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金融風險管理
時間:2022-05-04 03:40:12
導語:信息技術的金融風險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信息時代的互聯網金融特點
1.1金融交易方式改變
互聯網的發展使金融交易打破傳統柜臺交易渠道的局限,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進行金融交易,通過互聯網為金融服務和交易的進行提供了虛擬的平臺,實現了將傳統的柜臺向客戶的進一步延伸。
1.2金融企業成本結構發生變化
由于金融交易網絡化,金融營業廳的個人客戶流量大大降低,很多金融企業將服務建設的資金投入到網站建設和系統集成及軟件服務上,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大大減少;產品結構發生變化,研發投入及人力成本等有所上升。
1.3金融企業組織結構改變
以往金融服務提供者都是各類金融機構,即使如電子銀行、網上證券營業廳等業務的提供方仍為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傳統的金融機構。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越來越多的非金融機構也加入了金融服務提供者行列。金融信息服務機構向客戶提供投資理財咨詢服務,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為客戶提供了支付服務,這些機構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可見,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這類機構逐步加入了金融服務提供者行列。
2信息技術帶來的金融風險
2.1信息技術特點造成的技術風險
由于互聯網金融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之上,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缺陷必然會對金融安全造成威脅;另外金融業務開展是基于某種技術方案使用的,傳統的窗口營業型金融,如果技術使用選擇失誤最多導致業務流程變慢,但倘若互聯網信息技術使用失誤,則可能會使金融企業失去全部的市場,甚至生存基礎也會受到威脅。
2.2金融業務風險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雖然方便快捷,但是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除了受到黑客攻擊之外,網絡金融安全系統的設計缺陷和操作失誤也會對業務造成巨大的損失并且會使企業的信譽蒙上陰影;另外,基于信息技術的金融服務市場是虛擬的,客戶無法確實判定所選擇的企業的實際能力,而從平均服務質量角度進行選擇,會使業務能力差的企業鉆了空子而業務能力強的企業實力得不到發揮。
2.3法律風險
現實的金融交易有嚴密的法律作保障,但這些法律對于網絡金融服務來說,只能作為基礎法律條款。無論是提供服務的金融企業還是購買金融產品的客戶,都很可能由于一時疏忽違反相關的法律;另外,我國網絡金融法律制定的并不健全,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客戶,在進行網絡交易的時候都承擔著相當大的法律風險。
3信息技術帶來的金融風險管理對策
3.1加強信息安全管理
金融企業要規避由于信息技術失誤造成風險,就需要對金融技術的使用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分析,將企業的現狀和技術特征考慮進去,并且針對技術的特點提出應急預案;同時應采取安全的方式處理保密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盜取、篡改;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加密技術和加密設備。
3.2進行金融業務數據認證工作
網絡金融服務的質量雖然不能完全體現,但是金融企業可以使用業務數據認證的方法保證網絡金融服務的質量得以展示并維護網絡金融的安全。例如,選擇知名品牌的SSL證書提供的電子簽章幫助客戶確認電子商務網站的身份,這使得經常發生的“用戶名+密碼”被盜用將可以避免,因為身份認證增加了第二因素的認證;另外,采用OTP技術的雙因素認證產品,無需和計算機連接,只需按動一下按鈕即可得到6位的數字作為第二因素進行登錄,其易用性也成為金融服務提供商和最終消費者的一種選擇。
3.3提高金融服務人員的素質
客戶對網絡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和質量的需求有所提高,金融企業應建立起專門針對網絡金融的服務隊伍,金融服務人員都要努力學習互聯網金融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對其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對客戶在網絡金融業務方面的咨詢給出正確的答案和合理的建議,以滿足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的金融交易方式有所改變、金融企業成本結構和組織結構都有變化。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包括信息技術、業務和法律三方面,在風險管理中,應注意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對金融業務進行數據認證并提高金融服務人員的素質,以有效規避金融風險。
本文作者:劉嘉順工作單位:南京銀行消費金融與信用卡中心
- 上一篇:金融支持鹽湖資源開發利用分析
- 下一篇:問題教學法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運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