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主導產業選擇及其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14 09:32:09
導語:海南主導產業選擇及其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海南省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快發展自身優勢極大的各類低碳產業,將經濟發展模式過渡到低碳模式,最終將其建成一個“國際旅游島”。本文提出海南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主導產業要以區域經濟優勢基準、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等為依據,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作用,建立優勢產業群,以實現產業融合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低碳旅游島;低碳產業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意義
“低碳”作為一個新詞語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馬上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各行各業紛紛以低碳作為發展的指標。由此可見,低碳經濟在未來必將是經濟發展的主題。海南省在經濟建設中,只有發展低碳經濟,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才能真正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旅游島”。
二、海南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
區域主導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景,龍頭產業的活力在于其對其他經濟增長率的引領和強大影響力。主導產業的技術發展水平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檢驗其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海南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是與海南自身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國家戰略定位息息相關的。根據海南省主導產業的客觀選擇條件,海南省要想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參照一定的基準。海南省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可供采用的有許多基準,最著名的產業選擇基準有根據產業之間關聯度大小來選擇主導產業的赫希曼基準和羅斯托基準,以及根據產業的生產效益和技術開發條件來選擇主導產業的筱原基準。各基準都有自己的原理,在具體的主導產業選擇中,海南地區都應將自身各方面條件聯系起來,采用最符合自己的選擇基準。具體的有區域經濟優勢基準、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等。(一)區域經濟優勢基準。綠色低碳發展是時代所趨。海南省擁有適宜的氣候、廣闊的面積,森林覆蓋率廣闊,水體質量好,海南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方式,擁有強大的環境承載能力。此等豐富的“條件優勢”,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最大優勢,需要加大利用,通過發展特色低碳經濟形成“區域經濟優勢”。(二)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堅持“低碳”標準,將有助于保護海南省的生態環境。海南作為全國第一個生態示范省,必須堅定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較長時期內,其主導產業應具有可持續性,避免因資源的桔竭而使產業衰亡。(三)“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海南省擁有大量天然的景區景點,所以在進行主導產業選擇時,應著重考慮該產業與“國際旅游島”的關聯程度。旅游業作為海南省的龍頭產業,也是一個低污染、高競爭力的產業。因此,為了實現海南省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們要大力發展旅游業,將低碳作為海南島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名片。對于上述基準的應用我們可以結合產業經濟學與國民經濟統計與其他相關學科理論的計算,在該地區以區域經濟優勢定量計算指標為例,可以選擇:(1)區位商,即一個區域工業增加值占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與同行業在該國增加值占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作為指標,這一指標是靜態的。區位商是比較優勢的主導指標,它可以反映區域產業的特殊性;(2)GDP增長率彈性系數(某區域GDP增長率與同期全國GDP增長率之比);(3)產業GDP增長率彈性系數(某產業GDP增長率與同期區域GDP增長率之比)。由此可見,旅游業對海南省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把海南省建設成一個國際旅游島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進行定量計算時,還要進行定性分析,立足海南本身的情形,網羅海南工業基礎、地區特點、戰略前提、社會環境等,根據這些既定的約束條件優化篩選海南低碳經濟下應該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
三、海南主導產業發展策略
(一)實現產業融合,建立優勢產業群。在第三次技術革命中,主導產業發展、演變出了新的趨勢,即產業融合趨勢。海南各產業的發展能力相比內地企業較小,其相互之間關聯程度也比較弱,遠沒有形成橫向聯合。基于以上提到的區域經濟優勢基準、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等產業關聯度基準,海南應大力促成產業集群化成長,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升級,實現低碳經濟的跨越式大發展。可以盡快形成與建設“國際旅游島”關聯度大的符合“低碳”標準的產業集群,例如景點觀光和休閑娛樂業。(二)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作用。主導產業的形成和擴張,一般來自于兩股力量的推動:一是市場力量;二是政府的力量。在產業發展的投資期和生長期經常會出現市場失靈,政府應該使用宏觀調控手段給予政策支持,引導他們在一個良性的軌道上發展。在目前的優勢產業中,海南除了最重要的產業即熱帶農業和旅游行業已經開始初具規模外,其他產業如農產品加工產業、水產品加工產業、制造業和民族文化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市場競爭力非常薄弱、規模效率也不明顯,低水平重復建設仍十分突出,所以未來的產業組織政策焦點應該以加快各類產業的規模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引導產業整合和聚集的優勢、規范市場的經濟秩序、盡量消除市場的不正當競爭為重中之重。同時,應禁止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進入市場,大力鼓勵優勢產業加大力度開發和引進新技術,依靠技術進步來加快經濟的發展。產業布局政策應充分利用海南各地的特點和優勢資源,發展當地最具優勢的產業。同時,同類產業布局應相對集中發展,以實現產業集聚效應。(三)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旅游業、熱帶高效農業和海洋產業等是海南主要的特色產業。在旅游業的發展方面,海南省應充分根據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環境優勢等便利條件,強化變革旅游管理體制,綜合發展網絡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會展旅游和休閑娛樂旅游為一體的大旅游,將其向國際化、度假化、品牌化等方向發展。在熱帶高效農業方面,重點發展反季節瓜菜、熱帶水果、花卉、飲料作物、香料和南藥種植等,全面推進多元化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走品牌化、綠色化道路。同時,盡力爭取海洋開發權和發展海洋工業,做好規劃,合理開發,穩步推進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和化學原料制造業等行業發展。爭取在海洋風能發電、海洋生物工程等領域創造出高影響力的特色品牌。(四)建立優勢產業群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如人離不開社會生態環境一樣,產業也離不了產業生態環境。可以主動發揮產業生態系統功能,即產業組織功能、產業催化功能和產業繁殖功能的產業生態系統才是一個良性的產業生態系統,也只有在一個良性的產業生態系統中產業之間才能形成強大的產業“孵化”功能。與此同時,才能積極有力地吸引各區域的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隨著良性產業生態系統的不斷壯大,除了發展主導產業,健康的產業生態系統也需要開發其他產業:第一,與主導產業關聯性最強的產業,也就是與主導產業的直接產生和非直接發展不可或缺的產業;第二,基礎設施行業,也就是能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的產業;第三,為當地生產和生活服務業提供保障的產業。同時,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應做到與生態系統的和諧。海南自然資源豐富,有著良好的生態系統。然而,目前海南依據“新工業大省”的政策指導,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發展必然會有一些與環境的保護相沖突。此時,我們只有務必堅持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基準,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指導,才能做好防污以及污染治理措施,才有可能實現海南經濟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作者:武亞楠 單位:三亞學院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單憬崗.尋找海南低碳競爭力[N].海口:海南日報,2011.5.
[2]唐建榮.低碳經濟背景下海南主導產業的選擇和發展[J].海口: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0.11.
[3]喻濤.海南旅游業收入占GDP比重高于全球和中國[N].海口:新華網海南頻道,2015.5.
[4]http://www.hq.xinhuanet.com.
- 上一篇: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內控措施
- 下一篇:快遞包裝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建立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