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合作社創新探討
時間:2022-02-15 08:53:37
導語:農村金融合作社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我國農村三大問題,農民高度分散、資源大量閑置、財產權無法有效實現,組織無效性導致目前合作社無法升級,農業發展難點無法解決。我國在政策指引下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學習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內置金融村社運行模式。由于我國缺乏人才和經驗不足,以及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現狀,我國內部金融創新水平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農村金融合作社;內置金融村社體系建設;土地集中所有制
一、我國農村金融存在的缺陷
(一)農村金融機構覆蓋面低,服務體系單一,金融機構不足。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站在支持“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推動包容性金融發展,積極穩妥地根據當地情況推動農村商業銀行的建立。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村商業銀行數量已達1,222家,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安徽、湖北、山東、江西等9個省(市)完成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建設。農村信用合作改革試點的有效性表明:一是充分激發了作戰活力,顯著提高了整體實力和社會地位;二是保持“三農”戰略定位,大力改善農村基本金融服務;三是有效預防系統性風險,主要監管指標達到良好的銀行水平;四是現代銀行制度從無到有;五是保持私有化的特征,成為引入民間資本的重要渠道。但是,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大多分布于縣級市,很難輻射到偏遠的鄉村地區。因此,農村金融機構的作用輻射區域存在大片空白,脫離其服務受眾區域;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把服務對象重點放在鄉村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業大戶等,而不能很好地落實到普通農戶。目前,農村金融已經形成了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和農業開發銀行與“三駕馬車”并存的局面。由于農業發展銀行是一家政策性銀行,其業務范圍單一,業務空間小,農業銀行的競爭視角轉向城市。投入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相對減少,剩下的農村信用社不能單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二)不合理地向農村金融機構分配資金。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各種存款、自有資金、發行銀行債券和中央銀行借款。由于相關政策支持,農村金融機構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大量資金,而大型銀行獲得低成本資金后,從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等中小銀行購買同等商業產品;中小銀行獲得的資金用于銀行間存款或銀行間財務管理,這些銀行使用外國投資并購買其他較高風險偏好。在這一同業鏈條中,資金流向是“大銀行→中間銀行→中小銀行→小銀行”。與此同時,銀行間鏈條繼續通過以農業商業行為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延長,這使得銀行間資金流入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因此,農村地區的許多金融機構都偏離了原來的意圖,他們在農村的業務也逐漸萎縮。特別嚴重的是,許多農村金融機構盲目擴大規模,單一追求效率,并將大量信貸資金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工業項目。即使是大容量產業,或該地區以外的單一工商企業,也出現了大量的跨區域貸款和場外貸款;但由于缺乏信貸控制措施,信貸供給信息嚴重不對稱,信用經營隱藏著巨大隱患。此外,地級市甚至省級城市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后信貸資金過度集中,加劇了城市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加劇了長期貸款和欺詐性貸款的行為。此外,由于缺乏可由地方政府支持的優質企業,一些農村金融機構缺乏經營“三農”信貸的興趣。通過系統資金將大量資金轉移到國外地區和省份,或者從其他銀行購買存款資金購買其他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數當地資金沒有本地化,導致當地經濟支持嚴重短缺。(三)農村貸款利率高,利息負擔沉重,保險發展滯后。農村金融貸款的高利率集中在農民貸款的利息負擔上。由于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不夠,在利率機制下,貸款利率不會下降,也不會低浮使農民貸款更好;其次,農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我國的自然災害非常嚴重。加上農業保險的“高風險、高成本、高賠付”特點,預期收益低,不能達到保險公司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很多保險公司都不愿意考慮進入農業領域,而且熱情低落。
二、要注重內置合作金融村和社會合作社制度的發展
(一)內置金融合作社的創新型。內置金融合作社,是指行政村的村級組織,村民的共同資金建在村級組織中。隨著內置金融村,它被稱為“內置金融村社會”。村社會建立的金融合作社在法律上是統一的。“內置金融村社聯合社”。由于我國內置金融合作社數量極少,所以結合珠海斗門改革試驗區,分析其優點和特征:在地方政府資金和專業機構的配合下,村民社區由兩個村委會領導,鼓勵鄉鎮代表創建。將村莊和村莊的融合與村民的切身利益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服務和互助。服務于村民,使得村民在互幫互助中互惠互利。內置金融合作社是一個三位一體的綜合社區合作社,即集合“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個綜合村合作社。信貸合作是生產,供應和營銷合作的基礎,確保和提高農村金融合作社之間的合作效率。結合統分雙層經營管理機制,促進合作社綜合性、全面性、統一性建設。在村社區內設立互助專業合作社,組成會員(代表)組織,召集會員(代表)會議。社員代表由黨小組、理事會、監事會組成,具體組成人員為老人社員、扶貧社員、鄉賢社員、黨員社員、土地入股社員和房屋入股社員等。內置金融合作社以家庭經營為主體,以合作與聯合社為紐帶,社會服務為支撐的,把資源結合起來,交易資產,組織農民,使資源成為資產,資金成為股票,農民成為股東。(二)內置金融合作社的必要性。日本只有很少的農民(小農),但其并不弱勢。因為日本小農有自己的金融、保險。日本農業合作銀行的小農是日本最大的銀行,日本小額貸款是日本最方便,最便宜的;日本小農的產權是通過自己的合作金融實現的,財產收入的增長完全由他們自己共享;日本小農組織農業合作社擁有整合資源和改造其他資源的特殊權利。在日本農村,幾乎所有行業都是小農農業協會的“壟斷者”。日本小農戶的農業合作社形成了一個閉環的農村產業鏈和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可以為小農提供從生產到生活,從搖籃到墳墓的所有服務。那是因為日本農業協會有自己的財政———農業合作銀行和保險,如果日本農業協會沒有自己的合作金融和保險,不可能建立農業產業鏈的閉環和全產業鏈供應鏈金融保險服務體系。韓國和中國臺灣在研究日本農業協會方面非常成功。中國大陸也有農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組織”,但由于缺乏財政主權,加上以社區為基礎的農民合作組織,它不是某個地區(社區)的獨家農民合作組織,因此存在固有的缺陷:要么它不是農民的合作組織,要么是非農民組織的異化,或者是沒有整合和轉化能力的農民合作組織。內置金融合作社將給農民帶來利益,給村民一些權利,為村民生產和生活提供各種服務。反過來,將改善村莊的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村莊經濟的發展。(三)發展內置金融合作社的前景。由于農村形勢的復雜性,村社的建立以及對村民內置融資缺乏認識,內置金融合作社目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還需要專門機構的協助管理經營,一旦這些專門機構試點結束,合作社能否正常乃至進一步發展是一個問題;其次,內置金融合作機構缺乏明確的監管部門,需要政府財政部門的監督,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風險管理指導和政策支持。在內部,還需要建立管理體系,完善資本使用和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內部運作;最后,生產成員的數量和比例普遍較低。需要通過控制分紅年限來希望村民入社。有機結合“內置金融”和“外部金融”,鼓勵農業金融企業參股和資金投入,加強企業與村莊之間的業務聯系和工作交流。
三、結語
以村社內置金融為切入點的“三起來”促“三變”,才是符合中國夢時代要求的“三變”,是走向升級版的“塘約道路”的必由之路。內置金融村社聯合社體系建設,是解決農民收入增加的問題,是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農村長治久安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
參考文獻:
[1]黃成,張榮.新常態下農村金融發展困境與突破[J].新金融,2016(11).
[2]范靜.農村合作金融產權制度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3]黃哲.農村合作金融需重風險防范[J].浙江經濟,2006(13).
作者: 蔡雯欣 費海云 張權福 徐文璐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農村電商普惠金融政策分析
- 下一篇:綠色金融發展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