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科技創新金融方式
時間:2022-06-18 09:28:00
導語:談論科技創新金融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如何實現科技創新已成為各國學者普遍關注的焦點。美國學者A•薩克森尼從社會環境出發,通過對美國的兩個重要高技術產業基地128公路地區及硅谷進行對比,發現宏觀科技環境對科技對區域的科技創新至關重要。熊彼特從競爭視角提出,在眾多影響科技創新的宏觀社會環境因素中資金因素是科技創新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然而,企業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卻經常很難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林毅夫(2001)、束蘭根(2011)等提出,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金融機構往往無法準確及時獲得科技創新信息,從而很難對科技創新的風險進行評估,造成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夠。[1][2]葛建新(2002)、陳雪梅(2001)等從市場失靈角度,探討了由于科技知識的公共品屬性,企業的研發動力不足,金融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定價失真且對企業有嚴格的準入限制,科技創新的市場融資有限。[3][4]張捷(2002)、錢穎一(2001)等出于社會結構關系考慮,認為在社會形成的關系網絡中存在著網絡效應,當公司高層主管的社會關系網絡節點眾多,就很容易通過網絡融資,若公司高層主管的社會關系網絡節點較少時,融資量就會減少;而科技創新型公司的高層管通常社會關系網絡節點少,融資量自然就十分有限。[5][6]為有效解決科技創新融資難的問題,實業界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金融模式,即科技金融市場模式、科技金融銀行模式和科技金融關系模式等。文章通過對這些模式的分析比較,借鑒各模式的結合機理,試圖從系統分析角度對我國科技金融的結合模式加以研究。
二、科技金融市場模式
科技金融市場模式利用市場的分散風險的功能,將科技創新的風險轉嫁、分散給市場中眾多的投資者,對科技創新的成果即未來現金收入流做定價,并通過種種工具為其提供變現這種定價的手段。其中美國就是科技金融市場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國的很多的經濟政治制度和社會人文體系都來源于英國。但最先開始工業革命的英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卻在19世紀80年代后遠遠的落后于其后繼者———美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市場發展水平的不同。英國自“南海泡沫危機”后頒布了“反泡沫”法案,嚴格限制股份有限公司,造成了英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滯后。可美國卻與此相反,自1929年金融危機后,美國嚴格限制了銀行業的過度競爭,企業融資只能通過金融市場,從而間接的刺激了金融市場的發展,形成了多層次且功能完善的資本市場。美國的科技創新者在進行科技創新時,由于科技創新的高風險而很難獨自完成,且收益是未來的現金流,科技創新者可能需要花極長的時間才能獲取科技成果的收益,也就抑制了其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在這樣的困境下,科技創新者可以將科技創新的高風險通過美國完善的金融市場予以分散,同時利用金融市場的未來定價功能,對科技成果進行市場定價,形成科技成果市場價格,實現創新者的未來現金收入流提前兌現。如果這些科技創新者愿意,通過提前兌現已建成的科技成果,他們還可繼續其它的創業和創新,加快速度,加深深度。金融市場為科技創新解決了風險和變現的雙重困難。一方面,科技創新自有的風險很大,通過市場投資者可以分散承擔這些風險,并且市場投資者通過分散化投資亦可減少自身風險,實現風險的對沖。另一方面,金融市場對創新創業者的成果即未來收入流做定價,并為其提供變現這種定價的手段,也就是所謂的退出機制,讓社會提前看到成績,讓創業者提前實現財富;看到這種對未來做定價的好處和自由可靠的退出機制后,不僅激發出更多創新創業者,而且也帶動各類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資本的發展,因為如果沒有退出機制、如果看不到退出時所實現的投資回報倍數,就沒有人愿去冒險創新和創業。
三、科技金融銀行模式
銀行是最為傳統的融資金融機構,然而科技創新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時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資產抵押物品,且由于科技創新未來信息難得,往往限制了科技創新企業從銀行取得的資金額度。為了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銀行需與科技創新企業達成長期的且較為全面的合作關系,從而方便二者信息渠道的形成,便于信息傳遞。具體的銀行形式可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專門的科技金融銀行,這類銀行常與科技型企業發展業務,對科技研發的具體流程和風險都有較為詳實的掌握。另一種是全能銀行型或主銀行型,銀行對合作企業的服務是全方位的,可以對科技型創新企業的盈利狀況和風險承受力有整體信息來源。日本是科技金融銀行模式獲取成功的有力佐證。日本自幕府時代,經濟結構中的互助合作組織形式就很流行。在那時由于受到日本本國氣候地理條件和不穩定的政治條件的影響,日本的經濟生產者大都很難獨自承受經濟生產帶來的不確定性。然而,出于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他們又不得不從事經濟生產活動,為此各個生產組織者相互參與其他生產者的生產活動,以期通過相互合作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這種相互合作的組織形式在現代的日本逐步發展為公司的相互持股機制,最為典型的是財團組織。財團組織的內部成員相互持有本財團內部公司的股份,通過派遣董事參與公司的治理,并建立財團內部的財務公司或主銀行,通過主營銀行為財團內部融資,支持財團內的企業發展。當財團內的科技創新公司需要資金進行科技研發時,主銀行為科技創新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支持,并且通過持股、干部派遣等形成了綜合性、長期性交易關系,主銀行能夠準確地了解科技創新公司的業務信息、動態,掌握其風險的發展過程,從而方便主銀行及時進行風險控制決策。在針對中小科技創新企業時,日本成立了相當多的科技金融銀行,他們包括政府組織成立的,也包括民間自發形成的。這些科技金融銀行專門為科技創新企業服務,為他們提供全程的財務指導,熟悉科技創新的詳細流程,能夠準確地評估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風險,適時適當地進行金融風險管控。
四、科技金融關系模式
一般而言,信貸市場上由于信息不對稱會導致較高的交易成本,容易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融資行為更傾向于選擇距離型融資。企業融資通常采取的是自我融資和非正式融資的方式,科技創新企業很少或很難從銀行借到款,大多是向所有者或經理們的社會關系網尋找資金。科技創新企業通過自留利潤和其他儲蓄進行自我融資、通過親朋好友關系非正式借款以及出口訂單和其他抵押物擔保向銀行借有限的款。當某些科技創新企業(如極具增長潛力、前景看好的中小高科技企業)的潛在優勢被“預期”到的時候,銀行就愿意和企業合作,通過某種協議給企業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并且,初始的貸款條件也是比較寬松的,如較低的貸款利率、較寬松的抵押要求以及較低的信貸比率等,與企業形成融資的長期關系型模式。這種融資的最大好處在于融資者對籌資者的完全了解,雙方合作是建立在完全互利基礎之上的。但同時這種融資模式由于信息不透明,會形成隱性的違約風險,積聚社會的總風險,為此社會應規范關系融資模式,形成透明的關系融資機制。臺灣當局為規范關系融資模式提供了良好的例證。臺灣當局為了有效地促進銀行為科技創新企業貸款,加強銀企合作,于1974年聯合有關金融機構共同出資,設立了科技創新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為科技創新企業申請融資時提供必要的信用擔保,同時分擔金融機構對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的風險,提升金融機構辦理融資的意愿。為了有效地輔助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1982年,臺灣當局財政廳組織成立了“科技創新企業聯合輔導中心”,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財務診斷、融資輔導和信用保證服務。同時,臺灣地區的民間機構還通過科技創新企業的互助保證制度來分擔風險,為科技創新企業向金融機構爭取較優惠的貸款利率及金額。此外,臺灣當局還積極地引進風險投資,從機構的設立到具體運作程序都有政府的參與,政府對其提供了充足的優惠扶持政策。臺灣當局亦于1994年批準設立臺灣證券柜臺買賣中心,并于2000年4月推出了第二類股票,這是為重要產業、科技創新企業盡早進入資本市場而專設的板塊,即臺灣創新成長企業類股。此外,興柜股票市場(又稱三板市場)于2002年1月2日正式掛牌,作為一個特殊板塊,它上柜門檻很低,這為達不到上柜一般類股票和第二類股票發行上市標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支持。
五、中國的科技金融模式分析
科技創新主要通過三種路徑與金融實現結合,即市場路徑、銀行路徑和社會關系路徑。科技金融市場路徑模式,通過證券市場可以為成熟的大型現代公司和初創的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低成本的融資渠道。由于銀行融資適用面最廣,適于多種類型的企業,滿足了全方位經濟發展的需要,當一國處于經濟發展較低階段時,銀行主導的發展路徑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若一國的企業主要通過自留利潤和其他儲蓄進行自我融資、通過親朋好友關系非正式借款以及由出口定單和其他抵押物擔保向銀行借有限的款時,社會關系型科技金融路徑在一國的地位就會凸顯。這三種模式并不是簡單的以某一種渠道與科技創新企業的實現金融結合,而是以某一渠道為主導,其他模式協同發展。在現階段的我國,由于經濟發展主要靠政府投資來實現,科技創新主要由政府來主導,政府可以集中資源完成科研攻關,但這種模式不能提供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且亦容易造成科研問題政治化,這種科技金融政策更多的表現出過渡性質。我國是一個大型經濟體,在社會轉型階段不能簡單地套用上述的任何一種模式,而應根據現實的國內和國際情況,發展我國自身的科技金融模式。
(一)我國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階段,政府在經濟中的地位本來就很重要,在現階段更應發揮政府在經濟中的指導和規劃作用,彌補市場的缺陷。所以在發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過程中,應積極地發揮政府的引導和導向作用,建立政府性的科技金融結合平臺,為各方科技金融主體提供溝通的渠道。
(二)在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銀行融資仍是社會融資的主體,這就決定了我國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亦只能通過銀行這一主要渠道。但是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壯大和資本的全球化,資本市場將是未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所以在現階段我國應積極地發展資本市場,鼓勵有競爭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
(三)由于科技產業是一個階段性高風險行業,造成其風險和收益的相對不匹配。在企業成長的早期風險大收益低,而在成熟階段風險低收益高,這就需要特殊的融資主體為其提供階段性融資服務,風險投資基金通過早期介入中期脫離的方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四)我國是一個關系氛圍很濃的經濟體,企業可以很好地向所有者或經理們的社會關系網尋找資金。據此,筆者構造以下(圖1)的動態開放系統,為我國科技型創新企業解決資金和路徑的雙重掣肘。首先,政府利用其特殊的市場地位,在科技創新企業與金融之間建立一個政府性科技金融平臺,為科技創新企業引入市場參與主體。通過該平臺政府可以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政策性資金的市場化支持,最為重要的是利用其科技與金融的復合型運營能力發現、甄別和推介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它們進行風險與收益的等級劃分。其次,當科技創新企業提出資金申請時,平臺通過與企業建立的征信系統,對企業的融資風險進行評估,確定信用等級。如若企業的信用等級達標,則對其融資項目的發展潛力進行預判。信用達標和項目潛力大,平臺與保險公司進行協商,由保險公司對項目進行科技保險,然后將企業推入市場,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尋找合適的金融資源。如若企業的信用等級不達標,但融資項目具有遠大前景,平臺先進行信用增級,使信用等級達標,然后由保險公司進行特定的保險設定進行保險,最后進行市場化的融資投標。當企業的融資項目現在并不具有開發前景,但未來可能能夠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市場上對項目不予關注,此時平臺應給予政策上的資金支持。但這種資金的運營不應由政府直接投入,可通過組合戰略,平臺將好的和較好的項目與此項目融合,形成項目池,進行捆綁融資。再次,科技創新項目進行市場化融資時,也應根據企業和項目發展階段,確定主要的金融主體。當科技型中小企業處于企業發展的種子期和創業期時,應以風險投資和中小金融機構為主體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因為風投可以為企業提夠相對充裕的資金,并且還會對企業進行技術上的輔導和管理上的指導,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資金規模相對較少,它們將非常關注已有的投資項目的經營狀況,督促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當企業發展到成長期時,由于巨大的市場資金壓力,融資規模加大,風險投資和中小金融機構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且此時科技創新企業市場發展前景明朗,風險較小,銀行很愿且能夠為其提供資金支持。隨著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其信用狀況和公司的治理結構都有了很好的改善,此時可進行公司上市,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然后,當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各金融市場主體會依次收回投入的金融資源。風險投資是以高額的投資利潤為目的的,當企業成長到較為成熟時期時,風險投資資金會通過公司回購、企業合并和公司上市等多種渠道退出科技型中小企業,尋找新的投資項目。
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也有相應的期限,當到期限時科技型中小企業必須歸還本金和利息,如若還需資金,可通過平臺申請重新進行貸款協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一方面可以通過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獲得可觀的利潤分成,另一方面可通過二級市場實現變現,獲得資本利得收入。最后,還有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可能不愿公布企業信息,為開發項目保密,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可通過企業的關系進行經理層融資和民間融資等,并且通過內嵌的科技金融環境為融資者和投資者提供有效的政策法律保障。
- 上一篇:土地使用稅管理指導方案
- 下一篇:地稅局駐村幫扶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