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經營者責任強化財務約束論文

時間:2022-05-18 10:19:00

導語:明確經營者責任強化財務約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明確經營者責任強化財務約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國企業財務學不能按西方企業財務學來架構;法人財務權的確立和運行--財務分層管理的客觀基礎;全局性、系統性和戰略性--經營者財務的進一步界定;財務分層管理理論是對中國財務理論的深化和財務實踐的升華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財務體系已被西方財務所取代的趨向、西方財務所考慮的企業僅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西方財務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相互依存,水乳交融、架構中國企業財務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法人財產權產生的前提是股東和公司董事之間的信托關系、所有者財務在企業以法人形式存在以后主要是一種監控機制、財務經理的財務是注重日常財務管理,是經營者財務的操作性財務、中國財務探究的是所有企業的財務新問題等,具體請詳見。

[關鍵字]:經營者財務企業財務分層管理管理架構

一、中國企業財務學不能按西方企業財務學來架構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國企業財務是什么?由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這是中國企業財務實踐中的主要議題,并成為財務理論的基本新問題。對此,不少人在和國際慣例的接軌聲中,大膽借鑒西方財務學的原理和方法。從目前的財務工作中和財務探究成果中,我們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我國財務體系已被西方財務所取代的趨向,我以為這種趨向的出現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索。無論從概念判定,還是從內容分析,我國的財務和西方財務不能同日而語。在英語中"財務"是用"Finance"表示,"財務管理"用"FinancialManagement"表示。而"FinancialManagement"翻譯為中文,其表達又是多義的,如財務管理、金融管理、財政管理等。但中文里財務管理、金融管理、財政管理在概念上的區別是清楚的。從內容上分析,我們幾乎難以界定西方財務學和西方金融學的區別,而且西方財務學主要探索的是以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以金融市場為主要環境,以股票、債券等普通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為手段的財務運作新問題,以此出發我們可以發現,西方財務學的特征是摘要:(1)在分析對象上,西方財務所考慮的企業僅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而且還限于上市公司的財務,把非上市分司,尤其是占企業絕大部分比重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財務新問題排斥在外。(2)在涉及內容上,西方財務主要探索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場的財務運作新問題,而對公司內部財務新問題,諸如公司內部財務機制、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集權和分權、生產經營和財務布置的協調,母公司和子公司財務關系的確立等很少涉及。(3)在財務管理的層次上,西方財務學首先就宣稱是在公司財務經理(FinancialManager,VicePresidentofFinance,Treasurer)層次上,探究如何進行財務管理新問題。正如美國J·費雷德·韋斯頓和托馬·E·科普蘭所著的《管理財務學》中的第一句就是"財務學可用財務經理的職能和責任來確定其定義"。(楊君昌等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無疑,這是在企業組織結構中第二個層次上討論財務管理,在該層次上的財務主要是企業財務決策執行性財務新問題。(4)從西方財務學理論基礎分析,西方財務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相互依存,水乳交融。一般認為西方財務的理論基礎或者說財務學的基礎理論部分被稱為財務經濟學(FinancialEconomics),它可以劃分為7個基本的理論模塊摘要: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理論、有效性市場假說、理論、MM的資本結構理論、不對稱信息理論。這些基礎理論構成西方財務的理論基石,這些模塊的涌現無不以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相聯系,并成為西方經濟學中最刺眼的成果之一。然而這些成果的可操作性或對企業財務實際的指導意義是不能高估的,這一點連這些理論發明者都承認的。

鑒于西方財務的上述特征,按照西方財務來架構中國財務理論體系和操作體系是不適宜,甚至是有害的。我認為,架構中國企業財務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照獨立法人主體和財務主體的理念來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的特征和要求;必須服務于各種組織形式的企業,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在借鑒西方財務有效、適宜內容、方法的同時,必須總結和弘揚我國財務管理包括傳統財務管理中的一些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操作原理。建國以來我國企業在財務管理上積累了多方面的有益經驗和做法,不少做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仍然具有適用性,我們的任務是要科學地加以概括和總結。綜合這些考慮,在本文提出經營者財務的觀點,依此出發提出財務管理的分層管理體系。

二、法人財務權的確立和運行--財務分層管理的客觀基礎

《會計探究》1994年第5期發表了拙文《現代企業財務的產權思索》,在該文章里我探索性地提出了從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分析,除監事會行使財務監督外,股東大會、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經理三個瓜分了企業全部財權,形成財務管理的不同層次的觀點,這三個不同層次的財務管理通過了《公司法》和各公司章程的規定,明晰了各自享受的財權和有效的約束。這里在此基礎上,就這三個層次對企業財務和財務經理財務三個層次的觀點,其中董事長、總經理的理財本文稱為經營者財務,處于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這是由法人財產權的性質和地位決定的。

按照目前流行的解釋,所謂法人財產權是指企業依法成立取得法人資格后,對出資者投資形成的資本金及其增值以及企業在經營中負債形成的全部財產,依法享有法人財產的戰勝、使用、處分和相應的收益權利,并以其全部法人財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出資者承擔資本保值增值的責任。出資者只以投入企業的資本額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為獨立的產權主體,企業的法人代表成為法人財產權的經營者。我認為,法人財產權的核心是企業的財權,產權主體的實質是財務主體,企業經營者首先是一個財務管理者。

法人財產權產生的前提是股東和公司董事之間的信托關系(即以信任為基礎,以委托為方式,由企業經理股東經營企業的法人財產)。但是,從財務管理上分析,這種信托責任或信托關系具體又包括兩個層次摘要:一是企業出資者委托董事或經理為其人,以實現企業投資者收益最大化目標來管理企業財務;二是企業內部高層經營者委托中層經營者(財務經理)行使企業中層級基層財務活動進行管理的權力。遺憾的是,目前我們討論財務管理主要局限于第二個層次上的財務新問題,盡管這是最直接、最明顯的財務關系,但并不是最關鍵、最主要的財務關系。

法人財產權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經營者、財務經理職能于一身為特征的財務機制和層次,發展成為所有者、經營者、財務經營人員分工協作為特征的財務管理機制。此時,企業的整個財務管理活動已表現為下表所示的三個基本決策層次。管理層次管理主體管理內容管理特征

所有者所有者①決定經營方針①長遠眼光

和投資計劃

財務股東(大會)②選舉董事②主要目標

③批準企業財務③審議重要文件

預決算

④決議公司清算

分立、合并

經營者董事長①具體財務戰略①中、長期眼光

財務總經理②合理的組織②具體戰略

③有效的控制批③財務決策

準預算

④動態協調

⑤聘任或解聘財

務經理

財務經理財務經理①擬定各種計劃①短期眼光

財務財務人員②具體日常財務②執行決策和預算

決策

③決策財務分析③財務控制

和報告

④實施財務預算

在以上三個層次的財務管理中,經營者財務是主要的,理由是摘要:

1.所有者財務在企業以法人形式存在以后主要是一種監控機制,而不是一種決策機制。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資本出資者和企業經營者出現錯位日趨明顯,即所有者并不一定是企業的經營者,法人概念的提出,使企業作為財務主體,其經營者具有財務自主權,有權獨立進行財務活動,包括資金籌集、投資、使用、分配和償還的自主權和財務猜測、財務決策的自主權。這些權利排斥著包括出資者在內的任意干擾。況且,作為企業財務探究的重點決不是出資人意圖是什么,而是關注經營者應該如何理財,完成信托責任的新問題。

這里所說的所有者財務主要是一種監控機制,在"經理革命"的浪潮中得以進一步體現。所謂經理革命即領取薪水的經理人員在高層管理中逐漸取代傳統的所有者而占支配地位,這里現代工商企業擴張的產物,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征。這種經理式企業在美國到本世紀50年代基本成熟和完善。因為經理革命的完成,牢固地確立企業經在企業經營財務決策中的中心地位,原始出資人難以再染指企業財務決策,企業的法人產權越來越由經理階層全權支配和處置,法人財產日漸脫離原始產權而不斷徹底獨立化。盡管,這種變化并不意味股東控制本身已經不存在,更不能認為所有權已經沒有什么意義,只是股東對企業經理的控制更注重通過股票市場來實施間接控制。

2.財務經理的財務是注重日常財務管理,是經營者財務的操作性財務。財務經理的職責,根據外國經驗和我國具體情況財務經理的職責可規定為以下幾項摘要:(1)處理和銀行的關系;(2)現金管理;(3)籌資;(4)信用管理;(5)負責利潤的分配;(6)負責財務猜測、財務計劃和財務分析工作。

正如詹姆斯·C·范·霍恩所說摘要:"本人在同許多公司財務主管人的交談中了解到,他們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管理流動資金上,長期投資和籌資決策等方面占用時間則較少。"(參見《財務管理學原理》詹姆斯·C·范·霍恩著王文元等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序言)。財務主管人員的職責的規定是由他們的地位決定的。所以,假如把財務管理的全部內容僅僅界定為財務經理的職責范圍,其局限性是十分明顯的。

3.經營者財務才是企業財務的精髓。企業財務的主要著眼點是財務決策和財務協調。從財務決策上看,企業財務方面的融資決策、投資決策和股利政策的布置都事關企業生存和發展,這些決策尤其是長期財務決策一般和企業組織結構中的最高經營者緊密相聯。如固定資產投資決策、設備更新改造、對外擴張、股票發行、債券發行決策、公司改組、融資租賃等對于企業長期盈利能力有戰略影響,因此只能由企業最高層次來考慮。可以說,財務決策是典型地涉及到企業最高層次的決策或者說企業所有重要決策都具有重要的財務意義。這些新問題是財務部門不能所及的,盡管財務經理可以或應該參和猜測分析和決策以后要組織決策項目實施。

從財務協調上分析,把資金運動、現金流量和生產經營活動有序協調,實現財務、產品、市場、技術、人才管理的統一,僅僅依靠財務經理的努力而沒有企業經營者的參和是不可想象的。

三、全局性、系統性和戰略性--經營者財務的進一步界定

看來,經營者財務命題的提出是對財務經理財務的發展和升華,因為摘要:

1.經營者財務的對象是全部法人財產,是對企業全部財務責任,包括出資人資本保值增值責任和債務人債務還本付息責任的綜合考察。財務經理財務主要是短期資產的效率和短期債務的清償。

2.經營者財務的著眼點是決策、組織和協調,而且這種決策主要是企業宏觀方面、戰略方面的。財務經理財務的著眼點主要是營運新問題。在協調上分析,經營者財務要關注兩個協調摘要:一是外部協調,即協調企業和股東、債權人、政府部門、業務關聯企業、社會監督部門、中介機構等錯綜復雜的關系,目的在于樹立企業良好的財務形象;二是內部協調,即協調企業內部各單位工作、業務上關系,目的在于減少內部磨擦,使各項工作有序和諧、提高運行效率。

3.經營者財務的主要手段是摘要:

(1)合理的組織。包括機構設置、各項制度、規章和考核獎懲等。

(2)嚴格的制度。包括各項規章、考核和獎懲辦法。

(3)明確的管理方針、財務政策。

(4)動態協調和例外管理。即對企業經營運行中的新問題,包括生產經營的隨機變化和財務關系的不協調等隨時加以修正和解決。

4.經營者財務的約束機制的企業約束機制的關鍵。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按照法人治理結構機理,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工會等組織機構的設置和這些組織機構之間范圍的科學分工,保證了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之間的相互制衡,這種制衡約束機制制約的主要對象是企業高層經營者。尤其在完善的市場體系下,股東通過在股票市場上買賣股票的方式來評價企業經營者的業績,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如當股東對現任經理或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滿足而拋售股票時(即股東用腳投票),會引起該公司股票價格下跌,股價下跌會使該公司面臨一系列困難和危機,以致破產倒閉。假如這樣公司經理也將承擔職業風險。

四、財務分層管理理論是對中國財務理論的深化和財務實踐的升華

財務分層管理理論,尤其是經營者財務概念的提出,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和弘揚了我國傳統財務管理不少應該肯定的東西摘要:

1.在財務管理所涉及的企業范圍上,中國財務探究的是所有企業的財務新問題,既包括公司制的企業,也包括非公司制的企業,既包括大中型企業,也包括小企業的財務新問題。而不象西方財務所考慮的企業僅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把非上市公司,如有限責任公司的財務新問題排斥在外。

2.在涉及內容上,中國財務考慮的重點是企業內部財務新問題,諸如企業內部的財務運行機制、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集權和分權、生產經營和財務布置的協調等。在內容上,中國財務管理滲透西方財務四個無法比擬的結合摘要:財務管理和生產經營管理的結合;內部管理制度和外部政策要求的結合;財務的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的結合;財務的合規性和合理性的結合。這幾個特征既和西方財務主要探索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場的財務運作新問題相區別,而且和財務的專業管理相區別,可以說,要不是經營者財務,不可能實現上述結合。

當然,經營財務決不是對我國傳統的、有益的財務管理體系和機理簡單的重復,在弘揚傳統財務管理精髓上,經營者財務的觀點又使得中國企業財務以開放的心態向更新奇、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摘要:

第一,經營者財務產生的客觀基礎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和經營者的信托責任關系。

第二,經營者財務的內容,在關注內部財務運作的同時,還要關注企業的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上的財務運作新問題。商品經營、貨幣經營和資本經營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三大主體。

第三,在制約機制上,經營者財務的決策最直接受到所有者財務意識、要求的制約,而首先不是政府作為社會經營者的政策、計劃的約束。

第四,在財務管理方式上,由以"靜態"管理為主向以"動態"管理為主。在我國傳統體制下,企業資產很少通過市場流通,改變所有者主體,對資產管理主要側重企業內部實務量的增減,資本的凝固狀態導致大量資本難以發揮應有效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產權的價值化、商品化、市場化成為必然。

第五,在管理模式上,由以"兩權合一"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向以分層次的財務管理模式。

總之,財務管理中產權經營思想的導入,多層次財務管理關系的建立,多元財務管理主體的出現是市場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的行為的新特征。正是這些特征,才充分顯示現代企業財務和傳統財務管理的根本區別。和此相適應,我們只有轉變以往企業單一財務管理層次上形成的財務管理觀念,才能找到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各種有效途徑。從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現實情況來看,目前,企業效益低下,財務運營效果很不理想,從企業內部因素分析,其源頭主要是企業的經營者,而不在企業財務人員。假如就財務部門或財務經理、財務人員來討論財務,將根治的辦法著眼于財務經理的層次上,肯定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提出經營者財務,明確經營者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核心、主導地位,明確其不可推卸的財務責任,并強化財務約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上存在的種種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