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27 03:37:00

導語: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措施論文

摘要:全面風險管理是適應銀行業經營多元化和風險復雜化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而產生的,而且已逐步成為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謀求持續發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本文擬以農村信用社為例,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一粗淺的探析。

關鍵詞: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農村信用社

一、農村信用社加快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向現代化銀行改革過渡的需要。目前,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階段的任務基本完成,正在由“深化改革試點”全面轉入“深入實施和攻堅”階段,并按照股份制、銀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向現代化銀行業金融機構邁進。建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實現與國際接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農村信用社要實現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改革目標,就必須適應銀行業改革的大勢所趨,更新風險管理理念,改革傳統落后的風險管理模式,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適應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隨著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日趨完善,特別是銀監會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門檻,農村金融市場已進入激烈競爭的時代。農村信用社在廣大農村“一枝獨秀”的格局被徹底打破,只有不斷引入現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才能適應市場多元化的競爭需要。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三)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農村信用社同其他商業銀行一樣,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以“經營風險”為獲取價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是否能夠妥善控制和化解風險,直接決定經營發展的成敗。隨著各項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農村信用社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點,只有通過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才能對經營發展中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從而保持穩健經營、穩步發展。

(四)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適應現代金融監管的迫切要求。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不僅是銀行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金融監管的迫切要求。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斷深化,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對農村信用社監管的標準不斷提高,且正在加快與國內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接軌,以敦促農村信用社不斷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既是農村信用社適應外部監管的要求,也是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的現實需要。

二、農村信用社全面風險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一)創建全面風險管理文化。全面風險管理文化是融合現代金融企業的管理思想、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行為、風險道德標準與風險管理環境等要素于一體的文化,是金融企業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村信用社必須提高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更新風險管理理念,著重突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強化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鑒于以往農村信用社因風險管理不力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和歷史教訓,農村信用社必須牢固樹立風險管理“高于一切、壓倒一切”的思想意識,正確把握審慎經營、風險可控的原則,堅持以風險管理為總抓手,把風險防控觀念貫徹到全部工作和各個環節的始終,真正突出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首要位置。二是實現風險管理的“三個轉變”。首先,在風險管理方式上,要由事后風險化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思想轉變;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側重點上,要由信用風險為重點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合規性風險等多種風險并重的一體化綜合管理理念轉變;第三,在風險管理的覆蓋面上,要由單一的區域,分散的崗位和片面的專業向不留死角、不出空白、不遺漏洞的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轉變。三是抓住高管人員這一關鍵環節。加強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必須從管理層抓起,管理人員要從自身做起,帶頭樹立審慎經營、內控優先的思想理念,引導和帶領廣大員工將全面風險理念貫徹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細節之中。

(二)改善全面風險管理的環境。一是加快理順行業管理體制。按照股份制、銀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建立權責明確、科學規范的行業管理體系,理順各級農村信用社的責權利關系,整合資源優勢,為有效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提供體制保證。二是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架構。結合規范完善縣聯社法人治理,進一步明確理(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落實責任,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理(董)事會要合理擬定全面風險管理的規劃,制定風險管理的政策,并對風險管理負最終責任;監事會檢查和調研日常經營活動中是否存在違反既定風險管理政策和原則的行為。高級管理層負責執行風險管理政策,制定風險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規程,并確保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恰當的組織結構、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技術水平,從而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項業務和經營環節出現的各種風險。公務員之家:

(三)筑牢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必須夯實內控基礎,結合農村信用社目前的管理現狀,至少應筑牢“三道防線”。一是制度防線。按照“內控優先、制度先行”的原則,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崗位操作流程、規范業務行為為重點,結合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需要,不斷修訂、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組織干部員工認真學習掌握各項制度規定和操作要求,狠抓制度執行和落實,構筑起風險防范的制度防線。二是檢查防線。按照“全覆蓋、細檢查、高頻率”的總體要求,采取自查、檢查、抽查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各項業務、各個崗位和各個環節的檢查力度和頻率,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和問題漏洞,超前采取控制和化解措施,將問題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控制防線。把握風險關口前移的原則,加快建立完善風險預警監測體系,對經營管理中的各類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計量和監測,查找風險點,強化薄弱點,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不斷改進經營管理,切實做好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推動風險狀況不斷改善。

(四)夯實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全面風險管理是國際先進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發展的新趨勢,農村信用社要立足現狀,加快基礎建設,為不斷提高全面風險管理水平提供人才、技術、機制支撐。一是加快培育和造就高素質的風險管理人才。風險管理的目標、策略、制度和方法等最終都要靠人來確立執行和不斷創新。因此,人是風險管理的主體,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專業人才隊伍至關重要。農村信用社在大力培育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的同時,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化、高層次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為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奠定人才基礎。二是加強信息科技和網絡建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需要建立集中化的數據庫,采用規范的風險評估技術,建立一整套風險計量、評估、決策體系和管理程序,而這些都離不開信息網絡應用技術和電子化設施。因此,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加快信息科技建設步伐,積極引進和借鑒國內外先進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加快自身風險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全面風險管理的可操作性。三是強化風險管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建立和實施風險管理的目標激勵機制,加強對各級管理層、各專業管理部門以及基層主管風險管理能力、風險管理成效的考核和監督。四是切實提高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促進農村信用社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深入開展干部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強化職業道德培訓,大力弘揚企業精神,加強系統內黨風廉政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違紀行為,促使干部員工始終保持高水平的執業道德水準,不斷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