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經濟責任審計新問題新方法

時間:2022-06-27 07:18:28

導語:鄉鎮經濟責任審計新問題新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國家基層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反腐倡廉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通過審計,界定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正確評價和考核其任職內工作,對領導和組織部門任用干部起著重要參考作用。總結我局開展鄉鎮經濟責任審計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開展鄉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實踐,筆者總結歸納一些新的問題,同時也呼喚新的審計方法。現總結歸納如下:

一、鄉鎮經濟責任審計發現的一些新問題

1.農經站成了鄉鎮政府亂收費的平臺。一是以違反“村規民約”形式,向村民收取各種罰款和押金。如育齡婦女未按期環孕檢罰款、計劃生育押金、治安管理押金、農民建房收費等。甚至本應用“社會撫養費專用發票”收取的違規計劃生育罰款,也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收款收據”收取,放在農經站,再由鄉鎮政府和所在村按一定比例分成。這樣,本應用“社會撫養費專用票據”開具,納入財政預算內管理的社會撫養費,變成了鄉村兩級收入,大大削弱了社會撫養費作為違反國家人口政策的一種經濟處罰手段的作用。二是將一些自立名目依法無據的收費項目,因為財政推行網上開票,用正規票據開不出,而改作村集體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款收據”開具,規避票據開具難題,為亂收費打開了一個缺口。用以上兩種形式收到的收入進入鄉鎮財政所“鄉財縣代管”專戶,再轉作鄉鎮政府的預算外收入。

2.專項資金成了鄉鎮運轉的活錢柜。農村稅費改革,取消“鄉(鎮)統籌、村提留”,規范鄉(鎮)、村兩級收費行為,震懾鄉(鎮)、村兩級向農民亂收費的行為。但財政綜合預算,只保人頭費和必要的辦公費,還有許多如招待費、車輛運行費和差額人員經費缺乏來源。于是除了上述向建房農戶違規收費和計劃生育社會撫養費外,專項資金也成了鄉鎮政府瞄準的對象。新農村建設、改水改廁、糧補資金等,作為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組成部分,對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通過近幾年審計,發現村集體組織甚至鄉鎮人民政府通過異地建設,同一項目多次申報,虛報、冒領及以鄉(鎮)村辦農場名義套取國家專項資金,用于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鄉鎮人民政府正常經費支出現象時有發生。如:2005年我們審計一個鄉農飲項目,14萬元補助農戶改善農村飲水項目專款,報賬手續齊全,但當我們上門調查受益農戶時,卻被鄉領導攔住,說是手續全是假的,資金全部被鄉政府截留挪用了。既違背了政策初衷,又損害了黨群關系,還極易造成腐敗。

3.資產購建和處置中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一是未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嚴格履行招投標程序,存在少數領導拍板定價,暗箱操作現象;二是在工程項目結算中未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如《江西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質量管理規定》(省政府90號令),“在工程竣工驗收后,項目法人應當報審計部門辦理決算審計,未經審計機關決算審計前,建設單位應當留有不少于工程概(預)算造價的15%資金”規定,項目竣工后未及時報經國家審計機關進行竣工決算審計,甚至出現多付工程款現象。

4.固定資產核算欠規范,普遍缺少固定資產明細賬或備查簿,賬外固定資產時有發生。一是未按照固定資產管理規定建立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難以全面反映固定資產狀況;二是在固定資產購建時,沒有按照會計制度規定進行資本核算,而是作為費用當期支出,從而形成賬外固定資產。

5.鄉鎮社會撫養費管理急需加強。社會撫養費是國家為貫徹落實國家人口政策,進一步搞好計劃生育工作,對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者采取的一種經濟處罰措施。我縣做法是以鄉鎮為單位,以上年人平均收入為基數,夫妻雙方收入總額的7倍為標準處罰。罰款必須開具由省財政廳統一印制的“社會撫養費專用票據”收取,上交縣財政,納入預算管理,縣計生委與鄉鎮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鄉鎮所得部分按規定必須作為計劃生育專項經費,專項用于計劃生育事業,不得挪作它用。但實際情況是鄉鎮人民政府將社會撫養費返還款絕大多數用于招待、車輛運行、辦公經費和發放鄉鎮干部津補貼,用于計劃生育部分極少,嚴重違反了征收社會撫養費的初衷。

6.鄉鎮政府漏交稅費現象普遍。按國家稅法規定,單位報支發票一定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規定要件的正規稅務發票,個人收入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起征點部分即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實際情況是鄉鎮政府費用支出發票中漏稅現象較少,而個人所得稅基本上沒有征繳。嚴重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7.發票報支有待規范。一是以“辦公用品、土特產”名義報支費用有增多趨勢;二是招待費支出過多過濫。無論什么支出,只要不好開票,即以“辦公用品、土特產”或“招待費”名義開具,美其名曰“招商引資”費用,“招商引資是個筐,吃喝送禮往里裝”,成了生動而形象的寫照。

二、對存在問題的對策初探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搞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范領導干部及單位的經濟行為。筆者認為,對于審計主體的國家審計機關應從體制和機制兩方面進一步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強領導和進行規范。在體制上,堅決貫徹執行兩辦《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且國家審計署應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分別制定相應的準則規范經濟責任審計行為,以防范審計風險;組織部門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應堅決貫徹“先審后任”原則,防止流于形式走過場;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制度應充分發揮預警和協調作用,使審計工作有充分的時間開展,防止因工作時間倉促而質量難保;在機制上,對審計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予以工作、人員、經費和組織上的充分獨立,使其能客觀公正地對審計事項進行評價和建議。同時,對審計人員違反規定也應進行嚴肅處理,以保證審計質量。對于審計客體的鄉(鎮)人民政府,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改和規范:

1.進一步規范收費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對于“三亂”行為堅決取締。同時,以國庫集中收付和收支“兩條線”改革為載體,大力推行“網絡開票”,對無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的亂收費,從發票源頭上杜絕開票;對改頭換面形式亂收費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對通過下屬單位收費或以其它形式、其它票據亂收費的,堅決按中辦、國辦《關于轉發財政部〈關于治理亂收費的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3]18號)處理。

2.提高依法納稅協稅意識。一是對超過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免稅部分收入應依法納稅;二是對發票報支嚴格把關,對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規定要件的發票,堅決不予報支。

3.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對國家強農惠農專項資金,要做到專款專用,決不能套取或挪作它用,以維護財政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規性、效益性。同時,財政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單位經費支出,將補貼、經常性辦公費用等據實納入綜合預算,防止違規亂收費和擠占社會撫養費現象發生。

4.對于資產的購建、使用和處理、處置,要堅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精神,按程序依法進行;并且對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在竣工驗收后,要依法報經國家審計機關對工程造價進行竣工決算審計。

總之,鄉(鎮)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實施主體的國家審計機關,應根據變化中的實際情況,在理念上不斷突破,在方法上不斷創新,以期適應變化中的實際情況,使審計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優質高效的工作業績圓滿完成黨和政府交給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任務,讓黨和政府放心,使人民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