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08 10:27:31
導語: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業機器人技術作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專業人才需求潛力。中職學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要順應國家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向工業機器人專業轉變。本文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幾個方面探究了如何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基礎進行工業機器人專業建設。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中職學校
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制造業轉型的不斷深入,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以35%的增長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偫碓?015年政府報告中提出中國制造2025,強調堅持創新、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的前提下,加速我國向制造強國的發展。在企業生產線向智能化、柔性化改革發展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技術的載體,市場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是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設備安裝、調試、維護和保養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中職學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要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及時改革調整,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能型人才。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調整的必要性
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中職教育的重點傳統專業,畢業崗位主要是機電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維護和保養。而工業機器人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智能化機電設備,綜合了電子電路、機械數控、計算機科學、PLC控制、傳感器技術、電氣線路安裝等多門學科,是機電一體化專業向智能化發展的方向。中職學校將工業機器人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的載體,把工業機器人的設計、動作和工作應用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的項目模塊。這不但不違背職業教育的原則,反而更能體現機電一體化專業緊跟企業的發展,順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潮流向智能化發展的趨勢。
二、構建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課程體系
機電一體化專業向工業機器人專業轉型調整要以中職教育的特點為原則,按照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進行。構建課程體系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知識應用為主線、打破傳統的“理論—實習—理論”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優化調整專業課程,理論知識以夠用、實用為原則,合理去除學科交叉重復的內容,根據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有針對地設置項目模塊。具體設計思路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課程設置成幾個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項目模塊。將人才培養目標分解到每個項目模塊中,即每個項目模塊都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項目模塊按照生產工作流程又分解為一個個工作任務。工作任務包含相關理論知識、實踐環節和拓展內容。根據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還要有具體的考核方法。第二,項目模塊要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的工作過程,工作任務要體現典型的崗位職業能力。實習環境要盡量貼近企業環境。真實的職業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工作任務實施過程采用質疑引思、啟發引導式教學,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相融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三、確定教學內容
結合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和工業機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確定教學內容。按照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將課程分為工業機器人認知,工業機器人機械部分的生產與組裝,電子電氣、電動機的生產與組裝,工業網絡的組建與配置,傳感器及執行元件的軟件編程和HMI,機器人解決方案處理應用設計,機器人選型、編程及調試,復雜機電一體化解決方案工業機器人集成等八個項目模塊。工業機器人認知模塊主要分為企業認知和實訓室認知,在充分了解工業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后,進行工業機器人機械部分的生產與組裝。在一開始,學生對機器人認識不夠充分,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可以采用分組教學,3~5個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負責理論知識的查閱和學習,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負責零部件的加工,編程能力強的同學負責軟件編程和調試,電氣知識掌握好的同學負責電氣線路的安裝與調試等等。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專業向工業機器人專業轉型調整,既能促使教師學習新知識、新產品、新工藝,又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進行專業調整和建設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中職學校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努力探索符合本區域經濟發展的課程體系。
作者:多曉艷 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