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基礎電子商務發展探究

時間:2022-05-16 10:37:01

導語:農業基礎電子商務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基礎電子商務發展探究

摘要:通過借鑒農業供應鏈、電子商務等相關研究成果,對農業供應鏈與電子商務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基于農業供應鏈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策略。即構建獨具農村特色的農業供應鏈模式,以實現農業供應鏈的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業的規范化與組織化程度;全面加強對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的重視,健全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實施精準化農產品微營銷;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供應鏈;電子商務;

發展2016年的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促進農業實現標準化與信息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所在[1]。現階段,我國農業領域的供需結構出現嚴重失衡,一般農產品供明顯大于求,但是高端農產品卻是供不應求。在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有效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能夠促進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還能夠更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進而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以此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在我國互聯網+戰略中,實現其與農業的有機結合備受社會各界積極關注。所謂互聯網與農業有機結合實際上就是將各種信息化網絡技術融入到農業整個流程,創新以信息化平臺為基礎的現代化農業模式,而其基于農業電子商務實現發展。因此,探究以農業供應鏈為基礎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

1農業供應鏈的發展態勢

1.1農產品線上交易規模明顯擴大,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逐漸擴大,并超額完成目標,就淘寶網而言,每年農產品交易量都會大幅度增長,在所有類型增長速度中占據首位,以此形成了農產品網絡交易良好局面。

1.2供應鏈明顯縮減,基于網絡經濟的農產品把一、二級批發和零售集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農民或者加工廠自行購建電子商務平臺,直接自行銷售農產品。由此可見,整個農業供應鏈的長度被明顯縮減,農產品流通時間縮短,成本隨之降低,效率卻有了較大提升。

1.3生產經營模式更加有效,網絡平臺經濟的關鍵性特點就是基于平臺集中供應鏈的所有節點,實現信息在線實時共享。農產品電子商務既可以快速把產品信息傳輸給客戶,又可以將客戶所需信息及時傳輸給上游節點企業。網絡商業模式在農業電子商務中得到有效應用,即C2B,農產品供應商基于網絡平臺推出產品,消費者融資確定購買需求,銷售者根據需求進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

1.4農產品物流行業發展迅速,農產品網絡交易量的擴大推動了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但目前農產品物流成本還相對較高。相關部門明確指出,構建健全的農村物流體系,實行快遞到村,推行農村綜合服務社、超市、快遞網點等各種基層物流節點建設,鼓勵物流企業快遞業務向農村延伸[1,4]。

2農業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2.1信息化水平低,農村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化建設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即農民的信息意識較弱,資源狀況差,服務水平不高。大多數農村留守農民對網絡缺乏充分了解,對電子商務的認知與了解更是淺顯,這就直接阻礙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2.2交易平臺商業模式同質現象嚴重,大部分與農業相關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商業模式的同質化太過嚴重,缺乏較好的創新能力,客戶的轉化率成本太高,需要大力投資才能夠保持平臺運營的穩定性與有序性。我國農業類型的電子商務平臺的終端用戶是經銷商與農戶,其相當部分文化水平較低,尚未經過專業培訓,信息化素養相對較低,這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平臺的正常運營。

2.3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電子商務與政策、稅收、隱私權與知識產權等在法律上息息相關,當前我國信息化法規政策并不健全,各個行業電子商務規則也不完善。網絡交易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各種方式的行騙越來越復雜,釣魚軟件與網站一直存在著,直接威脅著網絡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子商務。農業電子商務也不例外,其中假冒偽劣產品隨處可見,消費者投訴不斷增加,切實反映了電子商務監督管理法律的缺陷。

2.4物流運輸配送嚴重受限因為農產品利潤太小,又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很容易腐爛,所以相當部分農產品需要冷鏈物流配送,物流投資成本大,從而導致農業電子商務的競爭力大大降低[5,7]。

3以農業供應鏈為基礎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3.1構建獨具特色的供應鏈,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構建需要以完善的產業鏈作為基礎條件,其中主要包括農資供應、農業生產、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并充分吸收直銷模式的成功經驗,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供應鏈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集成化合作,信息與銷售的扁平化發展,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水平,從而為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平臺設計奠定理論基礎。有機融合農業直銷經營模式與現代化農業供應鏈模式,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供應鏈模式,以此實現模式創新。此農業供應鏈模式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其一,可以科學有效管理并共享信息,并利于構建農產品物聯網跟蹤與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其二,可以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其三,可以實現訂單農業;其四,可以實現農產品直銷模式;其五,可以實現農產品與農資的雙向互動流通,可以同時為多方提供數據庫的營銷與協同電子商務服務[6]。

3.2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于電子商務企業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以此促進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實施小規模網商發展,培養企業、農戶、基地、網店一體化的電子商務,以典型電子商務企業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強化農民的電子商務意識。同時,邀請科研機構與高校為農村提供電子商務培訓服務。

3.3完善現代物流配送機制,由于生鮮商品保質期比較短,對產品的新鮮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對物流配送也提出了較高要求。距離較近可以選擇自行配送方式,距離較遠可以選擇信譽好的第三方物流,以保證配送效率與產品的新鮮度為目標。條件成熟可以引進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整合鄉鎮一級資源,保證物流到農村,渠道多元化,構建冷鏈標準化示范點,建設獨具農村特色的農業產區冷凍庫,通過網絡平臺,有機整合倉儲與車輛等相關資源,實現智慧物流配送,促進電子商務與物流的協同發展,構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流通格局[8]。

3.4實施農產品微信微博等微營銷,在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種微營銷,并結合各種搜索引擎加大宣傳,同時還要配置微信與支付寶等收付款軟件,以此構建社交化銷售模式。而且,微營銷的社交化特點促使小型賣家能夠實現客戶之間的零距離交流。微營銷的高復購率對于農產品而言十分關鍵,這就需要賣家加強重視客戶關系管理。通過微營銷,建立集品牌營銷、服務、銷售于一體的平臺,使得農產品銷售品牌企業與客戶關系管理體系相輔相成,相互依賴,以全面獲取客戶的相關數據信息,使得客戶關系管理有效性得到提升。·07·35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模式的產品交易主要是基于網絡云計算技術,可以采取自建或者第三方等信息服務平臺,線上提交訂單,線下到貨付款。其一,線下建立以實體門店為核心,利用數據分析,各維度虛擬社區的營銷體系。其二,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基于此實現信息共享,利用既有網站與自建網站的優勢作用,有機聯系農村與市場,通過雙向物流,有效銜接農村產品基地與各大市場,在農業生產資料與農民之間建立緊密連接[9,10]。

參考文獻:

[1]宋銀麗.關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思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1):19.

[2]王柏誼,楊帆.“互聯網+”重構農業供應鏈的新模式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6(5):75~78.

[3]相成久.“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18(7):23~24.

[4]張原天.基于“互聯網+”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商論,2017(15):11~13.

[5]郭永芹.“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發展電子商務的SWOT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3):116~117.

[6]劉一成,吳若均,鄒璐璐,等.“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8(3):105~108.

[7]劉巖,張文宇,秦建軍,等.“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分析及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21):330~333.

[8]王偉杰,張樹山,高超,等.供應鏈管理導向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時代金融,2017(9):77~78.

[9]溫倩.探討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發展模式及定價[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323.

[10]王偉杰,張樹山,高超,等.供應鏈管理導向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時代金融,2017(9):77~78,80.

作者:許遠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