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對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分析
時間:2022-01-16 09:11:22
導語:電子商務對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形勢下,依托電子商務所開展的商品交易,成為城市、農村商業貿易的重要渠道。但從城鄉商貿互動與流通的現狀來看,由于農村地區網絡、物流及商貿發展模式建設的落后,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的產品銷售、信息交流,面臨著多方面的信息傳播、交易困境。本文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探討電子商務對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的影響,并提出農村網絡商貿體系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電子商務;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影響
1前言
隨著城鄉地區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深入推進,傳統粗放化、不平衡化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貿交易與流通的需求。在這一情況下,通過電子商務貿易平臺,與傳統農業產業之間的有效結合,將打破城市、鄉村條塊化的商貿格局。而構建網絡化城鄉商貿業態,建立一體化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物流體系,可以促進城鄉商品交易的流通與協調,也能夠最大程度形成城鄉商務貿易的融合發展。
2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及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
2.1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分析。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主要存在著-(A2A)、-消費者(A2C)、個人-消費者(C2C)三種發展模式,其中個人-消費者電子商務模式所占的比重較大。首先,-的電子商務模式,需要農村當地生產合作社等大型機構的參與,由生產合作社收購農戶的農村產品,統一銷售到制定的對口企業,如婁底網絡合作社、蘭田信息化即屬于該發展模式。其次,-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類似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店鋪模式,所以農業合作社會收購農戶的生產產品,并在網絡平臺中銷售給消費者,其中生產合作社扮演著網絡經銷商的角色。因此從農村電子商務貿易建設的水平來看,不同地區、不同生產合作社或企業機構之間的差距較大,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貿易發達,且具有支柱產業地區的電子商務交易數額更高,而四川、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區電子商務較為落后,在網絡信息平臺搭建、基礎物流體系建設方面,缺乏相應的財政資金、人力資源支持。同時對于大多數農戶而言,其缺乏網絡購物、網絡商品銷售的經驗,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電商培訓,因此在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方面的非常落后,農戶通過電商產品銷售獲得的收益較少。2.2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包括農產品銷售市場、農村經濟合作社等經銷主體,但相比于城市一體化的市場銷售體系,農村農產品、特色產品的經營銷售,往往呈現出條塊狀的產銷分割模式,這使得商貿流通產業的布局與建設,缺乏統一完善的業態結構支持。所以當下農村商品經濟貿易流通業的發展,主要具有商品銷售業態分散、物流不通暢、信息化建設落后等方面問題:(1)商品銷售業態分散。由于農村地區市場集中程度低、物流體系不完善,不同居民市場需求往往分散于各個片區,因此農村在當下不存在大型的商貿市場,農產品商貿交易通常以集市交易為主,而這種低層次的商業流通與貿易模式,進一步致使農產品銷售業態更加分散,也對農村產品生產、銷售結構的優化升級造成負面影響。(2)商貿物流不通暢。相比于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的生產要素、消費水平較低,在商業化產品生產、銷售中投入的資本更大,因此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水平遠遠低于城市區域。而且在城鄉商品交易、市場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國家對農村商貿物流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較小,在財政資金、技術資本、勞動力資源方面的投入較低,難以構建起連通城市、鄉村的商貿流通市場。所以依托農村富余的勞動力資源,建設商品貿易配送、驗收、管理的一體化物流體系,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農村企業的生產銷售成本,提高農村產品銷售曝光率、銷售金額。(3)商貿流通的信息化建設落后。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落后的另一原因,在于農村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網絡建設,這對農村區域網絡銷售平臺、銷售市場的拓展造成嚴重影響。比如現階段農村商品銷售產業的經營,仍舊以個體戶、小商店或集市銷售為主,雖然大部分農村群體都已經購置智能手機,但其對網絡店鋪開設、計算機操作等技術非常陌生,再加上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的落后,使得農業信息獲取、農產品市場流通與銷售面臨著重重困難,由此降低農民群體參與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建設的積極性,也阻礙了城鄉現有商業商品資源的流通、整合,最終導致農村企業或個體的產品銷售收入難以提高。
3電子商務對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的影響
3.1電子商務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信息資源的共享。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商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以電子商務為主的信息化商貿流通,成為商貿交易的重要渠道。相比于傳統農業合作社、集市化農村產品交易模式而言,電子商務具有著扁平化、信息傳播集約化的特征,可以針對城市、農村地區的終端零售市場,借助于計算機網絡通信平臺進行商流、信息流資源的整合,并將農村產品信息、產品優勢及價格信息、市場動態等,在網絡電子商務平臺中作出展示。所以在城鄉商貿市場細分程度不斷提高背景下,電子商務成為連接城市、鄉村貿易流的重要媒介,一方面電子商務平臺依托覆蓋全國的網絡信息傳輸,能夠快速掌握不同地區商流、產品交易流的狀況,以便為后續的商業活動提供參照;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憑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模式,可以最大化對現有信息流作出整合、分析,加快城鄉商品貿易的產品流通、資源共享,來進一步促進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發展模式的形成。3.2電子商務降低城鄉商貿流通的商流、物流成本。電子商務模式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對不同種類商品交易的生產、采購、運輸、配送等環節進行控制,不僅能夠直接面對農產品的終端消費者、終端零售市場,會最大程度簡化的商貿流通中間環節,保證城鄉商務貿易中商流、物流成本的下降。首先,電子商務平臺依托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可以進行某一區域農村產品成本價格、產品質量、市場發展動態等信息的整合,并根據多種市場因素的變化狀況,動態化調整商貿流通中資金流、商流、物流的投入,促進各個供應鏈環節的協調穩定運轉。其次,在我國多種第三方物流公司蓬勃發展情況下,電子商務、物流組織體系之間形成有效結合,之后通過城鄉公路網、物流網對農產品高效率的運輸,并采取機械自動化物流操作系統,實時跟蹤電子商貿產品的交易情況、運輸信息,有效推動城鄉產品銷售、產業結構革新的溝通融合,從而大大降低城鄉商貿流通的交易成本。3.3電子商務促進城鄉商貿網絡發展模式的形成。傳統農村地區產品生產銷售,主要以農業合作社+批發市場、農戶+零散集市為主,大量農產品借助于這些小的農業市場,很難完成農村產品的售賣和自由流通。這一情況下,將城市電商平臺下沉到農村地區,開展諸如農村淘寶、農村京東等電商模式,加快農村產業生態的整合、集聚,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商貿流通的難題。依托電子商務高覆蓋、透明化信息流等優勢,打破城市、鄉村之間的貿易間隔和信息壁壘,在城鄉結合部或農村地區建立產品展示區域、服務中心、物流配送網點等,這不僅能夠有效加強城鄉產業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也會在短時間內加快核心產業網絡、產業集群的形成。例如: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就利用自身農產品、工業產品生產與加工的優勢,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商品銷售,為個人消費者提供大眾化、定制化服務,推動城鄉商貿網絡的建設發展。
4結束語
電子商務在城市、鄉村地區的全面覆蓋,可以打破城市、農村商貿交易壁壘,形成農村產品銷售、產業信息傳播的發散效應,增強農產品在更廣闊地區的雙向流通。對于農村商貿流通、農村產品銷售而言,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等,構建具有廣泛聯結的城鄉商貿體系、物流系統,能夠進一步加快城鄉商貿產業的集聚、產業結構優化,并實現農村群體在產品生產、銷售中的增收致富。
參考文獻
[1]馮英歌.城鄉商貿流通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價格月刊,2014(10).
[2]何嘉揚,蘭青葉.欠發達地區電子商務創業型人才培養改革探索與實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
[3]馬多春,凡新凱.物流視角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8).
[4]楊曼,彭坤.山東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9).
作者:車久菊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電子商務自媒體應用研究
- 下一篇:基于物聯網農產品物流配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