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研究
時間:2022-06-06 10:57:36
導語: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和經濟體制上的深化改革,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帶來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如果能在不斷競爭發展中取得優勢,那么就一定要對其內部的審計制度更加完善與填充。同時,如何對企業進行風險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企業的發展進步需要有良好的風險控制來進行規劃。本文就以企業的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研究為主題,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也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控制
1企業內部審計及其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1.1企業內部審計的內容。對于企業來說,內部審計的有效性不僅能夠讓企業的相關的資源得到合理性的配置,還能夠讓企業相應的資金進行合理性的使用,也更能讓員工的利益得到維護。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主要是企業對其自身經營上活動的評價與審查,進而對企業目前發展狀況的全面把控,最后達到更好、更快的實現經營目標,它也是一種對內部組織來說是可觀的獨立的評價與監督活動。企業在內部審計的工作上,首先應該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論是在監督對象還是在內容上都要予以重視。同時,要讓內部審計的時間保持連續性,讓審計達到更高效。再者,也要對財政監督工作的質量達到,才可保證會計的準確性。1.2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僅能讓各項制度的監督得到貫徹與落實,給企業相應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也能夠使得企業內部自我的約束機制得到健全,使工作的效率和經濟的效益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財產和物資安全得到保障,也讓企業合法的經濟效益得到維護。用宏觀的角度說,企業內部審計的制度對企業內部整體上的管理來說是有著十分好的調度作用,可以讓企業得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用科學的經營管理去提升企業綜合上的競爭力。1.3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的關系。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由于其權威性與獨立性,使其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成為了必然的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于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而言,參與風險管理是其自身發展的一種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對于出資者有確保其資產安全的責任,對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內部審計通過參與到風險管理中可以對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作出評估,在董事會允許的情況下貫徹實施風險管理戰略,進而讓企業有效的規避風險,并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內部審計部門參與風險管理是完善內部控制的需要。是減少企業所面臨風險的基礎和前提。風險管理審計從影響企業目標的各個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出發,制定和實施控制措施。
2企業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2.1企業內部風險意識欠缺。企業對于市場上的各種風險沒有形成很強的防范意識,對于企業內部管理風險控制的滯后,也是視而不見。這樣不但不能規避可控風險,還有可能引起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混亂情況的發生。企業的風險控制沒有得到重視,互相的制約與監督沒有實行,致使企業內部風險控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雖然制定了監督機構,也制定了相應的規則,但是效果未能發揮出來,空有其表,未能起到很好互相制約的監督作用,使企業面臨風險隱患。2.2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控制不到位。。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下,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控因素增多,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制度或不健全,或流于表面,未實施到位,甚至大部分企業根本沒有設立風險控制部門,企業領導對風險控制無視,未建立識別風險預警機制,使企業內部控制風險控制存在嚴重的不足,不能為企業運營提供有效預測,風險評估的準確性不能得到保證,企業風險控制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對企業運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機難以發現,可能致使企業失去先機,更嚴重的對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破產;但如果在風險初期能夠進行有效的預測、評估,有可能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小,還有可能避免風險,為企業的經營發展保駕護航。2.3企業內部管理監督執行難。(1)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為企業的良好發展提供保障,但是大部分的企業未能做到內部管理的有效控制,僅局限領導層,或中層,沒有形成一個約束的體系,致使企業內部可能存在人為因素導致的風險,給企業造成一定損失。部門企業只實行上行的監督制度,而領導及中層的監督則有的放矢,使企業內部管理監督制度放空,將企業置于風險之中,阻礙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的發展。如果企業內部管理監督能夠實施到位。(2)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風險控制對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性,進而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有效執行,使制定的風險控制制度成為一句空話,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記錄風險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使企業的風險控制監督不能發揮作用。2.4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各自為營。(1)部分企業對于內部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單一的財務管理上,內部控制的監督管理也主要是針對財務,而傳統的內部管理面對高速發展的經濟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保證企業的資金安全,還要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的機遇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系統的控制,所以風險控制必然成為內部控制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部分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企業內部管理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在財務方面尤為重視,及時做到有效的評估,為企業提供緩解時機,然而,各部門各自獨立執行,未與公司形成統一的內部管理風險體系,使得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運轉不到位,失去對企業內部風險整體的把握,雖然企業內部了有設立了相應的內部管理風險機構,但是不能發揮最大限度地預測、評估風險的能力。
3優化企業內部管理風險控制的實施建議
3.1提高企業管理者內部審計與風險控制意識。現代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足夠的風險控制意識,只有對風險控制的足夠認識,才能在風險來臨的時候,做到及時的發現、控制及處理,領導者有正確的風險認知,上行下效,使企業形成以各部門領導為中心,培養全體企業職工對風險控制意識,為企業內部管理風險控制提供良好的氛圍,引進高素質的風險控制專業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提供專業的風險預測與評估,使企業的風險降低。內部審計更多的是關注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風險控制能力,內部治理情況等。如公司內部的采購流程,生產流程,銷售流程等,還有職能部門的審計,如人事部績效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等。內部審計是企業部門、社會以至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關鍵,不僅有利于對經濟規則的維護,提供企業部門的發展方向的依據,還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經濟的效益。3.2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嚴謹性。企業內部管理要建立相應的內部管理風險控制機制,科學合理地對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及時的排查,找出原因,完善相對應的措施,配備專業的審計人員,為企業的風險控制提供支持,并參與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落實。提高內部管理風險控制的預測準確性,與內部管理機制相輔相成,及時做到對不同級別風險,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將企業損失控制到最小。加強信息系統的建立,實現資源共享,使領導層能夠關注到企業中重要的風險數據,集合力量監督、控制風險的形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到臨危不亂。3.3適當角色轉變。企業內部審計不再是企業的監督者,其作用和服務范圍應大大地拓展,兼顧起咨詢和顧問等,通過這種轉變讓內部審計富有更大的內涵,讓內部審計部門適應這種角色的定位,參與到企業風險管理中,提供獨立的評價以及建議。3.4組建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企業內部管理風險制度的基礎,是建立在嚴格執行的審計制度上,企業的審計制度與內部管理風險制度相結合,以企業領導層為表率,各部門、基層互相監督,加強內部監管的力度,放大監控的范圍,提高風險評估能力的準確性、專業性,發揮其職能,與企業的內部管理形成一個制度體系,保證企業內部管理的順利進行,使企業的適應能力得到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的有效監督功能的發揮,是在嚴格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基礎上,監督作用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使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提高。積極調動審計人員參風險評估與預測的各個環節中,使審計工作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使審計監督的功效發揮到最大效能。
參考文獻
[1]葉馨.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部審計及風險管理[J].審計與理財,2015(12).
[2]萬壽義,崔曉鐘.內部審計價值變遷的結果:風險導向內部審計[J].財經問題研究,2016(11).
[3]張立民,黃琳琳,楊獻龍,等.國有企業集團境外業務內部審計:境外機構的價值感知及工作效果評價[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6).
作者:趙鑫 單位:中信錦州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集團公司風險控制論文
- 下一篇:高職教育成本核算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