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國并購風險控制策略研究

時間:2022-09-16 03:43:08

導語:企業跨國并購風險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跨國并購風險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當前隨著中國企業資本實力的提升,跨國并購有利于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已經成為投資的熱潮,但其風險控制能力弱,導致跨國并購的成功率較低,因而深入研究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過程中風險關問題十分重要。本文通過分析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特點及現狀,探討了跨國并購的風險因素,提出了跨國并購的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跨國并購;風險分析;風險控制;風險決策

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企業資本實力不斷增強,跨國并購成為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全球競爭力、實現價值鏈攀升的新策略,掀起了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的熱潮。但也應清醒認識到跨國并購面臨的巨大風險與挑戰,必須采取有力的風險規避措施,以確保實現國家戰略利益以及企業效益最大化。

1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特點及現狀

跨國并購是跨國兼并和跨國收購的總稱,它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企業(又稱并購企業)為達到預期目的,使用某種支付渠道和手段,買斷其他國企業(又稱被并購企業)的所有資產或足以行使運營活動的股份,從而能夠實現對另一國企業的管理或完全控制。在跨國并購中,涉及企業會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市場、兩個(或兩個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1.1海外并購數量顯著增加,交易規模逐步擴大。近年來,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引起了各界關注。過去幾年,中國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大幅增長,從2010年的490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2270億美元。2016年,中國成為最大的跨境收購方。而根據普華永道最新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內地企業并購總金額約為6780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歐洲地區依然是中國買家最熱衷的海外市場。與此同時,民營企業海外并購數量已連續三年超過國有企業。麥肯錫表示:“中國企業仍處于跨境投資的早期階段。未來十年的交易規模將會是以前交易規模的幾倍。”1.2投資主體多樣化并購產業集中于第三產業。目前,中國企業已經基本擺脫了盲目多元化的思想。橫向兼并和收購已成為中國企業進行并購活動的重要途徑。混合并購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發展,但中國的縱向并購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主要發生在工業行業。在企業跨國并購中,并購實體多為大型國有企業和壟斷行業龍頭企業,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從并購數量來看,第一產業占比幾乎為零,截至2018年下半年,能源電力、工業和材料分別占跨境并購市場的41%、16%、8%。從并購行業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已經從鋼鐵、石油等少數壟斷行業擴展到汽車、生物技術、TMT等行業。1.3并購的目標公司多數為經營不善的公司。在并購的過程中,中國企業缺少流動性,由于缺乏經驗和實力。因此,目標公司經常在業績下滑或瀕臨破產后處于困境中和對方談判。例如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10日正式收購了韓國錦湖輪胎株式會社的案例。在2016年全球輪胎排名中,錦湖輪胎名列第14位而中國雙星排名第34位。原本不可能發生的并購,由于2011年央視“3•15”晚會曝光該公司未按規定配比生產引發爆胎等安全隱患后,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失去信心,他們的市場份額下降到10%~15%。中國市場節節敗退,錦湖輪胎連年虧損,截至2016年,錦湖輪胎已陷入連續三年虧損和一萬億韓元的債務危機中,失去耐心的九大債權銀行遂將其出售。因此,雙星集團把握機會收購了錦湖輪胎,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胎制造商且躋身全球前十。

2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因素

2.1評估風險。從戰略合理性和金融合理性的角度對目標公司和并購公司缺乏足夠的評價。由于目標公司遠在他國,收購方難以準確了解目標公司的企業情況,具有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市場信息難以收集,可靠性也很差。合并后很難估計公司當地銷售和長期利潤的潛力。跨國并購必須關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供需的背景。從目前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情況看,大多數并購目標是國外業績不佳甚至虧損的企業。一方面,此類合并和收購的并購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虧損或業績不佳,經濟效益較低,也存在一些隱性債務以及完成整合之前所需的時間、人力、風險等隱性成本。2.2財務融資風險。一個企業要實施跨國并購,會需要大量的資金,幾千萬甚至上億,但是大部分企業都不具備完全通過支付自有資金來完成該項大型并購活動的能力,因此需要通過外部的融資來滿足需求,目前我國跨國并購主要是通過發行股票、銀行貸款等來進行融資。銀行貸款融資,但它不會改變中國企業的股權結構,但需要按期支付利息,這將給企業帶來還款壓力,以致陷入財務危機;而發行股票融資的優點就是不會有到期還款的壓力,但是,不足之處是股票的發行將改變原有的股權結構,這會稀釋原有股東權益,減少其對公司的控制。而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機構還不夠發達,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融資渠道受到諸多限制而且也還存在很多風險,例如最常見的金融風險就是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因此,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相對靈活的并購。證券交易所是目前跨國并購的主要交易方式。2.3政治法律風險。跨國并購的政治風險是指由于政府行為而可能對正在進行并購的企業產生負面影響,這是政府為初步實現某種政治目的手段。首先,政治因素,如重大政治變革、政治突發事件等,可能對跨國并購產生影響,帶來風險。其次,體制因素,其有時也會帶來并購的風險。常見的政治風險包括國內的內戰和證券變更,這將導致外國公司被凍結資金、予以沒收征用等。而法律風險主要是由于缺乏對其法律、政策的熟悉與了解而帶來的風險。例如,在西方國家,由于考慮到公平競爭,頒布了一些反壟斷的法案,這些法案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并購行為。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并購被取消的交易金額高達750多億美元,其中,有30多起海外并購因他國監管等原因而終止。2.4并購后整合風險。并購后的工作主要是整合原有企業和被并購企業的業務和管理。但是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歷史是短暫的,跨國并購后的整合經驗不足。缺乏兼并與收購整合的管理人才,整合非常困難。首先,由于公司在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上有著一定的差異,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模式;其次,由于不同的國家、民族間有著明顯的文化差異,這樣的差異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狀況。研究表明,兼并與收購的最大障礙是不同公司之間巨大的文化沖突,特別是在跨國并購期間,國內企業較少關注被收購公司和東道國的文化,考慮更多經濟方面;此外由于市場策略、銷售策略等的差異,合并和收購后出現了更多的整合問題。

3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管理策略

3.1強化風險管理意識。風險管理是人們識別、評價、預防和控制潛在意外損失的過程。因此在并購前期,企業及管理人員就要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對未來的風險采取一定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首先,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選擇合適的目標企業,有利于降低整合風險。其次,要了解目標企業的發展前景,是否有助于提高本公司的競爭力,促進長遠發展。此外并購時間也是影響并購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初期企業一般風險較小而成熟企業往往收益較高。通常我國企業會選擇傳統的知名品牌來降低風險提高收益。3.2制定合理的并購發展戰略。首先,需要分析的是企業的資源量、企業的能力水平以及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的質量,融合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金融戰略,科學確定并購時機。其次,在制定跨國并購的戰略計劃中,企業還需要準確地從全球化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進行謀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跨國并購方法,使企業通過國際化經營實現跨越式發展,并通過并購所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促進企業的長遠持續可發展。再次,企業要有并購戰略實施的有效措施,清晰明確的并購戰略目標,以及并購后的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制定并購發展戰略,有效避免并購風險,不斷壯大企業的發展實力。3.3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優化融資結構。企業應建立風險控制體系,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識別并購風險因素,并進行科學評價。首先要獲取目標公司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可靠,真實公允反映目標公司客觀情況;其次,企業應該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對風險進行正確評估;第三、培養更多有經驗的或具備相關方面特殊技能的專業人才為企業的風險控制把關。必要時,聘請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合作評估并購外國目標公司風險,制定風險控制策略。同時為有效防范融資風險,企業應優化自身的融資結構。在選擇融資方式時,企業應首先考慮內部整體資產結構。必要時再選擇借助外部力量,優化融資渠道降低財務風險。為有利促進本地企業提高跨國并購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中國政府應采取適當措施或出臺相關政策,如通過建立海外投資基金,積極鼓勵企業開拓國際融資渠道,吸納社會各界資金,為跨國投資公司融資。中國政府還可以通過適當放寬對這些企業的外匯管制,并提供相應的政府擔保,擴大海外融資來源。3.4加快法律體系建設。中國跨境并購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政府應適當吸收國外跨國并購立法的成功經驗,不斷完善我國跨國并購的法律法規,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活動提供法律支持。我們必須將國際標準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中國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缺乏科學、高效、透明的國外并購審批制度;并購的法律不系統、不完整,工作不統一,可操作性不足;司法執行制度并不完善。加入WTO并實施CEPA后,中國面臨著更加開放、透明、靈活、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完善外資并購的規章制度,加快中國法制建設。

4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規模不斷增加。選擇跨國并購的方式更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配置。而跨國并購就像一把雙刃劍,給企業帶來機遇和收益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挑戰和風險。在跨國并購的過程中,有許多困難和風險,這是企業和政府需要重視的問題,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以此來應對新的挑戰。中國企業要積極利用經濟環境學習國外企業并購時的經驗方式,努力擴大國際間的經濟交流,充分利用國內外的經濟市場和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把我國的優勢產業做強做大,以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寧,張溪婷.“一帶一路”中企并購風險[J].中國金融,2018(5).

[2]黃一帆.麥肯錫:去年中企跨境并購交易金額為境外企業在華收購額6倍[N].經濟觀察報,2017-04-14.

[3]和佳.中國跨境并購2018上半年同比增長46%能源電力占比41%[N].21世紀經濟報道,2018-07-06.

[4]劉玉冰.企業海外并購的文化沖突與整合策略[J].財會通訊,2018(29).

作者:賈志凡 馬忠民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