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

時間:2022-02-25 10:03:07

導語:低碳經濟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

[提要]2020年我國首次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雙碳”目標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低碳經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法和文獻可視化工具,對CNKI數據庫中2007~2021年刊載的5,022篇國內低碳經濟相關核心期刊文獻進行作者、機構、研究熱點、發展趨勢等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低碳經濟;CiteSpace;可視化分析;“雙碳”目標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使用CiteSpace軟件對作者、機構、研究熱點、前沿趨勢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了保證結果分析的代表性和準確性,僅選取CNKI中的核心期刊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文獻,檢索年限設定為2007~2021年(文獻截止到2021年8月27日),以“低碳經濟”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后得到中文文獻5,238篇,通過人工核驗,刪掉文獻中的書評、會議報告、報紙圖書及其他等,最終得到有效文獻5,022篇,將檢索到的文獻統一以Refworks格式導出。

二、結果分析

(一)作者合作分析。本文應用軟件版本為CiteSpace5.7.R2,設置軟件參數:時間切片值選擇1,時間跨度為2007~2021年,網絡節點選擇“Author”,閾值設定為Top50,其他選項選擇默認方式。通過CiteSpace軟件生成低碳經濟研究作者合作圖譜,見圖1。圖1中共有638個節點和326條連線,節點密度為0.0016,圖中節點圓圈大小代表作者發文量的多少,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作者之間的合作。從圖中可以看出,發文量比較多的作者主要有陳曉春、何建坤、莊貴陽、陶倫康、張偉等。其中,莊貴陽、付加峰與潘家華等7人構成了一個較大的合作作者群;王韶華、張偉、于維洋以及范莉莉和江玉國也構成了一個合作作者群,合作關系比較密切;陳曉春、陶倫康、何建坤等是沒有與他人合作的高產作者,大部分作者研究時間都在2010年左右,崔楊是近年新生力量,主要研究時間在2020年。圖中還有很多孤立的點,說明低碳經濟領域相關的研究還比較分散,特別是近年來未形成明顯的合作團隊,作者之間還缺乏團隊學術合作。(圖1)高產作者與作者合作關系圖譜中發文量較多的作者結果一致。其中,我國低碳經濟研究發文量最多的是湖南大學陳曉春,共發文15篇,其中被引次數最高的文獻是《低碳經濟:內涵體系與政策創新》,該文系統分析了要實現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低碳化目標,國家必須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進行公共政策創新。排名第二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的莊貴陽,共發文12篇,其中被引次數最高的文獻是《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核心要素分析》,針對各界對低碳經濟概念界定不統一的問題,該文對“低碳經濟”一詞的來源、概念及其內涵、核心要素做了詳細的闡述,并且提出了對低碳經濟認識上存在的11個方面的誤區,為后續其他學者對低碳經濟的研究有很大幫助。其他幾位作者分別從低碳經濟下企業碳會計體系構建、企業戰略成本、能源戰略、技術與制度創新等方面做了相關的研究,為其他學者對低碳經濟研究奠定了基礎。(二)研究機構合作分析。通過對機構合作圖譜的分析,可以知道低碳經濟研究學者的分布情況。圖譜中共有節點363個,節點連線122個,節點密度0.0019,節點的大小代表機構發文量的多少。從圖2中可以看出,中國人民大學與湖南大學等10個機構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合作關系,此外吉林大學、江南大學等機構也形成了相應的合作關系。發文數量在前十的機構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34篇)、中南大學商學院(33篇)、四川大學經濟學院(28篇)、吉林大學經濟學院(27篇)、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27篇)、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27篇)、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23篇)、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2篇)、湖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篇)、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篇),以上機構是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的主要力量。(圖2)(三)研究熱點分析。關鍵詞濃縮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反映了文章的主題,如果某個關鍵詞在其領域的文獻中重復出現,那么它所代表的研究主題,能夠反映此領域研究的熱點。利用CiteSpace軟件生成國內低碳經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其中“低碳經濟”節點最大,出現頻次最高(3,528次),但是文章是以“低碳經濟”為主題詞進行搜索的,將其刪除后得到的出現頻次和中心度前10的關鍵詞。從表1中可以看出,關鍵詞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要有低碳經濟、碳排放、可持續發展等,中心度較大的主要有低碳轉型、綠色金融等,“低碳技術”和“低碳發展”的頻次和中心度的排名都在前10。此外,還可以發現高頻次的關鍵詞不一定有高的中心度,例如“碳排放”頻次為256,但其中心度只有0.06,“綠色發展”的頻次雖僅有22,但其中心度高達0.49,因此不能僅通過高頻關鍵詞就準確確定出研究熱點。一般認為,當關鍵詞的中心度較高(Centrality≥0.01)時,可以將其當作關鍵詞共現圖譜的拐點,節點位置比較重要,能夠較好地代表本領域的研究熱點。出現頻次高和高中心性的關鍵詞一般是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前沿。因此,綜合考慮出現頻次和中心度可以得出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的主要熱點為“碳排放”“低碳轉型”“綠色金融”“綠色發展”“低碳技術”等。(表1)關鍵詞聚類是以領域復雜網絡中具有明顯領域特征的詞為聚類對象,提出一種復雜數據挖掘中的詞聚合與分類算法。通過對數極大似然率算法(LLR)進行聚類分析,網絡裁剪方式(Pruning)選擇“Pathfinder”和“Pruningthemergednetwork”,最終生成國內低碳經濟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3所示。節點數為315個,節點之間的連線為366條,節點密度為0.0074,Q=0.8403>0.3,S=0.9442>0.7,兩者數值大小均在合理范圍內,說明聚類效果顯著,共包含17個聚類(#0~#16)。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熱點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研究主題:主題一是低碳排放和生態文明(#0低碳、#1節能減排、#4碳中和、#15茶文化);主題二是市場運行機制和政策研究(#2碳關稅、#3碳金融、#5經濟增長、#8碳排放權、#13低碳經濟發展、#11對策);主題三是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10低碳產業、#12農產品、#14低碳農業、#16低碳物流);主題四是監測評估和發展評價(#6評價指標、#7評價指標體系、#9dea模型)。(圖3)(四)前沿趨勢分析。突現關鍵詞是在某段時間內相關領域驟增的關鍵詞,可以反映一個領域的動態,突發性檢測是一種有用的分析方法,發現在一定時期內受到相關科學界特別關注的研究問題,因此突發性檢測Burstness可以分析前沿和預測趨勢。通過CiteSpace突發性檢測得到2007~2021年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突現的關鍵詞Keyworde共19個,“Strength”是每個關鍵詞突現強度、“Begin-Eed”是突現關鍵詞的起止時間。(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突現強度大于9的關鍵詞有“氣候變化”(17.98)、“碳排放”(14.23)、“綠色發展”(9.96)和“碳交易”(9.94)。從時間跨度來看,持續時間最短的為2年(“低碳技術”“溫室氣體”等),最長年限為9年(“低碳轉型”),突現時間超過5年的關鍵詞有“評價指標”(2012~2017年)、“低碳轉型”(2013~2021年)、“制造業”(2014~2019年)、“碳排放”(2016~2021年)和“綠色發展(2016~2021年)”,這些關鍵詞體現了隨著時間推移低碳經濟研究熱點的變化,在低碳經濟研究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低碳轉型、碳排放、綠色發展、碳交易、供應鏈這些突現關鍵詞反映了近年來低碳經濟領域的研究前沿。時區圖是將相同時間內的節點集中在同一時區內,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排列,從時間維度上表示某一領域的演進過程,從而清晰地展現文獻的更新和相互作用,對預測未來幾年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有很大的價值。通過CiteSpace軟件對國內低碳經濟研究關鍵詞進行Timezone可視化,生成關鍵詞時區圖譜。從圖5中可以看出,國內低碳經濟研究在期刊中可追溯到2008年,2009~2010年為爆發期,出現了大量的高頻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低碳發展、節能減排、碳排放、循環經濟等;2011~2014年為持續發展期,學者主要研究了低碳經濟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低碳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等;2015~2018年為平穩發展期,這一時期節點之間的連線較少,表明對低碳經濟研究的傳承較弱,但是研究范圍仍在擴大,學者們主要研究了區域經濟、低碳經濟強度等;2019~2021年為新型發展期,其中綜合能源系統、風電轉換、供應鏈從2004年演進至今,碳達峰、碳中和是2021年出現的兩個高頻關鍵詞,相關文獻開始增加,可以預測綜合能源轉型、碳達峰、碳中和將會是未來研究趨勢。(圖5)

三、研究結論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內學者對碳排放相關領域研究高度關注,低碳經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研究國內低碳經濟的現狀、熱點和前沿趨勢等具有一定的價值。本研究主要對CNKI數據庫中2007~2021年刊載的5,022篇國內低碳經濟相關核心期刊文獻進行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在作者合作方面,主要形成了以莊貴陽、付加鋒為核心的團隊,高產作者較少,作者研究比較分散,學者間的交流和合作有待加強;(二)在研究機構方面,中國人民大學與湖南大學等10個機構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合作網絡,是主要的研究力量,但整體上科研產出能力不均衡、研究機構之間缺乏深度合作;(三)在研究熱點方面,碳排放、低碳轉型、綠色金融、低碳技術是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的熱點,關鍵詞整體中心度不高,深入性研究不足;(四)從前沿趨勢來看,低碳轉型、碳排放、綠色發展是當前的研究前沿,綜合能源轉型、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值得學者們關注和深度研究。在新形勢、新常態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經濟背景下,國內低碳經濟的研究要更加注重作者和機構之間的合作,緊跟國家新型戰略需求,擴大研究深度,形成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助力于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袁映奇.碳中和目標下資源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N].金融時報,2021-02-04.

[2]李勝,陳曉春.低碳經濟:內涵體系與政策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

[3]潘家華,莊貴陽,鄭艷,朱守先,謝倩漪.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核心要素分析[J].國際經濟評論,2010(04).

[4]馮佳,王克非,劉霞.近二十年國際翻譯學研究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01).

[5]李杰,趙旭東,王玉霞,楊芳.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17).

[6]ChenC.CiteSpaceII:DetectingandVisualizingEmergingTrendsandTransientPatternsinScientificLiterature[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6(03).

[7]陳悅,陳超美,胡志剛,等.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8]ZhouW,KouA,ChenJ,DingB.ARetrospectiveAnalysiswithBibliometricofEnergySecurityin2000~2017[J].EnergyReports,2018(04).

[9]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第2版)[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劉興 龍宇洪 黎定軍 單位:湖南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