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風險成因論文
時間:2022-09-01 06:26:00
導語:企業財務風險成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經營,風險廣泛存在于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活動中,如何發現風險、控制風險,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結合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在分析我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1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內部、外部環境因素的作用,使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目標而形成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僅指籌資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包括籌資風險在內的所有由于不確定事項給企業帶來的可能損失及其損失程度,具體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產貶值風險、資金收回風險、等。
(1)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負債籌資而引起的企業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本息的可能性,這種籌資風險是由于資產收益率和借入資金利息率的不確定性引起的。
(2)投資風險。投資項目是決定企業報酬和風險的因素,追逐高額利潤是企業經營的目標,而保持資產流動性又是企業必須注意的因素,因此,短期證券投資、期貨投資成了現代企業獲得避險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企業長期投資決策不科學,缺乏嚴格的市場研究,也必然會影響投資收益,影響企業償債能力,以致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
(3)資產貶值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而使企業投資者的資產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及其損失程度。如由于替代品的出現、新技術的誕生、產品更新換代等導致企業持有資產發生貶值。
(4)資金收回風險主要是指在銷售過程中產品和服務向資金轉化過程中時間和金額的不確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賒銷是促進銷售、擴大銷量的主要手段,但與此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和損失,即資金被他人占用的機會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貨款的可能性。
2我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在于了解風險的來源,正確預測財務風險,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因此,對財務風險成因進行研究,以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缺乏有效的財務監控。財務監控是企業財務管理不可缺少的環節,應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但從我國目前情況看,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預算和事中控制,而事后控制也未必有效,只是基于年終考核之需而能得到一定的重視,尚在年度利潤規劃的基礎上輔之以相關會計資料而勉強為之。可以想象,沒有實質性財務監控的財務活動面臨的風險有多大,產生財務信息失真、財務收支混亂、國有資產流失這樣的弊病就不足為奇了。
(2)投資缺乏科學性。企業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很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3)資金結構嚴重不合理。資金結構主要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于公司上市的要求比較高,致使許多企業不能依靠發行普通股這一風險相對較小的融資渠道籌資,而選擇負債經營,有些企業扣除企業資產凈損失和資產掛賬,實際資產負債率竟高達80%,而西方國家的資產負債率一般在60%以下。一方面企業的經營狀況欠佳,資產償還貸款能力薄弱;另一方面過多的債務本息使企業不得不借新債還舊債,使企業的償還能力雪上加霜。另外,大部分企業由于管理的原因,各種開支只增不減,而對應的應收賬款卻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及時收回,造成周轉困難。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4)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和使用、利潤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以至于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例如:在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各環節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應收款項、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相關部門不進行深入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形成不良資產或巨額損失;等等。
3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1)提高財務人員風險意識。
企業應發揮財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來積極地防范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意識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基于目前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的現實情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積極向風險管理較好的企業學習,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并能夠貫徹于整個企業財務活動的始終。2)要注意捕捉財務危機的預警信號。
財務危機是由于企業財務狀況的不斷惡化生成。因此,要注意那些可能導致財務惡化的早期信號,及早解決那些可能會危及企業獲利能力甚至生存的問題。一般來說財務危機出現前的預警信號主要有:銷售業績的下降,過度規模擴張,財務報表不能及時公開,財務結構明顯惡化,過度依賴貸款,過度依賴某家關聯公司,企業信譽不斷降低,市場競爭力不斷減弱,經濟效益嚴重滑坡,關聯企業趨于倒閉。當這些預警信號發生時,企業管理人員一定要能夠及時準確地捕捉這些信號,及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財務危機的出現。
(3)優化財務結構。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企業資本、負債和投資的結構保持合理的比例。首先,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結構比例,使負債水平不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始終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其二,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管理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其三,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經營,又能降低風險,還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利潤的資產水平。其四,優化投資結構。從提高投資回報和降低投資風險的角度,確定合理的投資比例和布局,如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4)實施財務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國內外企業普遍采用的現代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也是適應市場不確定性和波動性,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必然選擇。全面預算建立在對市場預測的基礎之上,并可以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反饋、適應和調整,通常是以企業目標利潤為預算目標,以銷售前景為預算的編制基礎,按照目標明確的原則,由企業最高權力機構討論通過的企業未來一定期間的經營思想、經營目標、經營決策的財務數量說明和經濟責任作為約束依據,適用于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領域。不難看出,全面預算機制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并落實到各部門,可以實現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經濟利益相結合,更好的實施績效考核,調動經營者、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加強財會人員素質培養。
首先要進一步強化培訓教育工作,切實提高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開展業務培訓,更新財務人員知識結構,培養既懂經營又懂財務管理的復合型財會人員。對財會人員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和用人機制,造就一支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財務隊伍,為改革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其次是用人唯賢,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企業應拋棄家庭式任人唯親的陳舊管理觀念,注意從財務部門內部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會計人員到干部管理崗位,適當改變一味從外部招聘的用人方法,避免挫傷內部骨干會計人員的上進心,委以重任,讓其放開手腳大膽工作。用事業留住人才,讓會計人員同企業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蘋麗.淺談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
[2]李明.新時期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探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7,(1).
[3]武麗麗.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5).
- 上一篇:政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研究論文
- 下一篇:國際證券市場股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