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論文

時間:2022-05-25 03:58:50

導語: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論文

1高校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現狀分析

我國的信息安全標準化制定工作比歐美國家起步晚。全國信息化標準制定委員會及其下屬的信息安全技術委員會開展了我國信息安全標準方面工作,完成了許多安全技術標準的制定,如GB/T18336、GB17859等。在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方面,我國目前在BS7799和ISO17799及CC標準基礎上完成了相關的標準修訂,我國信息安全標準體系的框架也正在逐步形成之中[1]。隨著信息系統安全問題所產生的損失、危害不斷加劇,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如今國內高校已經加強關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2高校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模型

2.1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流程

[2]在實施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時,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成立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小組,由主抓信息安全的副校長擔任組長,各個相關單位和部門的代表為成員,各自負責與本系部相關的風險評估事務。評估小組及相關人員在風險評估前接受培訓,熟悉運作的流程、理解信息安全管理基本知識,掌握風險評估的方法和技巧。學院的風險評估活動包括以下6方面:建立風險評估準則。建立評估小組,前期調研了解安全需求,確定適用的表格和調查問卷等,制定項目計劃,組織人員培訓,依據國家標準確定各項安全評估指標,建立風險評估準則。資產識別。學院一卡通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等關鍵信息資產的標識。威脅識別。識別網絡入侵、網絡病毒、人為錯誤等各種信息威脅,衡量威脅的可發性與來源。脆弱性識別。識別各類信息資產、各控制流程與管理中的弱點。風險識別。進行風險場景描述,依據國家標準劃分風險等級評價風險,編寫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報告。風險控制。推薦、評估并確定控制目標和控制,編制風險處理計劃。學院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流程圖如圖1所示:

2.2基于PDCA循環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模型

PDCA(策劃—實施—檢查—措施)經常被稱為“休哈特環”或者“戴明環”,是由休哈特(WalterShewhart)在19世紀30年代構想,隨后被戴明(EdwardsDeming)采納和宣傳。此概念的提出是為了有效控制管理過程和工作質量。隨著管理理念的深入,該循環在各類管理領域得到廣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PDCA循環將一個過程定義為策劃、實施、檢查、措施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階段任務和目標,如圖2所示,四個階段為一個循環,一個持續的循環使過程的目標業績持續改進,如圖3所示。

3基于PDCA循環模型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實現

[3-5]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的研究經驗積累不足,本著邊實踐邊改進,逐步優化的原則,學院決定采用基于PDCA循環的信息安全評估模型。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模型為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奠定了理論依據,是有效進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前提。學院擁有3個校區,正在逐步推進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校園網一卡通、教務、資產、檔案等管理系統是學院網絡核心業務系統,同時各院系有自己的各類教學系統平臺,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經常會監控到信息系統受到內外部的網絡攻擊,信息安全防范問題已經很突出。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小組依據自行研發的管理系統對學院各類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圖4),以便下一步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根據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提出相應的系統安全方案建議,對全院信息系統當前突出的安全問題進行實際解決。

3.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環境風險評估(P策劃)

風險規劃是高校開展風險評估管理活動的首要步驟。學院分析內外環境及管理現狀,制定包括準確的目標定位、具體的應對實施計劃、合理的經費預算、科學的技術手段等風險評估管理規劃。風險規劃內容包括確定范圍和方針、定義風險評估的系統性方法、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識別并評價風險處理的方法。信息安全評估風險評估管理工作獲得院領導批準,評估小組開始實施和運作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3.2實施并運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D實施)

該階段的任務是管理運作適當的優先權,執行選擇控制,以管理識別的信息安全風險。學院通過自行研發的信息安全風險管理工具,將常見的風險評估方法集成到軟件之中,包括有信息資產和應用系統識別、風險識別與評估、風險處置措施及監測、風險匯總與報告生成等功能。通過使用信息安全風險管理工具,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都得到了簡化,減輕人員的工作量,幫助信息安全管理人員完成復雜的風險評估工作,從而提高學院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3.3監視并評審信息安全管理體系(C檢查)

檢查階段是尋求改進機會的階段,是PDCA循環的關鍵階段。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分析運行效果,檢查到不合理、不充分的控制措施,采取不同的糾正措施。學院在系統實施過程中,規劃各院系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由本系專門人員上傳數據,但在具體項目實施中,發現上傳的數據隨意甚至杜撰,嚴重影響學院整體信息系統安全評估的可靠性,為了強化人員責任意識,除了加強風險評估的培訓外,還制定相應的懲罰獎勵制度,實時進行監督檢查,盡最大可能保證風險評估數據的準確性[6]。

3.4改進信息安全管理體系(A措施)

經過以上3個步驟之后,評估小組報告該階段所策劃的方案,確定該循環給管理體系是否帶來明顯的效果,是繼續執行,還是升級改進、放棄重新進行新的策劃。學院在項目具體實施后,信息安全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信息管理人員安全責任意識明顯提升,遭受到的內外網絡攻擊、網絡病毒等風險因素能及時發現處理。評估小組考慮將成果具體擴大到學院其他的部門或領域,開始了新一輪的PDCA循環持續改進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4結語

信息安全的風險評估的因素是動態、不確定的,且往往是隨機的。研究基于信息安全風險評估PDCA循環模型,針對學院存在的不確定信息安全風險因素,進行收集整理,形成分類、量化、系統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數據信息,為高校提供了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決策依據,將被動、零散、無序應對信息資產安全風險方式轉變成主動、系統、連續有效地管理風險,為高校信息化的建設保駕護航。

作者:張淋江劉志龍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數字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