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危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10:04:00
導語:企業財務危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企業危機管理理論(公共關系理論、危機處理理論、危機管理理論)的分析,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對企業財務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初步探索。提出財務危機管理體系的建立包括:財務危機管理常設機構的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財務危機管理培訓、財務危機應對機制及制定財務危機管理應急預備方案、財務危機處理。
關鍵詞財務危機財務危機管理財務危機處理
現代企業的運行和發展,處在一個高度開放和動態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因各種內外部原因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企業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財務危機,培養財務危機意識,加強財務危機管理,進而有效地處理財務危機。目前,我國企業界對財務危機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國對財務危機管理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財務危機爆發后的事后處理方法上,還缺乏對企業完整的財務危機管理體系的研究。本文主要通過對企業危機管理理論的分析,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對企業財務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初步探索。
1危機管理理論綜述
1.1公共關系理論
著名公共關系學教授詹姆士·格魯寧(JamesE.Grunig)將公共關系定義為:具備管理、溝通、組織、面對公眾、全球化運作等功能,主動影響公眾,為組織與公眾建立良好關系,協助組織更有效運作。公共關系理論主要側重在危機發生后維持良好的組織與公眾關系,樹立積極的企業形象,有效地化解組織與公眾之間可能發生的沖突等。可以看出危機公關只是危機管理的初級階段,是危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2危機處理理論
危機處理主要指事件發生后的一些技術性的措施,例如人員如何調配,記者招待會何時召開、會前準備、選擇合適的發言人,善后的處理等等。具體體現為危機處理手冊,較危機管理低一個層次。危機處理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適當的成本解決危機,與媒體進行有效溝通,與消費者和公眾及其他相關群體進行有效溝通,保護企業自身的合法利益。
1.3危機管理理論
現在,危機理論發展到了全面的、系統的危機管理階段,危機管理屬于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其實質是信息的管理。企業要有效應對來自內外部環境變化引起的威脅,就要建立一個危機決策體系,從企業組織結構到內控制度以及企業的組織文化都要做出相應改變。因而,全面的危機管理從時間上可分為三個階段: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恢復。企業更要強調以下幾個方面:事前的預防;高級管理層的危機意識和親自參與;預警系統的建立;員工培訓;解決危機指導原則的制定;事后總結與教訓的吸取等。
2企業財務危機管理體系的建立
2.1財務危機管理常設機構的建立
(1)財務危機管理常設機構的組織結構的設計。在財務危機爆發前的平常狀態下,要成立財務危機常設機構,一般應該歸屬于企業財務部門。其要全面地負責財務危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和維護預警機制,進行信息的收集和風險評估,制定危機緊急處理方案,對財務人員進行危機培訓等工作,啟動財務危機應急管理機制,參與財務危機處理工作,并進行財務危機的善后處理。財務危機常設機構在財務危機發生后就擴大為財務危機處理專案小組,財務危機解決后恢復財務危機管理常設機構的正常工作。
(2)財務危機常設機構辦公人員的構成。企業財務危機管理所具有的復雜性對財務危機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應該是對企業要有較高的忠誠度,因為財務危機管理的日常工作涉及到大量公司的機密或者危及到企業重大利益信息,只有保證管理人員的可靠,對公司財務危機管理信息能夠保守秘密,財務危機管理才能順利進行,所得出的管理信息才真實可靠。其次,財務危機管理人員要有豐富的經驗、寬廣的眼界和良好的綜合知識。財務危機管理工作者不僅要有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應具備綜合的分析判斷能力。財務危機管理人員應該掌握國家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了解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具備扎實的經營管理知識,能夠熟練地應用企業診斷方法和企業財務危機預測的定性、定量分析。
2.2危機預警機制
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目的:通過對財務危機風險源、財務危機征兆進行不間斷地監測,能在各種信號顯示財務危機來臨之際及時地向組織發出警報,提醒組織對財務危機采取行動,在財務危機之前就縮小其損失范圍和爆發規模。
(1)財務危機信息的監測。要建立能夠提供真實可靠信息的信息網絡,這是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核心。確保將分散、零星的財務信息整合為準確、有用的信息資源并及時呈報給決策層,作為財務危機預警的判斷依據。
(2)財務危機信息的甄別和風險評估。對監測到的財務信息進行鑒別、分類和分析,使其更有條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財務危機的變化;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類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計。預警機制中還應該包括一套完整的風險評估管理系統。時間和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我們需要建立某種形式的優先注意權,通過風險評估,確認全部的財務危機源,并為其排列了優先等級,就可以考慮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種財務危機源。
(3)財務危機預控。財務危機預控是指企業應針對引發財務危機的眾多可能性因素,事先確定防范、應對措施和制定出各種財務危機處理預案,以有效地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或盡量使財務危機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2.3財務危機管理培訓
企業財務危機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使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從思想上克服自滿情緒,樹立財務危機管理意識。突破管理的常態思維,充分認識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企業面對的內外經營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必須通過有效地財務危機管理加以預測、預防,化解或盡可能減少其損失。只有我們強化了自身的財務危機意識,才能在實際中真正重視財務危機管理工作。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和演練,進行定期的財務危機管理的模擬訓練。模擬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財務危機管理小組的快速反應能力、強化財務危機管理意識,還可以檢測已擬訂的財務危機應急方案是否充實、可行。
2.4構建財務危機應對機制、制定財務危機管理應急預備方案
構建財務危機應對機制是企業財務危機管理的關鍵內容,其基本目標是在企業一旦遭遇財務危機時,能在第一時間迅速做出正確反應,以最快速度啟動應急機制,及時、準確地判斷財務危機的性質、影響程度及影響范圍,并按照財務危機管理應急預備方案,果斷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求將財務危機的影響和損失降低到最小。
制定財務危機管理應急預備方案,針對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預先制定出應對方案,并估計采用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分別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為以后發生財務危機能有效地應對做好準備。不論針對哪一種財務危機,處置預案都要從分析可能的財務危機情況著手,策劃應對的戰略戰術、基本政策和有效溝通的渠道,并分清先后秩序和輕重緩急,提出可操作的具體安排,最后以書面形式作為正式文件,作為各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行動指南。對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應對預案及其備用方案,還必須進行反復論證和測試,必要時還要組織財務危機應對的模擬演練,以確保方案嚴密可靠。
2.5財務危機處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啟動財務危機處理小組。當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企業要以最快的速度啟動財務危機緊急處理機制,企業應將常設的財務危機管理機構擴大,成立專門的財務危機管理小組,負責財務危機控制、財務危機處理以及損失評估等工作。小組的成員必須具備較寬的知識面、較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觀察、分析、決策等方面的能力,應包括企業領導人以及公關、管理、營銷、技術等崗位上的負責人和專家,成員對企業要有一定的忠誠度。小組獨立于各個職能機構,直接受企業最高決策層的領導。
(2)迅速設立、統一、公開的信息方式。財務危機事件發生后,各種傳聞、猜測都會隨之而來,媒介也會紛紛報道。這時,企業組織應指定新聞發言人,保證信息源頭的唯一。在危機事件出現后及早舉行新聞會,向企業內外公眾介紹真相以及正在進行的補救措施,做好同新聞媒體的聯系使其及時準確報道。
(3)積極調查財務危機事件,對財務危機做出合理處理。企業在啟動應急機制和統一對外宣傳口徑之后,就要立即深入調查財務危機情況,分析財務危機發生產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實質問題,采取相應的策略以控制事態的發展,這是財務危機處理中最為關鍵的一步。針對財務危機中不同的對象,做出合理有利的決策與處理,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平息財務危機事件。
(4)財務危機善后處理。財務危機事件平息后,企業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財務危機帶來的多方面損失。企業要做出相應的人事調整和組織機構調整、處理有關責任人、改變一些相關的策略或者方法。企業要盡最大努力恢復和重塑良好的企業形象,恢復重塑企業信譽,挽回公眾信心。要針對形象受損的內容和程度,重點開展彌補形象缺陷的公共關系活動,密切保持與公眾的聯絡和交往。
(5)財務危機總結。對財務危機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價,總結成功的經驗,更要找出財務危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財務危機涉及的各種問題進行綜合歸類,針對不同問題的特點分別制定修正方案,逐項落實到相關部門加以改進,不斷完善財務危機管理內容。財務危機并不等同于企業失敗,它只是企業在其發展進程中遭遇的挫折,財務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轉機。企業應將財務危機產生的巨大壓力轉化為強大的動力,驅使自己不斷謀求技術、市場、管理和組織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威智管理咨詢公司.在危機中如何樹立高端形象[J].上海綜合經濟,2003(6)
3范秋梅.中小企業危機管理預案芻議[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7)
4寶貢敏,余紅劍.論突發性企業危機及其戰略管理[J].當代財經,2004(2)
5張曉峰,周丕娟.論企業財務危機管理[J].當代財經,2002(7)
- 上一篇:平面廣告效能應用管理論文
- 下一篇:CI企業文化沖擊力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