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機械制造教學改革路徑
時間:2022-01-04 02:55:55
導語:高職機械制造教學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上的人才依舊存在短缺的問題,那么為了彌補人才短缺的問題,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要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目前,高職相關專業出現了人才短缺的現象,不再適應市場的需求,出現了市場人才需求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矛盾。我國“十五”發展明確指出,要加快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當今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以及制造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想要培養人才市場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創新教學理念,不斷為我國人才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1.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的現狀
現在高職院校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師的教學大綱模糊不清、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不透徹等等。這樣的問題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學生在課堂上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注意力難以集中,這樣就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大打折扣,同時不利于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一旦無法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畢業學生的就業就會發生問題,社會的人才需求不足,同樣不利于機械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1.1課程設置存在問題。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由最初的手工作業發展到現在的自動化,自然,它的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但是高職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依舊落后,課程的設置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教材的內容也依舊是老版本,沒有發生變化,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缺乏實踐,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的。1.2教學模式落后。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坐在講臺下聽課,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傳統,但是不得不說,學生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在課堂上常常發生走思的現象。高職機械制造專業的基礎課程偏重理論,學校考察學生的方式也是通過考卷來完成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記得再牢固,沒有了實踐,教學質量依舊會大打折扣,而且極容易與實際脫節。1.3教學手段落后。傳統的教學方式,知識教師將知識“填鴨式”的教授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容易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失去主觀能動性,同時,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是一個需要大量實踐的專業,但是在很多的高校中給學生的實踐課程是很少的,這樣的教學手段是落后的,局限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鍛煉。而且有很多教師因為沒有時間,選擇不去實驗室進行實踐,會因為沒有時間,不制作質量良好的課件,不吸引學生的興趣,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2.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意義
我國正在深入推進產業轉移,對機械制造專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注重信息技術、計算機通訊能力,作為培養機械制造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也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推進教學改革。2.1促進高職教育教學發展。高職的教育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與規律,是與其自身的發展相適應的,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有利于突出高職院校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的改革,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即:與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這樣有利于促進高職教育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人才的發展。2.2促進學生的職業技能。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非常嚴峻。傳統的教學模式知識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教育,學生動手能力差,和社會需要的人才有一定的差距,高職教育面對就業競爭與人才競爭的激烈形式也要改進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人才的質量,促進學生形成強大的職業能力。2.3提升畢業生的競爭力。推進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提升高職畢業生核心競爭力的有利條件,如今的世界經濟格局正在不斷的轉型升級,從而產業轉移的力度也在隨之不斷增大。在當代激烈的國際競爭背景下,我國的產業模式發生了以下改變;技術密集型產業逐步替代一些大型勞動力密集產業;從過去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到現在轉變為,對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背景、創新意識強的人才需要增大。目前,高職院校傳統的在教學上使用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模式缺乏創新型和多樣性,所以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然而高職機械制造產業是一項高端產業,它對裝備和設備的依賴度很高,所以要求對從事高職機械制造業的人員有很高的素質要求。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升高職畢業生核心競爭力的有利方法是推進告知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和尋找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
3.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經濟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職院校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談妥有效的途徑,促進學生的發展。3.1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因此,學生的素質培養非常重要,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結合專業的特點,制定科學的課程。可以減少理論課的教授,增加實踐的課程,特別是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工業自動化等課程應得到更高的重視,機械制造專業是無法和計算機脫離關系的,所以課程要增強針對性,突出機械制造專業的工作性質。3.2創新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運用當今強大的科學技術,發揮計算機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強大的興趣,在看課件的過程中,便可以使教學的質量和水準提高。要把課堂延伸到工程的實踐中去,在結束課程的教學之前,把學生組織到機械制造工程一線中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機械制造的具體過程和精髓,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有真實感,有真正的收獲,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要增強教學的可操作性,讓知識的傳授有針對性。也要不定期邀請機械制造領域的杰出人才和優秀技術人員走進課堂,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把握機械制造的精髓所在,也可以為之后掌握機械制造知識鋪好路,在學習專業知識時便有了良好的基礎。3.3改善教學環境。學生想要掌握專業知識,就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并將有力的實驗實習作為依托,因為機械制造專業教學內容難而且抽象。因此,想要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高職院校要加大對實驗實習基地的完善力度,并為學生學習專業技能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加大對實驗與技能培訓設施的建設力度。在各種實驗教學課程.上不斷加強創新,并提供創新型的實驗實習課題,然后安排學生與現代機械制造專業的相關課題內容進行教學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路,帶動學生對實驗實習的熱情與信心。同時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為學生的未來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面對未來的挑戰,從而走向工作崗位。
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社會就更加需要高素質的機械制造專業人才。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營,由此,推進教學改革就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有了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進行教學改革,便更容易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通過改革,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麗.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5,(27).
[2]陳銘,張淑會.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新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8).
[3]吳嵬.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3,(8).
作者:劉熠 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機械設計制造教學探析
- 下一篇:機械加工實踐教學創新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