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的啟示

時間:2022-04-05 04:17:15

導語: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的啟示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在經濟市場中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是主體經濟的管理活動,經濟大環境一旦發生改變,也會影響到會計管理活動。文章對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會計發展;經濟市場;會計行業;主體經濟;會計環境

會計環境主要是指能夠對會計系統形成、發展及完善起到一定作用的外部條件。這種條件主要包括自然及社會條件。相對來說,社會條件對會計發展的影響大于自然條件,它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會計的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經濟體系所占比重的逐漸增大,互聯網與金融的相互結合極大地促進了會計的發展進程,使其逐漸朝著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1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發展

1.1什么是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全新金融,主要依托于大數據處理、云計算、搜索引擎、移動終端、第三方支付等軟件支持,互聯網金融絕非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而是一種全新的互聯網技術,它能夠將傳統金融行業以及互聯網思維相互整合。中國金融企業改革關系到民生大計,金融體制改革通常緊跟著行業創新的步伐,互聯網推動了我國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效率、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以及結構交易方面都有了重大變革。我國政府也在不斷改革財稅、金融等一系列政策,與傳統金融行業高準入相比較,互聯網金融的及時性理財、交易成本低以及操作簡單等都符合中小企業的剛性需求以及發展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會計是經濟運動信息反饋的管理活動,要積極對目前的經濟環境進行回應,互聯網金融環境極有可能進一步實現會計信息內部管理以及內部報告。

1.2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主要有即時性、移動化、低成本等特點。即時性,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由于移動終端具備操作便捷、攜帶方便、能使用戶隨時享用互聯網服務等諸多優點,且轉賬、支付、證券交易等金融功能也越來越便捷,僅僅只需要在手機終端操作便可,因此其使用人群也在不斷擴大。此外,目前大部分移動網絡都有推送功能,能夠使用戶在短時間內獲取想要的信息;移動化,互聯網的移動化趨勢正在以爆發式的形式席卷全球,Android是當年流行程度最高的一種移動操作系統,移動互聯網逐漸從PC互聯網轉變為移動終端,這是對傳統互聯網模式的一次較大的改變。在金融業中,互聯網的移動化趨勢也逐漸明顯,多種形式的網絡金融服務如網上理財、手機炒股等被大眾所接受。互聯網金融也有三個重要特征,能夠實現多樣化的服務模式、非金融機構也加入金融提供者行業、金融服務流程逐漸規范。首先,互聯網金融具有多種多樣的網絡技術及服務模式,使得金融業務的處理方式更加先進,而且它所具有的個性化服務理念也吸引了眾多客戶,使得金融交易的機會增加。例如目前非常盛行的網上證券、電子銀行等,很好地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金融業務聯系起來。互聯網金融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金融機構與合作對象的交易方式、聯系方式、產品營銷結構、支付結算以及交易處理等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等新型金融服務也都開始興起,能夠將互聯網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相融合,服務模式也更加趨向于多樣化;其次,某些非金融機構也加入了金融服務提供者行業,以前金融服務的提供者通常都是各個類別的金融機構,如網上證券、電子銀行等服務廳等,金融提供者仍舊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例如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更多非金融機構也融入金融服務機構之中,例如支付寶、PayPal、財付通、快錢、易寶支付以及百度寶等為客戶提供支付服務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有些支付平臺已經實現了借貸雙方客戶記賬、交割、清算以及認證等流程,使人們的快捷需求得到滿足,金融信息服務機構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一些投資理財的咨詢;最后,金融服務流程規范化。一些新型金融服務如第三方服務、電子銀行、網絡租賃等已經逐漸被相關部門及機構進行監督及管制,各類機構進行競爭的方式也逐漸規范,主要是通過正當的客戶定位來確定目標,開發新產品并進行市場競爭,逐漸形成了規范性較強的服務流程,以此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對非金融機構的支付業務進行了規定,使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范疇有“法”可依,而且能夠被監督管制。同時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辦法,以此來保證非金融機構支付的安全性。

2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的影響

2.1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目標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以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對會計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就是決策導向,也就是說互聯網的金融理念導致了這種影響的發生。互聯網金融思維的核心是平等、共享、開放、協作,它導致會計觀念發生了改變。從用戶體驗層面來看,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并沒有太大的差距,原因是在客戶看來,“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并不是一種新型理念。在傳統行業,很多商家都大力宣傳“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客戶接觸的已經較多。而在現階段,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理念的巨大變化。就同一種思想而言,互聯網金融較傳統金融在信息接受及傳播、創新及大膽嘗試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同時互聯網金融擁有海量資源,能夠有效抑制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使供應商對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有更好的把握,推出的商品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2.2互聯網金融的方式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這種影響主要來源于互聯網的發展方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并沒有依靠任何科學技術,它僅僅只是一項全新的業務模式,是對信息化的一種應用,但卻很好地體現出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對互聯網的運用和把握。互聯網企業在理念方面,首先將平等、協作、開放等互聯網思想應用于金融企業;其次使用移動互聯網科技開拓出全新的金融業務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是改變了以往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了業務系統的運行效率。由于會計信息在經濟領域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因此這種全新的金融模式對會計系統信息平臺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之中,會計信息和證券價格聯動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股票價格的本質是對于上市公司所經營的成果進行一定的評價。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水平有一定關聯,但并不平行,公司業績才是最能決定股票價格的因素。通過會計信息能夠將公司業績很好地反映出來,但上市公司的數量畢竟不多,更多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與途徑,使信息會計無法被有效溝通,造成信息不相關、不比較等,使得金融市場定價發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繼續發展將會導致金融市場本身的功能被破壞,最終對金融市場的效率產生不利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會計體系造成的影響。多層次的會計體系會對互聯網發展及會計生產造成一定影響,這種影響的來源主要是互聯網發展所引發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產生及成熟的過程是相互關聯的。在借貸業務中,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聯網企業都是從最基礎階段開始的。企業發展以及新型業務的形成都對會計系統如何對信息進行真實的反饋及處理提出了要求。例如P2P,它并不是傳統金融機構那樣的中介,而是金融信息中介。金融機構服務的重點是對風險進行控制,運作模式不同,風險控制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2.3互聯網對于會計假設造成一定的影響

會計基本假設主要是會計工作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的環境、實踐以及尺度等方面制定一個較為合理的設定。然而隨著經濟模式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以新生行業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但它發展的模式以及速度對經濟生活各個方面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傳統會計中,會計主體較為明確,但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影響,網絡、電子通兌以及網絡證券等金融業務之間也展開了極為激烈的競爭,導致各企業之間互相持股更加趨向于全球化、普遍化。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符合市場規范的行為,因此需要相關部門進行監管。一些大型的國有商業銀行通常會對貨幣市場基金交易持不接受態度,這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并購與解散的速度加快,導致出現會計主體不明確及多元化現象。

2.4互聯網金融對會計貨幣計量造成的影響

貨幣比起其他實物、實踐計量更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情況,因此會計主要是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進行計量、記錄及確等。為了發展的需求,一些非貨幣性數據例如電子貨幣、行為數據等都要納入計量體系之中。

3互聯網金融下對會計發展的建議

3.1會計本身與互聯網的融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互聯網金融在市場經濟中的比重也不斷加大,傳統的會計行業受到很大的挑戰,面對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會計要想發展,首先需要從自身開始學習,了解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內涵,掌握先進的大數據處理、云計算、搜索引擎、移動終端等互聯網技術,將理論知識、傳統技能與新技術三者進行有機的融合,強化自身能力,使自己快速地融入到互聯網金融市場當中,才不會被日益發展的經濟市場所淘汰。

3.2會計行業相關知識的拓展

互聯網金融對會計行業存在著巨大的沖擊,例如上文提到的一些大型的國有商業銀行通常會對貨幣市場基金交易持不接受態度,這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并購與解散的速度加快,導致出現會計主體不明確及多元化現象。信息化的發展使得很多企業對會計的需求有減少,為此,會計需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學習,了解電子貨幣、行為數據等,提高自己的綜合技能,為市場競爭和人才競爭取得優勢地位。

作者:蘭鶴頔 李長福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玉豐,王愛群.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基于會計價值評價的視角[J].長春大學學報,2012,(5).

[2]張原,劉珊.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影響研究[J].探索論壇,2014,(11).

[3]趙文娟.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影響的發展策略[J].西部資源,2014,(9).

[4]鄒新月,羅亞南,高楊.互聯網金融對我國貨幣政策影響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5]林美,馮俊豪.我國兩次引進西方會計理論的比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