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發展建議論述

時間:2022-06-29 03:41:39

導語:農業經濟發展建議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發展建議論述

解決“三農”問題要著眼于通過深化改革,從體制和法律上建立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長效機制,大幅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政策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城鎮化的發展,切實打破城鄉隔閡,形成城市對農村發展的帶動機制,賦予農民平等的發展機會和待遇,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到農村、惠及到農民,在理順城鄉關系的基礎上,發揮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農業和農村經濟自身良性發展機制。

大通縣目前正處在以農業為主導的經濟向工業和服務業經濟轉化的過程中,伴隨這一進程,城市住房和非農業用地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有些農業土地轉化為城市用地,而且這種轉化通常是被壟斷的,這種做法在全國各地是非常鮮見的,農民在得到一定補償后,便永久喪失了土地的所有權,因此因征地問題引發的矛盾不斷加劇。

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有新的政策,既保證國家建設用地,又要給農民以公平的補償,給失地農民以妥善的安置。為了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征地補償必須以土地的市場價值為依據,實行公平補償,不能以侵害農民利益為代價降低建設成本,要改變一次性貨幣安置為主的做法,農民用土地入股也可以,合營也可以。為失地農民建立社會保障是保障失地農民權益的根本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改善城鄉關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農業和農村經濟在資源配置和國民收入分配中仍處于不利地位,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發展機會和社會地位方面仍然不平等。由于長期受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的影響,在處理農村與城市關系問題上,仍自覺或不自覺地存在“重城輕鄉”的觀念,甚至以犧牲農民利益來換取城市和工業的發展。

推進城鎮化一定要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結合,妥善處理城鄉關系,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市對農村發展的帶動機制。為農民進城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為農民進得來、留得住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是城市帶動農村的最重要的體現,要進一步放寬農民進入城市就業和定居的條件。在城市的農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應給予辦理城鎮常住戶口,逐步實行以居住合法、固定職業為戶口準入條件。農村居民在城鎮落戶后,在子女就學、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應享受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履行相應的義務。讓外來人口逐步融入城市,有利于城市各種服務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城市社會的和諧。

目前,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明顯,城鄉居民享受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還較大,已經成為我縣現階段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會落空。

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現在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已占了大頭,實行“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要真正落實中央提出的把農村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真正實現政府辦農村義務教育,必須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加大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

改善農村醫療條件,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農村衛生事業雖然有所改善,但是醫療價格不斷攀升,農民醫療負擔重,有病看不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很普遍。國務院已經提出,到2010年,要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標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實現這一目標,政府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投入。

完善對農村困難群體的救助體系,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對有些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實行社會救濟。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醫療救助的支持力度,要完善農村“五保戶”和重病重殘人群的供養、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養、救助標準,完善救助方式。

全面繁榮農村經濟不能僅僅依賴城市的帶動和工業的支持。農民占我縣人口的大多數,即使城市化能夠順利推進,能夠緩解農村發展面臨的困難,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仍然是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在理順城鄉關系的基礎上,農村最終要通過深化改革,發揮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加快農村二、三產業和小城鎮的發展步伐,逐步縮小與城市的差距。必須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從中長期來看,糧食產量增長在總體上還不能滿足消費增長的需要,每年均有缺口,產銷自給率將會下降。確保糧食安全應包括三項具體目標:一是保護和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基本自給水平;二是通過內部調劑、庫存吞吐,最大限度地保證糧食市場供求平衡;三是保障特殊群體的食品安全。

繼續支持鄉鎮企業、農村二、三產業和以縣城為重點的小城鎮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拓展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農村人口轉移的渠道。即使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農村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不充分的問題還將長期存在。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必須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全面展開。要挖掘農業內部的就業容量,進一步拓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就業空間。縣域經濟是城鄉經濟的結合部、匯合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對于推動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戰略意義。