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區塊鏈技術供應鏈金融發展探究

時間:2022-09-03 05:14:07

導語:基于區塊鏈技術供應鏈金融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區塊鏈技術供應鏈金融發展探究

摘要:目前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遇到瓶頸,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為其發展帶來了新思路。本文研究了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最新進展,探討了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融合發展的問題。并先后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風險,以及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行業落地的難點和監管問題。最后,提出完善核心技術,加快供應鏈金融行業數字化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產業政策的引導和完善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監管體制建設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風險;監管

一、引言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了第十八次集中學習,并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而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創新型融資方式,對于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區塊鏈技術支持下的供應鏈金融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現階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未成熟,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必會帶來新的風險,同時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實踐落地也會面臨諸多困難。因此,對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應用中面臨的風險及問題的研究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區塊鏈技術源于2008年,十余年間,國內有關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研究主要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主要研究區塊鏈技術對于金融領域的推動。例如周立群、李智華(2016)[1]得出供應鏈金融雖然在我國已經存在數十年,但是其發展并不理想,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有利于解決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痛難點。儲雪儉,高博(2018)[2]在區塊鏈驅動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中提出,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為金融機構解決其在信用識別、交易監管和風險管控方面的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另一方面,主要研究區塊鏈技術的缺陷和應用風險。如翟社平,段宏宇等(2018)[3]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及問題中提出區塊鏈技術依舊存在交易吞吐量低、用戶信息和交易數據隱私易泄露以及加密算法安全局限等問題。黃銳(2016)[4]在區塊鏈技術研究中提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會給我國金融體系帶來新的風險隱患,同時對我國金融的監管體系也將帶來新的挑戰。鮮京宸(2016)[5]認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底層技術架構,其應用仍然在技術風險、應用場景和監管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王珺琦,夏詩園(2018)[6]提出區塊鏈技術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風險。控制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中應用的風險,提高監管力度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綜合以上研究文獻可知,國內關于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區塊鏈給供應鏈金融帶來的機遇和創新方面,部分研究關注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以及在供應鏈金融行業中應用存在的一些風險隱患。這些文獻研究側重點不同且相互獨立,本文將根據我國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結合區塊鏈技術最新發展狀況和其雙重特性,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給供應鏈金融帶來的潛在風險,并重點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所面臨的困難和尚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對于現行監管機制的挑戰,最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1.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①區塊鏈的發展與應用。根據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技術1.0,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和交易,以比特幣為代表;區塊鏈技術2.0,即可編程區塊鏈,它以以太坊作為代表,其中由智能合約作為依托;區塊鏈技術3.0,即去中心化應用在各行業的普及和落地[7]。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但是各國的區塊鏈技術和在各行業的落地應用均處于初級階段。目前我國在政策層面上,政府正積極支持和鼓勵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應用,國內不僅積極推動各個區塊鏈計劃的實施,還設立了區塊鏈初創企業基金,支持區塊鏈技術企業的建設,同時在政策上也一直鼓勵區塊技術的自主創新。在技術層面上,我國現階段區塊鏈技術研究團隊增加,區塊鏈技術底層架構性能不斷優化,公有鏈和聯盟鏈體系不斷完善,有關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將聚集在聯盟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在監管層面上,我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十分重視,現階段一直注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問題,并積極探索建設有效的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體系,正在完善的監管政策也已經落實到各應用領域。而3.0階段的區塊鏈技術正在各個領域普及應用,目前金融領域作為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在區塊鏈市場份額中占比最大。②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供應鏈金融(SupplyChainFi-nance)是一種創新型的融資模式,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最早產生于深圳發展銀行,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商業銀行對企業授信的方式,同時也突破了傳統的授信視角[8]。供應鏈金融中不僅包括資金的需求和供給方,同時還涉及到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參與。隨著這種創新型融資模式的發展,不僅為我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拓寬了渠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解決了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現階段,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已經從初期的探索階段轉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已經成為金融機構增強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領域。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研究方面,各部門也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將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領域改革的重要內容。然而供應鏈金融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其發展并未取得預想的成果,目前國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供給仍然存在很大的短缺。當前供應鏈金融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業務范圍覆蓋較小、“四流合一”難以及存在信息孤島現象是行業發展的主要痛點,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金融機構風控難和相關部門監管難的狀況,進而制約著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將為解決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的痛點提供新的思路。2.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與傳統融資模式不同,供應鏈金融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具有很大優勢,雖然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供應鏈金融產業的健康發展,但是其業務的開展和運行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因此,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是其發展趨勢。供應鏈作為一個多主體、多流程的體系,操作風險相對較高,傳輸效率也較低。同時供應鏈金融業務一般涉及到多方交易主體,參與的各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和數據操控的可能性,而且供應鏈金融中的各交易主體之間不完全信任,這些問題的存在一直制約著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布式的記賬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透明以及匿名性等特征,其應用有利于建立供應鏈金融各方之間的信任,保證供應鏈金融信息的可追溯性,降低供應鏈金融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易的透明化。下圖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運作模式[9]。

三、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融合的挑戰

1.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風險區塊鏈技術從出現到現在雖已有十余年,但是其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就目前而言,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在技術層面上存在著諸多缺陷和尚待解決的問題。供應鏈金融作為區塊鏈技術最為活躍的領域,其應用給供應鏈金融行業帶來了機遇,同時新興技術的應用也將產生新的風險。基于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況可知,該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行業中的應用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風險:①安全性問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安全方面的隱患主要包括隱私的泄露和密鑰的丟失。共識機制作為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要求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獲得所有的交易數據,即使是部分敏感的數據信息也都是公開透明的。而且區塊鏈使用的密碼學技術不夠成熟,缺乏一定的隱私保護,因此一些隱私信息容易泄露。區塊鏈技術中的公私鑰作為身份的代表,其安全性是區塊鏈可信的基礎。其中私鑰由各個用戶自己掌握,而且私鑰是決定數字資產安全性的一個保障,所以私鑰的丟失將會造成財產的大量損失,所有者權益受損。并且由于其唯一性的特征,而且目前還未設置私鑰的補發機制,因此密鑰的丟失還將導致這些損失難以挽回。②共識機制的挑戰。去中心化作為區塊鏈技術最基本的特征,是由區塊鏈技術基礎架構中較底層的共識機制決定的,它是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技術保障。共識機制作為區塊鏈技術的靈魂,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了交易的信任問題,但是這種防篡改技術仍存在一定的風險。現階段,尚未有一種共識機制是完美的,實踐中因技術漏洞出現的問題仍歷歷在目,為了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共識機制仍需要不斷的發展完善和接受實踐的考驗。③性能問題和延遲性。首先,在性能和拓展性方面,由于區塊鏈中的每個區塊數據存儲量有限,并且隨著交易數據的不斷增加,系統的吞吐量和節點儲存容量將會面臨巨大的考驗,處理好大規模的交易將是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融合的挑戰。其次,存在延遲性問題。區塊鏈的交易是存在延遲性的,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中,數據確認的時間相對較長,共識層節點數越多所需要的核實時間也會越長,而且交易的有效性會受到網絡傳輸的影響,因此區塊鏈技術下的交易具有延遲性。④智能合約的不確定性。區塊鏈技術的廣泛落地需要智能合約的應用,智能合約作為區塊鏈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產物,雖然其自動執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是一旦出現漏洞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智能合約本質上是一段可以編程的代碼,具有不可逆性,對于合約的升級具有很大的難度,一旦出現漏洞目前也只能進行硬分叉的處理。而且目前智能合約的效力還沒有得到法律的正式確認,其數字編碼形式的合同文本,在效力上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2.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落地的難點。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應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能夠突破現有的發展瓶頸,有效解決行業痛點[10]。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作為一項創新技術,其發展雖已有數十年,但與供應鏈金融的完美對接仍有困難,而且傳統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落后,因此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也將面臨很多問題。首先,數字化水平不足。目前傳統供應鏈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水平不足,金融服務覆蓋不到遠端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是其發展阻礙,雖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此問題,但是其前提是建立在供應鏈中各參與方具有完整的數字信息,而目前供應鏈上下游遠端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水平較低,提高難度較大。其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創新,必然涉及到兩個系統的對接問題。現階段,傳統供應鏈金融行業仍然是中心化的系統設施,與區塊鏈技術下的分布式系統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兩者的融合將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需要很大的投資成本,因此供應鏈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也將是一個重要問題。3.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應用的監管問題。區塊鏈的應用必將帶來新的監管問題,而相關法律的缺失和監管機制的落后,將是阻礙新興技術良好運作的障礙。首先,票據法等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國,票據的融資功能不僅有限,而且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有關數字票據的電子簽名在法律效力上仍然存有質疑,因此減弱了數字票據的支付、結算功能。其次,我國目前對數字轉讓憑證可轉讓性的法律缺失。現階段,針對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應用中融資憑證的多級拆分和流轉,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將會引起爭議,因此阻礙它的有效運作。最后,國內有關智能合約的規范和監管問題。目前智能合約尚未完全一致地表達合同法的規則,如何將法律、審計、會計規則等嵌入到智能合約中仍是一個問題,而且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檢測智能合約安全性的方案,以及相應的監管體制。

四、政策建議

首先,完善核心技術,并與多種技術相結合。由于區塊鏈技術本身還處于早期探索階段,其在技術上存在著很多缺陷與不足。一方面,需要不斷攻克區塊鏈技術的難點,解決區塊鏈技術的缺陷,完善區塊鏈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區塊鏈應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種技術一起使用,各取所長,加強對新技術的引領,有效應對區塊鏈技術落地面臨的困難,從而促進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其次,提高供應鏈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加快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供應鏈上中小微企業信息的數字化水平,加強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意識的教育,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息數字化的轉型方案。同時加快供應鏈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政策上要繼續保持鼓勵支持、積極與探索的態度來建設供應鏈金融,并通過政府輔助行業相關信息平臺的建設。最后,規范產業政策引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目前我國區塊鏈下供應鏈金融產業的引導力度和方向仍然需要探索,規范相關產業政策的引導至關重要。同時要結合我國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現狀與發展趨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缺失部分的建設,解決現階段的法律存疑問題,實現區塊鏈技術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有法可查、有法可依。而且要制定促進區塊鏈技術實際落地的監管體制,由相關監管部門從行業的發展趨勢、金融風險等角度入手,規范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業務的監管問題,營造良好的監管環境。

參考文獻:

[1]周立群,李智華.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J].信息系統工程,2016(07):49-51.

[2]儲雪儉,高博.區塊鏈驅動下的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8(08):68-71.

[3]翟社平,段宏宇,等.區塊鏈技術:應用及問題[D].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8(01):1-13.

[4]黃銳.金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研究[J].學術論壇,2016(10):53-59.

[5]鮮京宸.我國金融業未來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區塊鏈+”[J].南方金融,2016(12):87-91.

[6]王珺琦,夏詩園.區塊鏈金融應用風險與監管研究[J]0新金融,2018(05):45-48.

[7]陳東敏,郭峰.區塊鏈技術原理及底層架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7.

[8]胡躍飛,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財經問題研究,2009,(8):76-82.

[9]張璟霖,倫祖煒.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研究[J]0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57):58-59.

[10]張苑.區塊鏈技術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國際金融,2016(5):41-45.

作者:周雪林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