序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以便排除外來的干擾,利用法的強制力,減少隨意性,改革的目的在于擴大提名人的介紹范圍,增加介紹方式,增加選舉的透明度,為被選舉人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和主動參與途徑。
4、對流動票箱、委托投票的認識。流動票箱原來是為了方便“老、弱、病、殘和其他原因不便到選舉大會會場或投票站投票的選民”,由三名以上選舉工作人員隨帶流動票箱,登門接受投票。但實際上,許多“行動不便”的選民也是在家里等流動票箱上門后再投票。這里的“行動不便”就包括一些“嫌麻煩”、認為是“形式主義”、“誰當代表都一樣”的無所謂態度,對民主政治冷漠等。我國選舉制度規定委托投票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委托人確實不具備填寫選票的能力;二是接受委托的人必須是委托人本人委托,任何組織或個人不能指定。在實踐中,有的每戶的選票只有一個人填寫,有的選民棄權委托他人投票的原因:一是外出打工通常住址變動性大,聯系困難;二是外出打工回原地投票覺得投票的成本太大,當投票的成本大于投票的酬賞時,棄權就成了選民的一種理性選擇。由此可見,流動票箱給工作人員做手腳提供了方便,有許多漏洞。委托投票更有不少問題,它為候選人登門強行拉票提供了便利。
5、選民認為人大代表述職是當好人大代表的先決條件。代表述職是多樣化的,在地方人大的協助下做一些探索、創新,如召開選民座談會,向選民公布自己的家庭電話和經濟來源以及身體狀況,向選民述職并接受評議,建立人大代表公示欄。述職人員的材料不能寫成工作匯報,要細致認真地講述自己的工作實績、行政能力、領導藝術、工作作風、廉政建設等情況,選民才能對述職者的德、能、勤、績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如果述職的初衷與當選后的效果有分離現象,那就是即對選民不負責,也損害了人大代表形象,削弱了人大的權威。
6、在人大代表發揮作用問題上選民認可程度一般。代表作用的發揮程度,是代表工作成效的直接反映,與代表的自身素質和具體環境相關,也與代表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制度、方法相關。外部因素主要表現在:代表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任務;法律保障不夠明確有力,作用難以發揮;被監督的對象和單位支持度不夠。自身因素有:沒有時間深入了解情況,有力使不上;因時間、精力有限;不愿得罪人;代表職責意識不強。由此可見,在影響代表作用發揮的諸多因素中,居主導地位并不直接影響的:一是對代表執行職務的工作與活動缺乏明確具體的目標和要求,代表對是否要積極、認真地參加顯得無所謂;二是相當數量的代表受時間、精力、能力和所處環境的限制,缺乏充分了解政情民意的暢通渠道,使得在分析問題、研究方案、提出建議方面缺少充分的準備,一定程度上處于茫然的狀態,很難進行實際有效的審議,也很難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還有體制方面的問題:黨委對人大常委會的領導應該是政治上思想上的領導,不應是行政上的領導、組織上的領導。因為地方人大要接受地方黨委的領導,人大常委會的報告、提議就要經過黨委的討論,這樣人大常委會的有些提案就受地方黨委會的制約,地方人大常委會的主體地位體現就不夠。還有其地方干部的提拔問題人大代表在某種程度上只走過程,有時對提拔的干部表現問題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再人大和“一府兩院”等國家機關應盡量擴大政務公開度,有些方面代表不十分了解政情政務。
五、對策建議
1、進一步完善選舉和監督機制,提高人大代表素質。受調查者認為,要發揮出人民代表應有作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人民代表的素質。人大代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代表作用能否充分發揮,關系到人民當家作主能否實現,關系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能否充分體現,關系到依法治國方略能否順利實施。如何完善選舉和監督機制,提高人大代表素質。首先,明確代表當選條件,從政治思想、文化知識、道德品質、參政能力等方面明確規定代表的條件。二是優化代表結構,必須順應時代潮流,轉變陳舊觀念,克服平衡照顧思想,大量減少黨政領導干部,讓能充分代表人民意愿的各方有識之士進入代表行列,使人大代表隊伍充滿生機和活力。三是依法建立和完善代表候選人推薦制度,引進競選機制。四是完善代表監督機制,依法加強對代表的監督。
2、以專職代表制取代兼職代表制。在我國,人大代表隊伍相當龐大,各級人
大代表總數共有300多萬。兼職代表有很多弊端:沒有時間、精力、財力全面履行代表職責,從而在行使人大代表職責過程中缺乏真實、可靠的信息,無法進行高質量的立法,不能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實行人大代表專職化,代表們每年有大量的時間進行社會調查研究,與選民聯系,了解民情,表達民意;同時,在社會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代表們的視野被拓寬,思維富于活力,更加接近生動的社會實踐,也更富于創造性;還有代表經過深入調查提出的議案就會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也能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對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國家預算、社會發展計劃等進行審議時就會胸有成竹。
3、建立擇優競選機制,改革現有選舉中存在的被動當選狀況。引入競選這種競爭機制,關鍵在于正確運用,革除資產階級那種依靠金錢進行競選、操作選舉的做法。有組織的實施,改革的著眼點在于擴大提名人的介紹范圍,增加介紹方式,為被選舉人提供平等競爭機會和主動參與途徑。同時,競爭本身也是代表候選人能力的表現,對候選人也是個考驗,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選舉的盲目性,增強了直接選舉的透明度。
4、代表的結構要逐步穩定合理。對于仍較普通存在的把人大代表作為榮譽職務來照顧安排做法不合理。我國現階段采用的是以地域代表制為主、職業代表為輔的選舉制度。這種選舉制度難以兼顧充分體現選舉人意愿代表廣泛性,必須在操作技術方面進行改革,重點考慮不同階層、職業的代表性,以此來保證代表的比例。一線代表應占主體,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占主導地位,兼顧考慮個體素質專業的特長。黨政干部在代表中所占比例不能過大,這種比例劃分也符合選民對人大代表的標準要求。
- 上一篇:廉政準則個人學習心得感想
- 下一篇:領導干部學習廉政準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