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探討
時間:2022-09-01 09:16:23
導語: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具體工作中心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我國煤炭企業的重中之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作為當今企業經濟業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煤炭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是促進煤炭企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涵義與煤炭企業的現狀,分析煤炭企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從財務管理觀念、財務管理專業化程度、財務資金運作三方面對煤炭企業所反映的財務管理問題進行剖析,分析其與煤炭企業現狀的聯系及形成原因,探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問題解決的途徑。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企業;去產能;財務管理
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著力加強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反映出在適度擴大需求的同時,我國目前對于供給側體系的品質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恰恰反映出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不斷衰退、“中等收入陷阱”風險、以及在國際經濟環境的動蕩不安等內外因素的結合之下,我國經濟發展開始不斷對產品的“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前我國消費動力不足時,通過刺激需求來滿足,但現如今消費動力提升后卻發現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質量無法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而此前大力的刺激需求也使得眾多行業諸如煤炭行業等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經濟結構不合理、供需不匹配等問題,此時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降低企業過剩產能、去除財務杠桿以及產品技術革新顯得尤為必要。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涵義及目的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適度增加需求的同時,重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供給側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要求下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在適度增加需求的同時,集中進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任務,從生產角度出發不斷加大高品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提升供給側結構體系的品質和效率水平。以“質”為先,不再刻意追求以往的做大“蛋糕”,而是將“蛋糕”做精致,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商品品質的不斷追求。
二、煤炭企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對我國煤炭行業近
10年煤炭庫存的統計分析由智研咨詢集團出版的《2016-2022年中國煤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8月全國煤炭產量2.78億噸,在2016年1-8月,我國煤炭總產量21.8億噸,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2%,而且在2016年1-8月,全國煤炭產量與2015年各月同期相比,都呈負增長。在此之前,我國在2007-2015年煤炭產能與產量逐漸增長,而到了2016年,隨著供給側的改革,我國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煤炭業的產能及產量較之前有了明顯的下降。
(二)煤炭企業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1.產能過剩,企業大面積虧損
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的高效益吸引了多個行業的外部投資,大量外部資金涌入煤炭行業,雖說給煤炭行業帶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整個行業也逐漸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而隨著近幾年煤炭產能大量集中釋放,市場上出現的供大于求壓力使得煤炭價格持續下降,企業效益不斷下滑,現在的煤炭企業早已不再是產能急劇膨脹的“受益者”,而是“受害者”。
2.清潔能源的發展
煤炭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其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以來就有著對于整個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加上我國目前尚有一定數量的小型煤礦企業,其開采技術和洗選技術較為落后,生產的煤炭資源可利用率低。清潔高效能源的發展日益成為整個社會的需要,這對于傳統的煤炭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煤炭行業的開采和洗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專業化程度加強以及對于企業轉型的不斷嘗試。
3.企業多元化程度低
現如今煤炭企業普遍積極尋求自救的途徑,大型企業紛紛開展多元化布局,逐步向清潔能源供應商轉變,其中電力、煤化工、煤機裝備、電解鋁、建材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產業被煤炭企業普遍作為轉型的方向。但煤炭企業轉型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回報期不確定、環境污染等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且我國煤炭行業大多數企業產業布局嚴重趨同,“以煤為主”的產業結構變化小,企業多元化程度低,短時間內無法得到顯著改善。
三、煤炭企業現行財務管理問題剖析
(一)財務管理思想觀念落后,管理意識薄弱
我國傳統煤炭企業的管理層普遍存在重視煤礦生產效益,而忽視對企業財務信息監控的現象。企業領導拘泥于傳統的財務模式,對于企業內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的意識尤為淡薄。除了企業高層沒有及時更新財務知識外,企業內部的員工對于國家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的變更也沒能及時得到培訓,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意識薄弱。
(二)缺乏專業化財務管理團隊,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煤炭行業因行業本身存在的復雜性,從資源的開采、加工乃至銷售等環節都有不同的特點,產品各個過程的成本、費用等核算問題都十分復雜,這對于財務人員的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而我國傳統煤炭行業財務管理團隊人員的財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財務管理經驗匱乏,無法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起到監督、防范以及預測作用,一旦企業面臨投融資困境,必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危機。另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信息程度低,沒能緊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這就造成了財務信息的整體與反饋時效延長,財務管理周期長,財務管理人員工作負擔重且效率低下。
(三)企業財務資金周轉困難,財務管理水平不高
煤炭企業的資金密集也是其特殊性之一,而在大量資金中機器設備所占的比重比較大,而且所需要的資金也比較多,尤其是在大型企業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因此企業想要利用自身的資本積累來進行規模的擴大是比較緩慢的,企業也很難依靠自身的資金來進行產能的擴大,這時就需要進行外部融資。但是隨著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負債就越多而支付的利息和股利也就越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便會不斷升高。在企業出現由于產能過剩所導致的經營困難時,這部分需要償還的資金就不能及時的償還,如果金融機構的資金在到期時收不到,那么就會出現資金的短缺。而企業現金的流轉效率直接影響煤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包括原材料的采購、機器設備日常維修、企業日常開銷等一系列問題,如果這種現象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進而會引發企業財務危機。
四、解決策略
(一)變革財務管理思想,構建新的管理思維模式
煤炭企業管理層在重視企業煤炭生產效益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思想,特別是企業中的管理層和財務相關人員,首先是在思想上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接受最前沿的財務管理理念,摒棄傳統的經驗決策手段;其次,領導層應當樹立財務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賦予財務人員在企業經營活動中一定的管理和決策的權利;最后,財務人員應將所學財務知識運用到企業管理之中,避免企業各項財務風險的產生。構建新的管理思維模式,企業財務人員應不斷增強財務觀念,提高財務風險的管理、預測、防范意識,加大對于企業財務數據的分析,發現數據中反應的問題或潛在的風險,同時加強企業內其他人員的風險意識,對于企業日常的資金往來,發票往來管理工作要更加小心謹慎,將對于員工風險意識的培養逐漸上升到企業文化的形成,逐步構建完善的企業管理思維框架。
(二)建立完善且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
企業應當建立完善且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在籌資上,企業要加強對資金來源的監管,加強對資金預算的編制,要制定完善的資金使用計劃,雖然企業進行適度舉債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但是當負債達到一定程度后,企業又可能因為債務水平過高而引發更嚴重的財務危機,從而背上沉重的“包袱”,企業在融資時應充分考慮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避免過度融資造成的資金浪費;在投資上,企業對于投資領域要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合理使用資金來達到最佳的投資收益;在企業內部還可以構建風險導向型的內部審計機制,使其具有適時監督核查的功能。從企業管理上進一步挖掘潛能,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才能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逐步走向技術化、專業化、科學化,從而更有利于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充分利用現有資金,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
在企業的管理中引入最合理的資金管理理念,對于資金的利用效率和合理程度進行及時有效的評估,實現對現有資金高效的運作從而產生最優的效益。運用多種理財方式,積極挖掘現有資金的潛能,在對外投資時應該進行精準的市場選擇,確保所投項目產生的資產利潤率高于該項目的負債利息率。此外,企業投資應當在一定預期內能夠及早收回,防止因新項目的經營而降低原有項目的利潤水平,同時不會因新項目的投入而過多增加企業負債,產生惡性資產。
五、小結
2017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2016年我國煤炭的產能退出超過了2.9億噸。煤炭企業經營和資產負債狀況逐漸好轉,企業轉型的進程加快,以往不合法的生產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去產能工作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而對于今年煤炭行業的去產能還要再去1.5億噸以上,如此巨大的數量也體現出我國堅定的去產能決心。這同時也需要企業在財務管理意識、財務管理專業化程度以及財務管理管理制度上更進一步,使其更好地為企業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任務服務,促使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除了產能過剩外,煤炭的消費本身就是一種不合理的消費,使用中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在我國霧霾情況如此嚴重的情況下,煤炭的高效使用,清潔化利用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下定決心將落后的,過剩的產能去掉,才能使我國的煤炭行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煤炭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效率,財務信息化水平,滿足社會的質量需要。
作者:孫文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曼.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2):79-80.
[2]樊菊蘭.煤炭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經濟視野,2014(23):254.
[3]張艷會.信息技術在煤礦中的應用現狀與趨勢[J].硅谷,2011(14):12.
[4]周濤.對提升財務管理的再探討——以煤礦企業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3(15):70-71.
[5]趙云峰.對強化煤炭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思考[J].財經界,2013(02):162.
[6]武朝榮.我國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剖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總會計師,2016(08):70-71.
- 上一篇:企業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