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際投資法律制度
時間:2022-04-03 02:29:00
導語:淺析國際投資法律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的狀態下求得生存和發展。各國之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和聯系日益加強,并且逐漸地、越來越廣泛地被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軌道,從而最終形成了經濟國際化的趨勢。經濟國際化發展使國際投資加大,而國際投資領域一直欠缺一個南北國家共同認可的全球性實體法條約、沒有一個共同遵從的法律體系加以約束,國際社會一直為建立國際投資法律體系而努力。WTO法律規則體系出現以前,兩個已經達成的全球性多邊投資公約只涉及到了投資爭議解決和投資中非商業性風險防范的有限范圍,沒有就投資準入、投資待遇、投資保護等一系列實體問題做出規定。筆者認為借鑒WTO法律體系的立法方法、組織體系,建立統一國際投資實體法成為必要。同時,與其適應提出完善我國公司法、外資法的建議,以期對國際投資法體系的建立有所參考。一、國際投資法概述國際投資法主要是調整國際投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規范的總和。國際投資法的淵源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①國內法主要是指國內立法及判例,在英美普通法國家,法院判例作為先例對下級法院具有約束力。我國原則上不承認判例是法的淵源。②國際法主要指國際條約及普遍性國際組織的決議和文件。此外,國際慣例也是國際投資法的淵源。國際投資主體可以是自然人、法人、跨國公司、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作為國際投資主體,必須具有從事國際投資活動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此外,主體不同,其從事國際投資活動的能力范圍也有不同的規定。如外國法人到他國的法律人格必須由該國承認。主要采取登記制、許可制、互相認可制等形式。國際投資者的待遇即外資待遇,指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從事投資活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狀況,它明確了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標準,投資及其收益等管理上的保護程度,以及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征用投資財產時的補償標準。目前主要有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差別待遇和國際標準待遇等。主體待遇是投資主體法律地位的重要體現,是一國投資法律環境的基礎和核心,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投資待遇的正確選擇和確定,對于吸引國際投資并刺激外資向健康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國際投資方式及法律運作國際投資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資,其在國際投資中占重要地位。國際直接投資的規范在國際投資法律制度中居主導地位,是國際投資的核心內容。從各國實踐看,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已從傳統的興辦合資企業、外資企業,擴展到許多領域的許多方式。如:合作開采資源、BOT項目投資、外資性投資公司等方式。這里主要介紹BOT投資方式的法律制度。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建設、運營、轉移。典型的BOT分為三個步驟:①東道國政府(由政府部門、地方政府或授權實體出面)與外國投資者組成項目公司簽訂合同,政府出面保證,由項目公司籌資和建設基礎設施項目。②項目公司在協議期內擁有、營運和維護這項設施,并通過收取使用費和服務費,回收并取得合理利潤。③協議期滿,投資者將項目無償移交給東道國政府。從而完成BOT的營運。BOT具有特許協議方式的性質,其關鍵文件是特許權協議。該協議說明了特許權的授予者與被授予者雙方的權責,它是BOT項目投資的基礎,是固定和規范BOT項目中東道國政府和該項目的外國投資者之間的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法律文件,是BOT項目投資所有協議的核心和依據。三、國際投資保護的國際法律制度國際投資經常會因為政府變更或改組、匯率風險、經營手段、資本來源等等原因帶來的投資風險導致投資失敗。國際投資保護指由資本輸入國、資本輸出國單獨地或共同地采取的某種形式的法律保護措施。主要有雙邊投資保護條約、多邊投資保護條約。雙邊投資條約是指資本輸出國和資本輸入國之間簽訂的以促進鼓勵保護或保證國際私人投資為目的并約定雙方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書面協議。即以雙邊條約的形式確定投資者待遇,確保投資安全。多邊投資條約指世界范圍或一定區域內由多數國家締結的調整和保護國際投資關系的國際書面協議。它是國際投資保護的重要法律措施之一。除以上國際投資保護的法律制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法律保護。如:國有化及其補償、特許協議及其效力、國際投資的外交保護等方式。四、國際投資爭議解決法律制度國際投資爭議解決通常指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籍的自然人、法人或外國政府、外國公司機構的與投資相關事項的不同意見或利益沖突。產生爭議的原因主要來自經濟、政治兩個方面。解決國際投資爭議的方式主要有:政治解決、仲裁解決和司法解決。解決爭議的法律淵源有國內立法、雙邊條約、多邊條約。[1][2][][]五、WTO法律規則體系與國際投資的關系當今多邊貿易體制是以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的多邊貿易協議為主體內容,以世界貿易組織作為協議的貫徹實施的保證,以司法性質的爭端解決機制為后盾的一個全球性、綜合性的國際貿易管理機制。其特點是正式的永久的國際貿易組織,包容各種貿易形式并開始調節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問題,廣泛介入國家主權的傳統管轄范圍,力爭實現最大限度的國際貿易各國共管體制和貿易糾紛的司法解決。WTO體系正影響國際投資法的發展。如:依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協議),各國引導和管轄外資的權利開始受到多邊紀律的約束。TRIMS協議首次直接將國際投資納入貿易范疇調節,它雖未否定東道國制訂各種投資措施的權力,但卻要求這些投資措施不得妨礙國際貿易自由進行。再如,《服務貿易總協議》(GATS)將服務貿易納入多邊管制范疇,規定了以商業存在的方式提供服務必須遵守的多邊法律,對服務業國際投資具有直接影響。除上述協議與國際投資有關外,WTO法律規則體系中的一系列多邊競爭規則,如反傾銷規則,海關估價協議等都與國際投資有密切關系。自WTO成立,國際投資法已向多邊法制化方向邁進了實質性的一步,國際投資問題己不再單純地受各國外資法,雙邊投資條約和WTO體制外的多邊投資公約的約束,還要在實體法和程序法上受現代多邊貿易體制的制約。六、WTO法律規則體系對國際投資雙邊及單邊法制的可能的影響對國際投資雙邊法制的影響。WTO框架下的一系列與投資有關的多邊協議,確認了各國一致承認的有關國際投資的多邊規則,有可能影響今后雙邊投資協議的內容。在今后的雙邊投資協議的訂立過程中,發達國家可能援引TRIMS的協議,GATS等有關協議,要求在雙邊條約中加入禁止履行要求,擴大服務業投資的市場準入范圍,提高投資待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多邊解決投資爭端等各種條款,從而加速雙邊投資條約的自由化進程,強化雙邊投資條約在國際投資的國際法制中的地位。對單邊法制的可能的影響。WTO法律規則體系將對各國外資法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或起因于WTO成員方在WTO協議下本身所肩負的多邊條約義務,或起因于雙邊國際投資條約下本身所肩負的國際法義務。七、WT0法律規則體系對國際投資的多邊國際法制的可能影響WTO創設了一個新的調節國際投資的多邊體制,涉及到東道國對外資管轄權限,投資者待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等眾多領域的許多重大敏感問題。與現有國際投資多邊公約相比,WTO框架下與投資有關的協議的貫徹執行具備更有力的保障機制。WTO強有力的爭端解決機制對今后國際投資的雙邊和多邊國際立法的爭議解決機制的完善和強化起促進作用。八、法律規則對中國外資立法的影響WTO法律規則對中國外資法的影響,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對某些具體投資規則的更改和廢除。WTO框架內的國際投資協議已經對中國外資法的立法方法,有關外國投資的市場準入、外資經營運作的待遇標準、政策法規的透明度、外資保護等許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履行國際義務,廢除相關立法中與WTO法律規則沖突的具體條款和規定,只是中國外資法改革的一個方面,造就一個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確立一個統一適用于內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法典,已經成為外資法改革的深層次要求。總之,入世使得我國有機會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并完成我國法律與WTO法律規則的接軌。WTO規則被認為是國際經濟貿易法律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不僅強有力地規范了世界貿易行為,而且通過對《與貿易有關投資措施協議》的規定對國際投資法律體系產生極大促進作用。我國已經入世,修改、完善和調整與WTO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使我國的國內法與WTO協議相適應,成為發展民族經濟、順利實施WTO法律規則的關鍵。國內立法不僅是履行國際義務、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的前提,也是我國當事人充分享受條約賦予的權利,我國政府保護民族經濟,維護國家利益的保證。我國應積極參加與國際投資相關的法律、規則、體系的談判及WTO協議的后續談判,在最大限度內保護自己在國際貿易及國際投資領域的權利
- 上一篇:建設局監督管理制度
- 下一篇:國際反恐怖犯罪立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