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稅收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6 02:45:00

導語:海關稅收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關稅收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稅收理論與海關職能角度對海關稅收的含義進行了探析,嘗試性地提出了海關稅收的定義,在此基礎上著重論述了海關稅收的涉外性特點,并結合當前經濟形勢闡述市場經濟條件下海關稅收的經濟職能。

【關鍵詞】海關稅收涉外性經濟職能

隨著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發展和經濟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以進境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為主體的海關稅收還將進一步增長,海關稅收仍將是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一、“海關稅收”的含義探析

近年來,“海關稅收”作為一個術語經常被海關和學術界的一些人提起,“海關稅收”一詞也經常出現在報章雜志中,但至今沒有人對海關稅收的概念內涵進行探究,也沒有人給出過一個嚴格的定義。人們一般理解的“海關稅收”基本上等同于由海關征收的稅收,但這在理論上并不科學和嚴密。

稅收學理論認為,一種稅與另一種稅的區別,并不在于其征收主體的不同,也不在于納稅人的不同,而在于征稅對象的不同,即稅收種類的邊界是以征稅對象來劃分的。因此,理解海關稅收的含義,需要知道海關稅收與其他稅收的征稅對象的區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簡稱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依法“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簡稱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和物品),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由此可見,不能簡單地把海關稅收定義為由海關征收的稅收,或者把對進出境的貨物、物品和運輸工具的征稅稱為海關稅收。因為如果需要,或由海關之外的征稅機關征稅的征管效率比海關更高,那么國家完全可以規定由海關之外的征稅機關對進出境貨物、物品和運輸工具征稅。但即使是這樣,這些稅仍然是海關稅收,因為這些稅的征稅對象是海關的監管對象。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把海關稅收定義為對海關監管對象的征稅。依據我國海關法,我國的海關稅收是海關對依法監管的進出境貨物、物品和運輸工具所征收的稅。根據國家有關的稅收法令法規,我國的海關稅收包括對進出關境的貨物和物品征收的進出口關稅、對進境貨物征收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對進境運輸工具征收的船舶噸稅等稅種。

1、“海關稅收”與“代征稅”

雖然從理論上講,海關稅收不等同于由海關征收的稅,但實際上,海關稅收確實主要是由海關征收的,這是由國家賦予海關的職能以及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需要所決定的。事實上,當海關被賦予了征收海關稅收的職能后,征稅本身就成為了海關對監管對象的最重要的的監管方式和手段。由此可見,征稅主體的選擇本身就是海關稅收政策和制度的重要方面。

在海關系統內流行著一個通俗的術語“代征稅”,通常是指由海關征收的進境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雖然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術語被廣泛使用,但卻反映出對海關稅收和海關稅收征收主體理解的偏差,那就是征收關稅是海關的天然職能,而由海關征收關稅以外的其他稅,只是代替國內稅務機關履行征稅權。而征稅主體的選擇是由海關的職能和提高征稅效率的需要所決定的,這種選擇本身也是國家稅收政策和制度的一部分。由海關征收增值稅、消費稅和船舶噸稅和由海關征收關稅一樣,同樣是海關的監管職能的體現,我國海關法規定的海關依法“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這當然就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船舶噸稅。

2、出口退稅與海關稅收

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商品退還出口之前所經歷的各流轉環節所納的國內商品稅,使本國商品以不含國內商品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通常,進口國對該國進口的商品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征收與國內生產的相同商品同等的國內商品稅,使進口商品與國內商品保持同等的稅收負擔。因此,出口退稅避免了出口國和進口國的雙重征稅,體現了稅收的中性原則,為世貿組織規則所接受。由于出口退稅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稅種,也并不構成財政收入的來源,因而通常不被視作海關稅收。但出口退稅的作用對象是作為海關監控對象的出口商品,也具有海關稅收的屬性,這可以從出口退稅與關稅的比較中不難看出。

首先,從對納稅人稅收負擔的影響看。如果出口退稅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制度,即出口退稅作為關稅政策實施的一個外部制度性條件,并且嚴格實行應退盡退的零稅率,那么關稅政策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就要看出口關稅是否有效地調節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從總體上看,出口關稅率的總體水平影響出口的總量,而各種商品的出口關稅率影響這些商品的出口結構。當出口退稅作為一項政策使用時,即通過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影響出口的總量和結構,政策效果之所以能夠體現,同樣是由于出口退稅率的變動對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產生了影響。可見,降低某種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政策效果等同于在對所有商品都是實行全額退稅的條件下,提高該種商品的出口關稅率。

其次,從對促進出口和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影響看。一國商品之所以能夠進入進口國市場,從理論上講是由于出口國在該商品的生產上擁有比較優勢,而從通俗意義上講是由于出口國生產該商品的成本較進口國低,能以更低的價格進入該國市場。征收出口關稅能起到限制出口的作用,而通常出口國征收出口關稅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本國資源性商品的出口,實行出口退稅是要增強本國制造品的出口,但如果制造品的國內流轉稅沒有全部退稅,出口退稅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如果對所有的商品都實行出口全額退稅,同時對某些商品征收出口關稅,同樣可起到限制這些商品出口的作用。舉例而言,某商品的國內價格為100元,其中所含的國內流轉稅為10%,對其實行出口退稅后,該商品就能以90元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但假如無法做到全額退稅,退稅率僅為應退稅額的55%,即5.5元,該商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價格為94.5元。如果該商品全額退稅,同時又征收5%的出口關稅,該商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價格同樣是94.5元。因此,這兩種政策對該商品出口和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是完全相同的。

最后,從近年來我國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實際做法看。退稅率實際上已按照海關稅則對商品的分類進行確定,降低某稅號下商品的退稅率實際上等同于提高該商品的出口關稅率。而我國政策的調整往往實行退稅率和關稅率的雙率齊動,如在減低退稅率的同時,又提高該商品的出口關稅稅率。雖然這樣有利于加強政策力度,但這種政策操作手法本身也已經說明,出口退稅率的變動與關稅稅率變動效果相同。

二、海關稅收的特點

海關稅收具有一般稅收的共性,即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但海關稅收還具有一個其他一般稅收所沒有的特征,那就是海關稅收的涉外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海關稅收的征稅對象須按國際通行的商品分類規則劃分為具體的稅目,而海關進出口稅則就是海關稅收的稅目稅率表

目前,世界各國通行的商品分類規則是海關合作理事會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各國以此為基礎制定本國的進出口稅則。根據其規定,商品按其自然屬性、用途和功能等進行分類,每一種商品被冠以特定的六位數編碼,各國稅則中該種商品的稅則號列的前六位數必須與該編碼相同,各國可以根據需要在六位數編碼下增設本國子目。

2、海關稅收的計稅價格必須根據國際通行的規則確定

海關稅收大多采用從價標準計征,為此必須確定計稅價格,關稅的計稅價格習慣上稱為完稅價格。由于各國自行確定完稅價格極有可能產生事實上的貿易壁壘,對自由貿易造成損害,為此尋求國際統一的完稅價格確定規則始終是海關稅收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WTO估價協定》便是國際社會尋求統一的完稅價格確定規則的努力所形成的成果。根據這一協議,關稅的完稅價格應為進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依據《WTO估價協定》制定本國的海關稅收制度。我國海關法規定:“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的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3、海關稅收的稅率設置,須考慮國家參與簽訂的國際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

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始終是國際貿易發展中的一對矛盾,為了從國際貿易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在完全自由的國際貿易環境尚未形成之前,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的多邊或雙邊貿易協定,是世界各國基于本國利益作出的選擇。這些貿易協定往往要求參與各方約束國際貿易中的稅收負擔水平,并相互間提供對等的稅收待遇。因此,海關稅收的稅率設置并不完全自主,必須考慮國家在國際多邊或雙邊貿易協定中承擔的義務。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我國不但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而且自2001年5月簽署并加入了《亞洲和太平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發展中國家成員國關于貿易談判的第一協定》(簡稱為《曼谷協定》,后經修改稱為《亞太貿易協定》)起,又先后與一些國家(地區)和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簽訂了含有稅收優惠內容的貿易協定。這樣,我國的關稅稅率就有普通稅率、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等,其中,最惠國稅率設置不但要適應我國的實際需要,還要考慮我國入世談判中承諾的義務,協定稅率的設置同樣應體現我國在相關協定中的義務,并享受對等的貿易利益。

4、海關征稅對進出境貨物的原產地認定須遵循國際通行的規則

為了嚴格限制各國提供的海關稅收優惠的受益范圍,確保各國的海關稅收國別化差別待遇政策得到實施,必須對進出口貨物的原產地進行鑒別。但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生產的國際化分工也在向縱深發展,多個國家參與制造的產品越來越多,為此需要一套判別貨物原產地的技術和標準,這就是原產地規則,代表之一就是WTO《原產地規則協議》,它也成為對世界多數國家具有約束力的國際通行原產地規則。為了鼓勵區域性自由貿易區和國際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形成,WTO《原產地規則協議》承認各國在依據該規則制定普遍適用的原產地規則的基礎上,為實施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而制定特殊原產地規則的權利。我國從2005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就是依照其制定的普遍適用的原產地規則,此外我國還依據一些區域性貿易協定制定了這些協定項下的原產地規則。

5、海關稅收的經濟影響具有涉外性

由于海關稅收的征稅對象主要是進出境的商品,生產地和消費地跨越不同國家,使得稅收的影響具有了跨國性。生產地國家的稅收政策必然通過成本影響商品的價格,從而影響消費者的支付價格,進而影響消費地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反之,消費地國家的稅收政策直接影響消費地市場,反過來影響生產國的生產。海關稅收的經濟影響所表現出來的涉外性使得海關稅收成為了國際經濟甚至是國際政治斗爭的武器。

在一個開放程度不高的經濟體中,由于國際貿易和其他對外經濟交往只處于較低水平,海關稅收的涉外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海關稅收的重要性也不可能得到充分認識,因此對海關稅收的相關研究較為薄弱。但是,在經濟開放度較高的經濟體中,海關稅收的涉外性不容忽視。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的開放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據亞洲經濟數據庫(CEIC)公布的一份統計資料,我國到2007年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了近70%。

三、海關稅收的經濟職能

海關稅收的經濟職能是指海關稅收所固有的、內在的、由其本職所決定的經濟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資源配置職能

海關稅收資源配置職能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運用稅收調節進出口商品的市場價格,使各種經濟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和最佳配置。海關稅收資源配置職能的內涵極為豐富,不僅表現在對商品供求關系的調節上,還表現在對商品結構的調節上,最為主要的是通過對商品供求關系和結構的調整,可以達到保護本國產業和本國經濟的目的。

(1)調節商品供求關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商品的供求關系通過價格變動反映出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反映出該種商品的需求超過供給,為平抑價格、增加供給,應降低進口商品的稅收負擔,提高出口商品的稅收負擔,擴大進口。可見,海關稅收作為進出口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之一,稅額的增減直接影響價格升降,從而影響商品供求關系。當國際市場價格發生波動并影響國內商品供求均衡時,海關稅收也能有效阻隔國際市場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

(2)調節商品結構。商品結構是指商品之間的比例關系,根據經濟效率的要求,商品的比例關系應適應人們對各種商品的需求。進出口是對國內商品市場的調劑,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時,可出口該商品來平衡國內生產與消費的失衡,反過來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可進口這種商品。海關稅收可以調節商品流動方向與數量,加重進口商品的稅收負擔,減輕出口商品的稅收負擔,就可以鼓勵本國過剩商品的出口,抑制進口。

(3)保護本國產業和經濟。保護本國產業和經濟是海關稅收資源配置職能中最為核心的一項職能。傳統上對這一職能的理解是,在進口環節征收的海關稅收,提高了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的成本,從而有效減輕了外國商品對本國同類商品的沖擊,使本國發展相對滯后的一些產品和產業得到保護。在國際經濟不斷交融與發展中,海關稅收的這一職能的內涵得到了延伸,對本國產業和經濟的保護還體現在國家通過海關稅收政策鼓勵本國產品出口。例如,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我國取消和降低多數產品的出口關稅以及提高出口退稅率的政策,便是這一職能的體現。

2、收入分配職能

海關稅收的收入分配職能表現在國際國內兩個方面。在國內,由于海關稅收對各種商品征收的稅率有高有低,使各種商品的海關稅收總體負擔呈現差異,從而使不同收入階層的稅收負擔不一致,調節收入分配。例如,世界各國一般都對進口非生活必需的奢侈消費品征以較高的關稅,而對于關系民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品征收較低的關稅,甚至免稅。

在國際方面,海關稅收影響著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格局。首先,海關稅收的涉外性決定了一國的海關稅收政策必然會對他國的生產和消費產生影響。例如,一國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的關稅使得他國商品很難進入該國市場,從而使他國的生產和就業受到影響,當進口國為國際貿易“大國”時,這種影響體現得尤為明顯;當一國對本國出口商品免征或退征相關稅收,甚至對出口商品實施政府補貼時,進口國的消費者就能以較為低廉的價格消費這些商品,但進口國的生產和就業會面臨較大的沖擊。其次,國際經濟利益的分配還取決于國際貿易中商品的價格。由于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依附地位,為此他們通常通過海關稅收政策限制資源類商品的出口,引導一些附加值較高的商品出口。

3、宏觀調控職能

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通過宏觀經濟政策調節總需求與總供給,使之達到均衡,從而實現一系列社會和經濟目標。這些目標通常包括適度的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這些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是否能有效調節社會總需求。在一個開放經濟體中,社會總需求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組成,海關稅收的宏觀調控職能體現在海關稅收對凈出口的直接影響上,當國內需求增長放緩時,推動出口增長往往是各國的一致選擇,出口增長一方面直接擴大了總需求,另一方面引導投資增長,帶動內需。

自我國恢復征收海關稅收以來,海關稅收就被賦予了宏觀調控的職能,在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此項職能也在不斷強化。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順利實現預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我國多次調高了出口退稅率并降低了出口關稅,總體上降低了出口環節的稅收負擔。在未來,海關稅收政策仍然是我國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關稅收的宏觀調控職能還將進一步得到發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Z].

[2]岑維廉、鐘昌元、王華編:關稅理論與中國關稅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李九領:我國現代關稅職能的探析[J].當代經濟,2008(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