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策略論文
時間:2022-08-06 05:21:00
導語:中小企業融資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的難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較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效地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的難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較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效地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今年是我國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顯得更加突出。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途徑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一、企業自身要規范管理,提高融資能力
1.1規范企業公司治理機構
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融資能力的必要條件,但中小企業大多是以家族經營、合伙經營等方式發展起來的,股權結構單一、家族化管理、獨裁型機制,造成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由于在經營策略和經營手段上存在短期行為,經營隨意性比較大,抗風險能力差,容易遭到市場淘汰。金融機構從自身經營風險方面考慮,對這些中小企業避而遠之。因此中小企業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改造,進行所有權結構和管理層結構的調整,解除家族制對其發展的束縛和負面影響,引進優秀管理人才,降低經營風險,提高信用等級,增強融資能力。
1.2強化企業財務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健全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提高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前提。毋庸諱言,目前中小企業大多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狀況不透明,財務報表不健全,會計信息缺乏應有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銀企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給企業的融資帶來很大困難。因此中小企業要規范企業財務制度,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充分溝通與合作,爭取獲得資金支持。
1.3提高信用意識
部分中小企業信用觀念較為淡薄,自我約束力不強,逃廢金融機構債務現象時有發生,不僅使企業自身信譽受損,還給中小企業整個群體帶來信用不佳的惡劣影響,使金融機構望而生畏。因此每個中小企業應從自身做起,強化信用意識,打造誠信企業,從而提高中小企業整體信用形象。
二、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
2.1抓住機遇,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業務
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不僅是商業銀行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推動戰略轉型,增強競爭能力的內在需求,也是落實國家“保增長、擴內需”宏觀政策,承擔社會責任的現實需要。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家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貸款核銷等方面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業務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商業銀行應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努力擴大客戶基礎,正確處理好調整信貸結構、防范經營風險與支持企業發展的關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2.2從區域、行業等多渠道挖掘優質中小企業客戶
首先,明確重點發展區域。在區域內重點選擇信用生態環境良好,市場發展規范,中小企業客戶資源豐富的地區。例如高新技術企業相對集中的開發區、產業集群、經濟強縣等,從中發現優質客戶并確定重點客戶。其次,明確重點支持行業。針對各個產業集群、特色行業和市場特點進行整體分析和匯總,提出重點投向的行業和產品建議,研究信貸政策和規模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再次,明確重點營銷客戶。通過詳細的客戶考察,建立多方面優質客戶信息收集渠道,并明確專人對客戶進行調查評價或重點營銷。
2.3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商業銀行應對中小企業市場進行必要的細分,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市場策略,積極開展產品創新,推出滿足中小企業不同需求的貸款產品和金融服務。如針對企業土地、廠房等傳統抵押物不足的情況,根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周期特點,擴大抵質押貸款范圍,提供訂單質押、倉單質押、動產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國內保理等供應鏈融資產品;對無抵質押物的企業,通過企業抱團增信,提供聯貸聯保產品;對信用度高的企業,甚至不需任何抵質押物,直接提供小額無抵押貸款;對技術含量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專利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對資信良好、產品供銷狀況穩定的企業,簽發使用商業承兌匯票、辦理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業務,加快企業資金周轉。通過積極實施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開發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新產品,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開辟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特點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2.4優化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針對中小企業客戶“短、頻、快”的融資特點,商業銀行應突破傳統大中型企業的信貸經營模式,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差別化運作,逐步建立起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專門、專業、專注、高效”的業務運作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如可借鑒國際先進的“流程銀行”經營理念,設置中小企業“信貸工廠”,信貸業務流程各崗位成為流水線上各“生產”環節,通過明確各崗位的職責、職能和時效要求,確保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申報、審批效率和質量顯著提高。
2.5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放寬對中小企業的風險容忍度
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融資的特點是戶數多、金額小,因此應建立適宜中小企業貸款不良資產分類認定標準,在風險可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前提下,放寬對中小企業的風險容忍度,允許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適當高于大企業,防止片面追求“零風險”。
三、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中小企業信用度低、抵押物不足是造成其融資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擴展各方面融資渠道提供強有力的信用支持。一是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應繼續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投入,從上而下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信用擔保體系,不以贏利為目的,為中小企業進行擔保或對其它擔保機構進行再擔保;二是建立商業性擔保體系,實行商業化運作,堅持按市場原則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業務;三是建立互助型擔保體系,由商會或協會牽頭組織企業集資成立互助基金。公務員之家:
四、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
從國際國內的實踐看,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的另一條有效途徑。長期以來,我國金融市場融資結構失衡,間接融資比例過高,資本市場發展不足,因此應積極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一是在完善和壯大創業板市場的同時,盡快完善股份代辦轉讓系統和產權交易市場,以滿足大量無法上市的企業的需求,使具有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二是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規模,并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債券融資方式,改變我國由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比例嚴重過高的局面,讓有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
綜上所述,要真正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經過政府、企業、銀行三方的共同努力,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渠道多樣化的融資環境。
- 上一篇: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
- 下一篇:企業人崗匹配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