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金融危機下構建創新體系
時間:2022-11-11 03:36:41
導語:簡述金融危機下構建創新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新是民族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當今世界,資本全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邏輯,無論投資者、生產者、消費者都已經被復雜的商業、貿易和金融渠道直接或間接地聯系在一起了。在資本全球化帶來的這紛亂復雜的關系中,國家主權始終是核心問題,是關系到民族國家存亡的根本。“主權是一國實力和制度的集中體現,也是其對外關系的根本利益的集合。淡化和放棄主權,是制度沒落時腐敗的統治者為維持其地位和利益的表現。”沒有主權就沒有國格,就不可能有效地保護本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支柱性行業和合理的經濟結構,只能越來越依賴于外國大資本,從而逐步淪為外國資本的附屬物。自鴉片戰爭以來,外國資本就以各種方式向中國滲透并侵略。直至今日,社會主義的中國仍然受到國際大資本財團的滲透與影響。在這樣一個國際環境下,“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做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我們必須站在我們的民族立場上歡迎外國投資與技術合作”。從我國近代的歷史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那就是無論在什么時候,中國都不能喪失國家主權,沒有國家,沒有主權的財富只是一種沒有保障的存在。維護國家主權,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都需要一直堅持下去,“中國無論何時也應以自力更生為基本立腳點”。要想不受外國資本的控制,與外國資本平等地進行經濟交往,除了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國家主權外,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各項經濟活動中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增強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此次全球性的危機中,列強國家仍舊像以往一樣想盡辦法將危機轉嫁出去,我國作為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必會受到很大沖擊和影響。所以,在這個歷史關鍵階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對于減少國外沖擊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創新體系的理論構架
最早提出“創新”概念的是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1912年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中開創了“創新經濟學”。所謂創新就是對傳統觀念理論、體制、技術進步等革命性揚棄的過程。創新是一個有機系統,不僅包括最為直觀的技術方面的創新,還包括那些無形的變革。總體上來講,自主創新體系由三部分組成: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
1.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是一個的國家政府行為,主要目標是為微觀經濟主體創新提供有利的空間和環境,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鼓勵創新,反對守舊”的社會文化環境,建立能夠支持創新轉變為生產力的轉化機制等。首先,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激勵自主創新。“創新的動力首先來自于自主創新對微觀主體的利益增進功效”。如果創新不能給相關利益主體帶來物質、精神等方面的滿足,人們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就會減弱,自主創新的動力機會隨之消退。因此,要在大力宣揚創新精神的同時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創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和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的良好環境;其次,重視提高R&D經費占GDP的比重。從R&D經費占GDP比重看,投入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國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約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R&D投入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0.6%~0.7%左右,2007年達到1.47%,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次,建立順暢的成果轉化機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大力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增強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創新動力,加強科技成果和研發需求信息雙向交流;第二,在明確各自分工的基礎上,推進市場化,將創新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第三,政府需要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起到協調者的作用,為創新提供各種保障。
2.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是把新的管理要素,例如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和管理模式等引入現有的管理活動中,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創新活動。由于創新研發過程兼具個體性和團體性的特征,專業分工較細化,工作間存在合作互補關系,由此管理的有效性直接會影響到人們的創新熱情和積極性。管理的目標是在組織內部對各成員進行個體激勵,以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有效協調成員間的關系,減少摩擦和矛盾,實現團隊合作。第一,讓成員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分工,該工作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創新性,從而通過工作設計來產生激勵;第二,通過自主性授權,用權利激發成員的主人翁責任感;第三,利用合理的目標和績效考評機制激勵成員等等。總之,管理創新就是通過信任、尊重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調動個人的積極性,減少內部摩擦,實現最大創新能力。
3.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創新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環節,是創新體系的終級目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一定會在國際競爭中敗下陣來。“外國的資本統治是靠技術上的優勢來凌駕于我國的。當中國把發展經濟作為主要任務,而引進技術已成為必要條件——在某些‘技術主義者’看來只有引進,而非自主創新,才有中國的技術進步時,外國大資本也就設計好了盤剝和要挾的策略”。為了不再受外國資本的鉗制,我們必須通過自主創新來擁有自己的技術。
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基于河北省的思考
自主創新是民族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經濟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專門的真正切入點,是提升國家實力抵御風險沖擊的必然選擇。對河北省而言,自主創新是河北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高河北省經濟實力,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一劑良方。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大對自主創新的重視力度
目前我省在科技領先的行業鳳毛麟角,這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和科技投入過低有關。我省企業進行科研開發經費主要由企業自己進行籌集,政府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所占比例很低,直接造成企業研發經費不足(見表1),從而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為此,我們應當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投入力度。在通過擴大內需應對危機這一歷史時期,我省可以將更多的政府資金投入到科技企業中,投資于“明天經濟”上。此外,政府還可以加強對創新的政策扶植,重視做好對企業的政策服務。
2.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自主創新很重要的表現就是要擁有大批具有核心技術、成為創新主體的企業。當前是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最佳時期,我們必須重視培育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努力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建立先發優勢。加大對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未來戰略支撐產業,以增強我省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3.迅速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企業是經濟的主體,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當前擴大內需、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舉措。根據2007年河北省統計年鑒,我省有研究與實驗發展活動的大中型企業數量2004年為212個,2005年為199個,2006年為209個,2007年僅增加一個為210個,分別占當年企業總數的18.2%,16.5%,16.2%,15.6%,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進行自主研發的企業數量不僅比例遞減,而且絕對數量也呈遞減趨勢。為此要進一步鼓勵企業的自主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使企業有效克服危機沖擊,保持長期持續發展。
4.合理使用人才
河北省乃至全國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和人才大量浪費并存。河北省的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數量和人數也不少,但這些高素質人才對于創新做出的貢獻并不如意。表2說明了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目前的創新能力、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仍然很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目前科研考評體系過于注重效率而忽視質量,使得很多科研人員盲目求快求多,忽視了成果的社會效益和學術價值。需要改革當前的科研考評體系。
總而言之,自主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是應對危機的重要途徑,是徹底化解危機的唯一方法。我們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我省的跨越式發展。
本文作者:董宇坤劉文洋工作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 上一篇:金融危機下的企業資金管理探討
- 下一篇:金融危機后公允價值計量淺析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