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對于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

時間:2022-06-03 09:15:59

導語:低碳經濟對于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對于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而引發的全球氣候問題引起了各國高度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已經得到了各國的認同。本文針對低碳經濟與區域產業結構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兩者的關系進行闡述,并且通過借鑒定量分析方法,指出未來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低碳經濟發展;區域;產業結構;影響

一、低碳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聯合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問題,成立了氣候問題變化小組,能夠運用氣候模型對未來氣候變化信息進行預測,結果發現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至1到5℃,并且北極海冰將會完全消失,針對出現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影響,國際社會對氣候變暖問題高度重視,并且能夠積極尋求各國合作,以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隨之提出了低碳經濟。國外針對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在。2004年,歐盟等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法律來應對全球變暖問題,并且制定了排放權。普林斯頓大學著名的研究學者發表了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相應的解決辦法,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指出規模化應用低碳技術能夠解決未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至少50年。2006年有研究發現全球每年投入1%的GDP能夠用于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并能夠為未來減少10%左右的GDP經濟損失。同時也呼吁全球實現低碳經濟發展轉型,在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將氣候變暖問題提到了重要位置,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將地毯經濟發展也成為了各國政治定位的首要依據。從國內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來啊看,我國作為責任大國,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上能夠積極響應社會國際提出的低碳經濟發展趨勢,也能夠積極見于行動。在2006年我國提出的國家氣候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WWF啟動之后,中國低碳城師范的項目在一些城市發展中高度提倡低碳產業發展,18大之后,將生態文明作為國家戰略層面,能夠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戰略指導。國內很多研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發展低碳經濟進行深入分析,比如張桂陽等人提出可以通過六種途徑來發展低碳經濟,馮志波等人認為要想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從結構,經濟,觀念,管理,科技等方式實現創新。此外,需要結合地理優勢來發展低碳經濟。比如劉燁等人針對內蒙古低碳經濟發展中提出研究了產業結構來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分析了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低碳經濟對產業關于產業結構發展以及低碳經濟和產業發展之間的聯系和定量分析,我們將深入進行探討。

二、產業結構發展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經濟增長是與產業結構具有一定聯系的,產業結構的演進和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目前,很多國家已經高度重視經濟發展,而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也被很多實踐所證實。從國外的產業結構發展情況上來看,費希爾等人進行了三次產業劃分。,能夠表示產業結構演變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赤從等人提出產業發展的雁形態理論。克拉克等人分析了經濟發展與區域產業結構變化存在的聯系,并且通過大量的經濟數據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能夠獲取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國外的很多研究主要是以國家作為單位,側重于國內產業結構變動,所研究的樣本采用的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統計數據,能夠考察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的標準形式和共同演化之間發生的規律,最終獲得經濟發達的國家,其第一、二產業比重相對降低,而第三產業相對較高。而從國內的產業結構發展來看,我國研究學者主要從國際產業結構分析入手,比如宋憲萍等人能夠從國際產業結構變遷角度,提出對于國內產業結構升級需要實現技術升級,能夠通過強化高新技術改變傳統產業。王彤等人對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對于國內收支平衡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其余研究學者也研究了區域產業結構,比如于可琴等人能夠通過產業轉移理論。由產業理論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這一角度來探究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變化。齊秀梅等人以某縣為例,探究了沿海地區農業縣的產業結構發展變化。還有研究學者針對某一產業內部結構調整,能夠從不同學科角度提出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對策。綜合來看,針對產業結構的相關研究,目前已經實現了多角度系統化研究,而且所獲的研究成果較多,但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產業結構的相關研究,還有很多發展空間。目前針對低碳經濟和產業結構的相關性分析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未來將會有更多研究學者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三、低碳經濟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低碳經濟發展是與產業結構調整,互相促進,互相作用,低碳經濟發展提倡需要實現低污染,低排放,能夠發展具有較高價值的產業,能夠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是在大體上提高第三產中的比重,能夠進一步減少第一,第二產業比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工業化程度提升,對于能源資源需求逐漸提高,因此在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的過程中,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來進行。低碳經濟對產業結構優化的相關性分析。根據劉在齊等人的研究認為,要想實現低碳經濟,需要結合目前的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這是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與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相互統一的,發展低碳經濟最初是要通過變革生產方式,能夠將技術結構調整和發展低碳經濟進行融合,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與技術創新,產業調整進行融合起來,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凸顯的矛盾,在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研究學者針對這一分析有了重大的突破。近年來,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在遵循產業結構演進的規律下,能夠納入低碳經濟框架下,這是符合大體趨勢的。研究學者應當運用定量分析方法,進一步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可操作性強的建議。我國經濟結構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主要是以第二產業為主要的經濟結構。據統計,在2018年我國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據國民總生產值的46%,2017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耗達到231100萬噸標準煤,其中工業能源消耗占據了71%。可以說工業是能源消耗的主體,其發展對于能源起著一定的依賴性,能源成本在整個工業生產成本中占據很大比重。我國目前一次能源生產消費主要是以煤炭為主,而相對來說在清潔能源,再生能源方面利用較少,可選擇的低碳能源資源比較有限,這對于發展低碳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然而,我們不能忽視低碳經濟發展,正由于出現這一問題才能夠使我們將低碳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進行融合。總而言之,目前根據我國實際發展情況,低碳經濟發展會受到能源和產業結構的限制,因此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

四、低碳經濟與產業結構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目前針對低碳經濟下產業結構發展的定量研究成果較多,逐漸趨于系統化分析,能夠利用回歸分析距離分析等方法,通過大量數據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比如通過建立人均碳排放量模型分析了經濟發展能源效率結構對于人均碳排放貢獻率的發展變化。李歡等人建立了低碳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能夠利用一些數據指標,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建立了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型,能夠揭示低碳經濟發展的實質,進一步認識到經濟發展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張貴陽等人建立了低碳產出,消費資源政策作為維度的指標體系。通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模型和平均分配因素分解的方法,能夠將國內碳排放影響因素分為規模效應,結構效應以及技術效應這三個要素。此外,宋德勇等人利用兩階段因素分解法,將產業結構效應鑒定為四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分析了國內的碳排放周期波動特征。通過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這兩個強度指標,進一步來分析國內的生產效益,能夠通過直接因素分解和間接因素分解的方法,對十年期間產業結構變化對于生態效應的貢獻度分析,結果發現國內這段時間的技術進步能夠與生態效益呈現正比例關系,然而這種影響產業結構變動被生態效應的負效應所消耗。因此,實現節能減排,不僅需要實現技術控的創新,還需要對區域結構進行優化調整。總而言之,發展低碳經濟研究的指標很多是通過生態效益衡量指標來代表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針對低碳經濟下對于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直接因素法和間接因素分析法,靈活運用到產業結構與低碳經濟的模型,更好地說明影響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運用于解決目前主要矛盾。

五、結語

未來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解決第二產業高碳問題,還需要實現區域產業內部結構優化,對三個產業內部進行結構調整。綜合來看,三大產業是彼此相互聯系的,相互制約的,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找到合適的發展突破口,通過產業結構布局,減少碳排放,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莎莎,孔令乾.旅游業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的互動機理探討:低碳經濟視角[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2]王俊娟.低碳經濟下能源產業結構優化研究[J].當代經濟,2017(32):18-19.

作者:丁彬 單位:大連天然氣高壓管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